安強 楊帆
當前,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已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公安派出所作為直面人民群眾、防范打擊犯罪、管理社會治安、維護公共秩序的綜合性一線戰斗實體,其信息化應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是否穩定。筆者擬以山東省濰坊市為藍本,通過對基層派出所的深入調研,結合派出所信息化應用現狀,查找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并提出幾點對策建議,力爭以點帶面,為各地派出所信息化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一、基層派出所信息化應用基本情況
山東濰坊市共有常住人口938.6萬人,市公安局轄19個縣級公安(分)局,共有派出所205個。
從對濰坊市公安局所屬的派出所調研情況看,目前,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各項業務工作已成為基層一線實戰單位和民警的工作常態。除各警種業務條線上的已建業務系統,基于“圖、車、人”資源數據的信息化應用已成為基層單位和民警打防管控的業務支撐和重要手段,縣域自建全息感知系統、各類視頻監控平臺、數據搜索工具、專題數據庫、移動警務App等信息化實戰應用系統,在服務實戰、服務一線、服務基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疫情相關數據資源實戰應用效果明顯。但同時,民警也有反映,由于主客觀因素,多年來,公安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機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得到有效破解,諸如條線業務系統的多級開發、信息數據的重復采集、老舊系統的無法兼容、信息資源的多點錄入、信息更新的延時滯后以及系統平臺運維不暢等諸多問題,給基層民警帶來許多重復勞動、業務煩惱和工作負擔。
二、派出所信息化應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基層派出所反映的共性問題
1. 信息采集存在條線系統重復錄入問題。目前,派出所所用信息化系統,多數警種條線系統,民警開展工作時需分別登錄多個系統,重復采集錄入信息。例如,實有人口管理方面,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管理需要切換不同系統模塊分別錄入;外省異地身份證辦理、掛失、招領,需要登錄全國治安管理信息應用門戶登記相關信息,再登錄本省實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完成流程。消防“九小場所”管理方面,需要分別登錄公安派出所基礎工作平臺和消防管理系統。
2. 信息化終端設備普遍老化。近年來,各地信息化基礎硬件設備未更新換代,派出所民警所用電腦使用年限多在10年以上,配置落后,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各級各類信息系統適用瀏覽器和插件工具各異,兼容性不強,終端電腦要安裝多個瀏覽器和多種插件工具,操作不便。例如,在“一窗通辦”業務辦理時,戶籍業務與交警業務需要使用不同的高拍儀拍照。
3. 信息系統繁雜且權限少。各業務條線基本都有自己的系統平臺,相互之間沒有打通,派出所民警所需業務資源和使用權限不能有效共享,“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部廳共用性信息平臺,權限開放不充分、不精細,派出所民警使用權限數量少、級別低,不能滿足派出所不同崗位工作所需。
4.基礎要素管控“口多事雜”。據統計,派出所基礎業務信息數據采集涉及48項要素,其中包括治安、刑偵、禁毒、政保、網安、經偵、法制、反詐等警種部門。這48項要素對應錄入各業務系統,涵蓋基層工作方方面面,是整體社會治安狀況的客觀數據展現,但管理不統一。
(二)相關崗位民警反映的個性化問題
1. 戶籍崗位。條線上存在多個業務管理系統,上下級資源不能共享、更新不能同步,操作流程煩瑣、查詢項不全。
2. 社區崗位。工作中各類檢查紙質表格繁多,無法實現臺賬電子化管理;消防業務檢查與處罰分離,存在同一信息多系統重復錄入問題,且無法實現部門間信息推送和共享。
3. 治安崗位。治安管理類信息查詢受限,多數可用查詢系統只能查詢到省內數據,相關業務技術警種條線系統權限不足。
4. 勤務管理崗位。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握全所工作情況比較困難,許多工作信息需要電話詢問、人工統計。
三、對提升派出所信息化應用水平的建議
(一)統籌信息采集工作
不組織會戰式、考核式信息采集。要科學制定派出所信息采集目錄和任務清單,研發部署信息采集工具,建立“工作即采集、采集即錄入”工作常態,把派出所民警從傳統的手工表格中“解放”出來。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杜絕錯誤和虛假信息錄入。進一步布建、整合視頻監控、智能交通等智能化信息采集前端設備,通過智能采集數據的自動裝載入庫和復用共享,解決源頭數據的多頭采集和重復采集問題,為派出所民警解壓減負。
(二)加強數據資源融合
在內部資源匯集方面:縱向上,以業務條線警種部門為主,積極開放數據;橫向上,樹立“共享是原則、不共享是例外”理念,已建業務系統數據,進行標準化治理,全量進入各級數據中心;新建信息化項目,落實標準統一、資源共享要求,所產生數據共享共用。在外部資源引進方面:根據共商共享和互惠互利原則,與相關政府部門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工作機制;建立數據資源引進目錄清單,多部門、多渠道、多手段廣泛協調,全量匯聚。對于互聯網數據,可采用購買服務方式,為業務警種和基層一線實戰單位提供接口服務。
(三)強化信息系統整合與改造
目前,公安部正在統籌建設“新一代警綜平臺”,作為基層公安機關“一站式”智能工作平臺。該平臺將從部級層面整合各警種條線系統,為警情處置、執法辦案、涉案財物管理、社區警務等基礎業務辦理以及基礎信息采集、信息綜合應用提供統一入口。各地可結合建設任務,按照“四化六統一”原則,統籌基層信息采集要素,合并表單共性字段,采取“統一表單采集、系統自動分配、資源動態獲取”形式,達到“信息一站采集、數據自動入庫、全警共享復用”的目標,從源頭上解決多頭錄入、重復錄入問題,切實減輕基層派出所民警采集負擔。
(四)最大限度開放系統平臺權限
對于上級建設的綜合類查詢平臺,按照“應放盡放、能放盡放、按需開放”原則,將權限最大限度下放基層所有實戰警種部門和科所隊。對于上級建設的警種條線業務系統,除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的明確要求外,面向全警開放,盡最大努力滿足基層一線實戰需求。同時,加強查詢日志層級管理,建立查詢日志層級管理機制,派出所、分縣局、市局、省廳對系統查詢日志根據管理范圍實行層級管理,對于派出所所用信息化系統,派出所領導負責管理所內人員的系統權限,如出問題,責任倒查。
(五)加大派出所民警的信息化應用培訓力度
信息化應用培訓是提升全警信息化實戰應用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基層夯實基礎工作、提升履職能力的迫切要求。從調研情況看,派出所民警對信息化應用認識有較大局限性。建議在培訓時做到“三個結合”:一是網上與網下相結合;二是省、市、縣三級分級、分層培訓相結合;三是信息化基本技能培訓與個性化專業應用培訓相結合。要加大派出所民警信息化應用培訓力度,切實提升民警的信息化應用能力和水平,讓系統“實用、好用”,民警“會用、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