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應當重視《新青年》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上的地位

2023-06-25 12:10:18李良玉
閱江學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摘 要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研究,是中共黨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學術課題。過去通常認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重要歷史背景之一。本文認為,《新青年》的創刊,不僅標志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開始。這是對中國共產黨創建問題的新的理解,筆者認為這是應該鼓勵討論的。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研究 《新青年》研究 五四思潮與中國革命五四價值

作者簡介:李良玉,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共產黨創建史歷來受到重視,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早期革命家很早就對這個問題有過研究和說明。1926年,蔡和森在黨內做過“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的報告。1930年,李立三也做過一次“黨史報告”。1928—1929年,董必武兩次回憶過中共一大的情況。1936年,陳潭秋曾在《共產國際》雜志上撰文回憶黨的一大。毛澤東不僅在1936年下半年和到訪的美國記者斯諾有過長談,回憶了中共一大前后的事件,而且還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中論述過建黨問題。1949年以后,部分黨的一大的出席者,例如董必武、李達、包惠僧、張國燾以及一些與黨的早期活動有過關系的人,留下了不少回憶材料。以上情況,加上一批共產國際原始文件被挖掘出來,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研究已經擁有了比較豐富的材料基礎,也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就。

在黨史專著中,張聞天的《中國現代革命運動史》比較早地觸及黨史體系問題。該書敘述的時間范圍是1850—1927年,討論了七個問題,有三個問題屬于中共黨史,分別是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二七大罷工、國共合作和國共合作的大革命。其中,張聞天討論了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問題。

1951年6月,胡喬木發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此文提出黨的歷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黨的成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1921—1927)。199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第一章是“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本章截止于1923年)。202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第一章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本章截止于1927年)。因此,至少1951年以來,關于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問題,黨史著作都是擺在開篇位置加以說明的。

總結有關黨史著作,包括各種文獻資料,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下限,或者說,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終點時間都是基本明確的,即中共一大的完成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建活動的結束。現在舉例如下:

1936年,陳潭秋在他的文章中指出:“第一次代表大會就此告終,而領導中國革命,為中國民族解放與社會解放而奮斗的偉大政黨——中國共產黨——乃正式生產而呱呱墜地了。” 陳潭秋:《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回憶》,《“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89頁。

1951年,胡喬木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中說:“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章,組成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在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 胡喬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胡喬木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頁。

1981年出版的《中共黨史大事年表》在1921年條目下,介紹了中共一大的內容,并認為:“從此,在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 《中共黨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頁。

199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敘述了中共一大的情況,認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為之一新”。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第28頁。

202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認為:“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產物。” 《中國共產黨簡史》,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年,第14-15頁。

這些結論都表明,黨史學者普遍認可,中共一大的完成是黨的創建活動的結束,也是中共黨史研究中黨的組織創建階段結束的標志。但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活動的起點究竟在哪里,或者說,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歷史究竟從什么時候開始,尚無令人信服的回答。

筆者認為,如同一個嬰兒的出生,從其母親受孕、懷胎到成功分娩,這段經歷應該是完整的。歷史上的任何事物、制度、事件,都自有醞釀、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史,也應該選擇一個具有鮮明意義的事件作為起點,與終點——即中國共產黨的勝利誕生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有始有終的歷史事件。這是黨史敘事的客觀性、學理性和邏輯性的要求。

本文的基本觀點是,1915年9月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起點。過去對這一點重視不夠,現在應該認真進行討論。

綜合各種歷史記載,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起點問題上,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值得注意。一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敘述方便,按習慣稱呼)的建立,二是五四運動。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在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蔡和森認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始于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他說:“究竟吾黨何時成立呢?何時發起組織呢?仲甫到滬,1920年五一節后,即邀李漢俊、沈玄廬、沈仲九、施存統及一女人來發起組成,不久戴季陶、沈仲九退出了,于是于1920年就正式成立了。” 蔡和森:《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三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2頁。

李立三承認中共一大是黨建成的標志,但是,他也承認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的起點。他說:“中國黨的發生是由六個人發起:陳獨秀、戴季陶、沈玄廬……但是如果沒有這幾個人,黨一樣會要產生,因為客觀上有了新的階級斗爭,他必然要產生一個共產黨。” 李立三:《黨史報告》,《“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三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0頁。這六個人,就是他在回憶中提到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六個發起人。

施復亮也支持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起點。他說:“六月間(筆者注:指1920年),陳獨秀、李漢俊等籌備成立中國共產黨,無政府主義者沈仲九、劉大白等也參加了。當時,第三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在上海,主張成立共產黨。由陳獨秀、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無名)五人,起草綱領十余條。” 施復亮:《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期的幾個問題》,《“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4頁。

以上幾份材料在時間和人員上說法不盡一致,但是在承認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活動的起點問題上,是基本一致的。

陳公培具體談到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醞釀成立的情況。他說:“我在這年的‘五一以前(筆者注:指1920年),在《星期評論》社碰到他(筆者注:指威經斯基),他和我們一起座談過,參加座談的有他的翻譯(楊明齋,山東人),戴季陶、沈玄廬、陳獨秀、徐謙(徐是臨時碰上的)和我。談蘇聯的情況,(那時我們很想知道蘇聯的情況),并極想和蘇聯取得聯系。以后,在陳獨秀家里又座談過一次,共有十幾個人參加,除陳獨秀外,有沈玄廬、劉大白(后來反動)、戴季陶、沈仲九、李漢俊、施存統、俞秀松,還有一個女的和我……這次會議是1920年夏舉行的,作為組織共產黨的準備,搞了五六條章程,很簡單。第一條好像主張無產階級專政,會前經過一些解釋,后來大家也都同意了。” 陳公培:《回憶黨的發起組和赴法勤工儉學等情況》,《“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564頁。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制定的最初的黨綱的內容,在其創辦的共產主義刊物《共產黨》中有反映。《共產黨》“第一號短言”說:“我們要逃出奴隸的境遇,我們不可聽議會派的欺騙,我們只有用階級戰爭的手段,打倒一切資本階級從他們手里搶奪來政權;并且用勞動專政的制度,擁護勞動者底政權,建設勞動者的國家以至于無國家,使資本階級永遠不至發生。” 《〈共產黨〉第一號短言》,《“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一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7頁。

“第四號短言”說:“共產黨底根本主義,是主張用革命的手段改造經濟制度,換句話說,就是用共產主義的生產制度來代替資本主義的生產制度。” 《〈共產黨〉第四號短言》,《“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一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53頁。

共產國際的有關文件,證實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歷史。

1920年6月,威經斯基發自上海的信(第一號文件)說:

現在我們實際上已經同中國革命運動的所有領導人建立了聯系……目前,我們主要從事的工作是把各革命小組合為一個集中的組織……當地有一位教授陳獨秀,聲望甚高,影響很大,他正在給各城市的革命者發信,以確定代表會議的議題、地點和時間。因在7月初就能開會,所以我們參加的就不僅僅是籌備工作(擬定日程和決議),而且還能出席代表會議。 李玉貞譯:《魏金斯基致佚名者的信》,《黨的文獻》,1996年第4期。

1920年8月17日,威經斯基發自上海的信(第二號文件)說:

這段時間以來,我在此地的工作總結如下:在上海建立一個五人組成的革命委員會(其中四位是中國革命者,加上我),委員會由三個處:1、出版處,2、情報鼓動處,3、組織處……現在我們的任務是,在中國所有的工業城市里建立像上海革命委員會這樣的組織,然后舉行各委員會的代表會議,借助這樣的辦法把各委員會的工作集中起來……希望在這個月內把傾向革命的大學生組織起來,建立一個集中的社會主義青年團。該青年團的代表屆時就可加入我們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革命委員會了。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積極影響學生運動并且引導運動朝著對工人和士兵進行實際工作的方向發展。 李玉貞譯:《魏金斯基致俄共(布)中央委員會西伯利亞局東方民族部的信》,《黨的文獻》,1996年第4期。

1920年9月1日,威廉斯基·西比利亞科夫在莫斯科給共產國際的報告(第三號文件)中說,已經在上海組織了一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下設中國、朝鮮、日本三個支部。同日,他在莫斯科又報告(第四號文件)說:

中國支部的工作進展比較順利。各支部依靠工人和學生組織,得以為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漢口、南京和其他地區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近期內就應該舉行一次代表大會,以完成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工作……上海,是中國共產主義書刊出版的最大中心。東亞書記處在這里擁有幾種報紙和雜志。我們擁有的報紙是:《俄文上海生活報》,中國報紙有:《周報》、《匯日報》。雜志有:《新青年》月刊,由北京大學陳獨秀教授主編。 李玉貞譯:《威廉斯基·西比利亞科夫就國外東亞民族中的工作向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報告》,《黨的文獻》,1996年第5期。

1921年1月21日,舒米亞茨基的一封信(第七號文件)說:

事實上我們上海的那個三人小組——革命委員會才是領導機關。這個革命委員會目前領導著中國六個省的中國共產主義組織和規模相當的五個中國青年團組織。這些組織掌握著四種周刊,其中的《共產黨》是起領導作用的,還有兩家報紙。 李玉貞譯:《Б·З·舒米亞茨基致М·В·科別茨基的信》,《百年潮》,2001年第12期。

現在可以推斷的是,這幾份原始文獻所記錄的,就是威經斯基等共產國際人員在滬活動并和陳獨秀等人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情況。上述文件出自共產國際多個經手中國事務的人員之手,各人的表述有差異,匯報材料難以避免地存在局限性,由于種種原因,其中“中國支部”“革命委員會”的說法,令人不太好理解。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當時的確組織過“中國支部”或“革命委員會”嗎?筆者認為東亞書記處沒有設立過這樣的組織,它們指的就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所謂“三人革命委員會”“五人革命委員會”,就是威經斯基和陳獨秀發起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過程中經常接觸的那幾位核心人員,包括蔡和森、李立三、施復亮等人回憶錄中分別提到的不確定的那幾位,其中最穩定、最關鍵的人當然只有陳獨秀。

應該強調的是,威經斯基和陳獨秀所組織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原始名稱就是“共產黨”,無論從組織形態還是從思想形態上看,都是中國共產黨的雛形,已經初步具備了政黨的完備性,而其他地方的共產主義小組都不具有這種完備性。并且,其他地方的共產主義小組也是在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積極推動下先后建立起來的。

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上,五四運動是另一個影響巨大的事件。

三十多年前,我在《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中指出,五四時期由于新式教育的發展,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與傳統科舉教育所不同的是,一個新興的中等知識階層在社會政治舞臺上崛起了。當時,“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劉半農、錢玄同、吳虞、胡適為代表的一代知識分子,身為大學教授或中等學校的校長、教員,已經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五四時期的中等知識階層,是他們的學生。” 李良玉:《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5頁。

中等知識階層是發起五四運動的主力軍,他們在五四運動之后極短的時間里迅速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投身于中國共產主義的職業革命。這個時代特點,使他們一致肯定五四運動對中國社會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巨大意義。

蔡和森指出:“五四運動在中國的革命史上、在政治的意義上是很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運動。自有此運動以后,中國的革命的政治的爭斗遂開新紀元。” 原文此處斷句疑似有誤,此處試進行了修正。原文是:“五四運動在中國的革命史上,在政治的意義上是很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運動,自有此運動以后,中國的革命的政治的爭斗遂開新紀元。”五四運動“可以證明中國工人階級已經走到反帝國主義的政治爭斗的路上來了”。他認為,五四運動還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響。“當十月革命的影響來到中國時,小資產階級是很害怕的,是受帝國主義者宣傳毒的。但是不久對美國帝國主義以及其他帝國主義的幻想都打破了,于是才由嘲罵、害怕而相信了。初則不接受,現因他各方面之失望而漸接受了。故五四運動中即有大批傾向俄國、傾向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他認為,五四運動使工人階級表現了政治力量,知識分子看到了這種力量,于是,“知識分子由散漫的抽象的而漸漸辦報紙,組織小團體,實行和工人階級接觸而作工人運動了”。 蔡和森:《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三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6-59頁。

李立三指出了十月革命的劃時代意義。他說:“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世界革命轉變了一個階段。在十月革命以前,世界革命主要是資產階級的革命,而十月革命后已經開始了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即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資產階級性革命,它也成為幫助無產階級革命的部分。” 李立三:《黨史報告》,《“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三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0頁。

李立三同時說明,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之下,五四進步知識分子轉向了與工人階級相結合的道路:“五四運動雖然主要城市罷課罷市,但是五四運動的結果只是打倒了陸宗輿,日本帝國主義一點沒有損失,所以青年界就覺得要有一個新的力量,恰好在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已表現了他的力量……使青年界在十月革命影響之下走到工人中去。” 李立三:《黨史報告》,《“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三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5頁。

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寫于1940年,他把1840—1940年的100年,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前后兩個階段。之前是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他說:“五四運動是反帝國主義的運動,又是反封建的運動”,“五四運動是當時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第659-660頁。

既然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和五四運動擁有這么重要的歷史地位,那么,是否可以確定其中一個并且以它的起點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的起點呢?如果選擇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那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于1920年8月,而它的起點則是1920年4月共產國際代表威經斯基來華。根據這個事實,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起止時間就是1920年4月—1921年7月。如果選擇五四運動,那么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起點就在1919年5月,而1919年5月—1921年7月則是這個階段的完整時間。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下面將繼續討論。

中共黨史學界對于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歷史作用早有正確認識。1991年出版的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指出:“上海小組作為黨的發起組和聯絡中心,在建立全國統一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第20頁。202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認為:“在上海成立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織,是各地共產主義者進行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 《中國共產黨簡史》,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年,第20頁。以上兩種說法大同小異,都正面承認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建黨過程中的貢獻,但是,具體提法還可以推敲。第一,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不應該僅被視為一個發起組,更應被看作中國共產黨的雛形。它有黨綱、有明確的指導思想。第二,在這之前,陳獨秀和李大釗已經有確定的建黨計劃。第三,在威經斯基的幫助下,陳獨秀不僅發起成立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而且在廣州又建立了廣州的黨的早期組織(通稱廣州共產主義小組)。第四,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之后,已經開展了發動工人、組織赴俄留學、創辦《共產黨》、宣傳社會主義和俄國革命等一系列活動。只是由于他們當時還沒有足夠的組織經驗,還不熟悉通過召開黨的代表大會、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等黨建工作的程序,才沒有把召集各地共產主義者舉行代表會議的計劃立即擺上日程。可以假設一下,如果不是后來馬林主張召開代表會議,中共一大的召開也許還會延遲一段時間。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雛形的歷史地位。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毫無疑問和威經斯基有關。因為他不僅是共產國際第一個派到中國來尋找革命者、幫助成立共產主義組織的代表,而且他確實找對了人,并且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如果肯定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起點,那么,這個起點在時間上就必須向前推進,和共產國際代表來華幫助建立共產黨聯系起來。現在已經確認,威經斯基是1920年4月來的。據此,1920年4月是否可以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起點呢?

本文認為不合適,理由非常簡單。第一,共產國際是因為知道中國發生了規模巨大的五四運動,才委派威經斯基來華的。換句話說,共產國際因為意識到中國的五四愛國運動是推進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重要契機,才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果沒有五四運動這個條件,威經斯基不一定奉派來華,至少來華不會有如此顯著的成果。所以,威經斯基來華活動成功的歷史原因是五四運動。如果以威經斯基來華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的起點,自然就會忽略五四運動這個前提。第二,在威經斯基來華之前,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已經對第一次世界大戰、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黨、社會主義等有相當的了解,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組織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最重要的思想前提。這些思想不是威經斯基帶來的。因此,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但不能把它的發起成立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起點。

那么,五四運動是否可以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起點呢?

本文認為同樣不合適。第一,上述蔡和森、李立三、毛澤東等人關于五四運動的論述,是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關于五四運動的經典結論。這是不用討論的。但是,研究五四運動的政治價值和研究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的起點時間,不是同一個范疇的問題。研究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起點,必須找到一個具有充分時代意義的、能夠體現中國共產黨早期生命信息的事物、事件或時間點。第二,經過學術界的長期研究,今天,五四運動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學術概念,它包含比較復雜的內容,需要對上述黨的政治領導人尤其是毛澤東所說的“五四運動”的含義進行仔細考察。換言之,毛澤東所說的“五四運動”的概念,包含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廣義的內容。第三,假如承認五四運動中,中等知識階層是發起的主力,而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員以中等知識階層的積極分子為主體,那么,就必然要研究,五四時期中等知識階層的崛起是偶然的嗎?中等知識階層走上五四運動的社會政治舞臺是突然發生的嗎?

本文認為,找到了五四知識分子普遍覺醒的起點,就找到了五四知識分子經過特定的思想啟蒙,而成為北洋時代軍閥政治社會的自覺批判者的時代節點;找到了五四知識分子在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關頭挺身而出、振臂高呼的思想來源,也就找到了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的起點。

本文認為,1915年9月《新青年》(初名《青年》雜志)的創刊,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起點。換言之,1915年9月—1921年7月(關于中共一大結束的時間,現在有不同說法,這里根據1921年7月31日結束的意見立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階段。

一般說來,毛澤東在談到五四運動的政治意義的時候,也對五四新文化運動進行了完整的界定。在他的論述中,五四運動是區分新民主革命和舊民主革命的重要分界線。但是,在談到五四文化的時候,他實際上是把五四運動之前的民主科學啟蒙包含在五四運動開始的新民主主義文化之中的。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說:“五四運動所進行的文化革命則是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自有中國歷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偉大而徹底的文化革命。當時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文化革命的兩大旗幟,立下了偉大的功勞。”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第660頁。

在這里,“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階段就高高舉起的兩大革命旗幟。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毛澤東所提倡的新民主主義文化之內涵,并非單純產生于狹義的“五四”——即以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的游行抗議運動為標志的“五四”之后,而可上溯至陳獨秀于1915年9月創辦《新青年》,即以此為起點的廣義的“五四”。

同樣是以知識分子為中堅(所謂中堅,是指在宣傳、發動和組織運動的初期階段發揮重要作用的人員)的政治運動,五四運動和辛亥革命有明顯的不同。第一,辛亥革命的初期宣傳主要是在境外實現的,而五四新文化運動完全是本土化的。第二,辛亥革命宣傳了民主共和的思想觀念,但是,號召力最為強大的,是排滿革命的思想。而五四運動的思想啟蒙武器,則是民主科學思想,是科學、人權、思想獨立、國家主人翁等現代價值觀念。第三,在世界范圍內,辛亥革命還處在美國獨立戰爭以后的民主主義、反殖民主義的時代,而五四運動則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之后反殖民主義、反資本主義、反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興起的時代,所以五四思潮更具有思想更迭的性質。這些時代特點,決定了五四知識分子,特別是其中的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第一代職業革命者,具有以下兩個思想特征:第一,他們的思想起點是接受民主科學思潮;第二,他們在很短的時間里發生了價值觀的轉變,完成了社會主義對歐美民主主義的迭代。

上述第一個特征,決定了五四知識分子的迅速崛起,并且在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特定關頭發動了全國規模的抗議活動;第二個特征,決定了五四知識分子在對美國提出的民族平等主張失去信任而對蘇俄釋放的友好態度發生好感之后,對西方和對蘇俄的態度迅速發生改變,而選擇了馬列主義和俄國革命的方向。

反映五四知識分子這種思想特征和轉變過程的材料很多,謹舉幾例。

朱務善說:“在北大念書的初年(筆者注:指1919年),有三件大事常常涌現在我的腦海里,即,第一,‘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的狹義民族運動;第二,反對舊禮教,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派的革新運動;第三,蘇聯十月革命的影響及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朱務善:《中共成立前后在北京工作的回憶》,《“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87頁。

鄧穎超說:“‘五四時,我們對各種思潮的內容知道的很少。那時候宣傳共產主義的書不多,統治者的報紙刊物不可能登載共產主義的東西。我們吸收新知識,只能看《新青年》《少年中國》等雜志。” 鄧穎超:《回憶天津“覺悟社”等情況》,《“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32頁。

包惠僧說:“那時陳獨秀的名聲很大,號稱新文化運動的‘三圣之一。他到武漢后住在文華書院,在文華書院講演了幾次,講的內容很廣泛,主要是反封建,反對北洋軍閥,要自由、平等。” 包惠僧:《我所知道的陳獨秀》,《“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二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83頁。

李立三說:“正因為有了新的生產關系,即近代工業的產生,所以就發生和舊的生產關系的沖突,因此反映到思想上就發生了一個極偉大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主要是反對孔夫子,新文化運動的刊物《新青年》,特別受著青年界的歡迎,因為《新青年》內容主要是反對封建制度、宗法關系,反對舊禮教,主張婚姻自由等,同時還有白話運動,這是完全代表新的生產關系反對舊的生產關系的斗爭。” 李立三:《黨史報告》,《“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三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3頁。

蔡和森說:“每個同志都知道《新青年》主筆仲甫同志,但是這個刊物開始時的兩個口號則為:民主和科學。而這兩個口號又完全是代表美國的精神,故《新青年》以前也是美國思想宣傳機關,但是到了仲甫同志傾向社會主義以后,就由美國思想變為俄國的思想了……中國民眾所希望要求的是美國幫助中國人取消二十一條與退還山東的主權,但結果在和會中帝國主義者互相反承認日本在華所得利益是合法的,于是美國的幻術破了,中國數百萬的學生,活動的知識分子無出路了。另一方面又看見俄國十月革命,一面推倒了沙皇專制,一面推翻了帝國主義干涉,建立了工人國家,以前認為是洪水猛獸的,現在轉而傾向俄國了。故知識階級中起了一個分化,已有一部分傾向俄國,傾向社會主義了。” 蔡和森:《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后資料選編》第三冊,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0-68頁。

肯定《新青年》的創刊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起點,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起點;同時,肯定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黨的創建工作已經結束,這個創建階段包括1915—1921年,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意義。它不僅改變了目前中國共產黨創建史敘事上起點時間不明確的狀況,而且改變了目前中國共產黨創建階段的下限截止時間不合理的狀況。如前所說,中共一大召開,組織締造工作初步完成,黨的宗旨、綱領已經提出,表明中國共產黨已經勝利誕生了。至于說黨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標,黨的三大提出了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方針,則是黨建立以后在思想上、實踐上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社會實際和革命任務的問題,不應該包含在黨的創建問題之中。在這一點上,不少黨史著作談到一大時一方面承認黨已經創立,另一方面又把黨的創建階段向后延伸到黨的三大。這在邏輯上是不太順的。

肯定《新青年》在中共創建史上的地位,更符合五四知識分子思想變化的實際。從民主主義、愛國主義轉向俄國革命、社會主義,是五四革命知識分子思想轉變的共同道路。這個轉變過程,和陳獨秀、李大釗等新文化運動的左翼領袖的思想轉變過程是完全一致的,和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向社會主義運動的轉變的過程是完全一致的,和中國共產黨孕育誕生階段的政治發展過程也是完全一致的。

戊戌維新運動以來,近代中國社會出現了一個新的動向——在內部經濟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歐風東漸的巨大影響之下,思想觀念的變革成了推動社會革新的強大動力。破除迷信、質疑傳統、解放思想、追求新知,造就了人們崇尚的價值先行準則。《新青年》創刊后,倡導民主與科學的精神,這是接受西方近代社會政治學說、形成新價值的體現,因此,成為社會進步的新起點。由民主科學思潮轉向馬克思主義思潮,再轉向共產主義革命,是五四運動前后中國社會變化的一個重要樞紐。指出《新青年》的創刊對于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價值與正確解釋這個變化的過程,邏輯上是一致的。

因此,《新青年》的創刊是中共創建歷史的起點,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起點,這應該是一個擁有充分歷史依據的看法。相信這個問題的提出和討論,將促進我們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理解,并且推動對隨之而來的一些新的學術課題的研究。

〔責任編輯:沈 丹〕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论片一区|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电影| 欧美精品另类|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中国精品久久| 欧美无专区| 欧美啪啪网| av性天堂网|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毛片免费|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99re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日本久久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广东一级毛片| 午夜啪啪福利|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电影| 亚洲成人在线播放 | 99热最新网址|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日本影院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视频a|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97se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青青草视频|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2022国产无码在线|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av在线手机播放|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婷婷六月在线| 91麻豆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色网站|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毛片免费试看|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找国产毛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