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濤
摘要: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還不夠成熟,教學實踐環節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而團體箱庭療法簡便易操作,可以作為課程教學實踐環節的重要補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闡述箱庭療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方法,助力心理健康課程建設。
關鍵詞:團體箱庭療法;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不完善。在新生入學時,很多高校會對新生進行心理測試,但并沒有針對測試結果展開后續的心理輔導及持續跟蹤反饋等心理健康機制。其次,師資力量缺乏。心理健康課程建設需要具有心理專業背景的教師,但是目前很多普通高校沒有專業心理學教師。最后,實踐環節的缺失。心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并重的學科,教師除了理論教授之外,還需要設計實踐環節。但是,教師往往只注重理論講授,缺乏應有的實踐環節。
二、箱庭療法
(一)箱庭療法的源起
箱庭療法是在治療者的陪伴下,被治療者從玩具架上自由挑選玩具,在盛有細沙的特制箱子里進行自我表現的一種心理療法。該療法起源于1929年英國兒科醫生勞恩菲爾德創立的世界技法,用于兒童心理治療。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夫在此基礎上發展了該技法。而后,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將其帶入日本時,命名為“箱庭療法”。
(二)箱庭療法的材料
1.箱子
箱庭療法所用箱子的規格一般為57厘米×72厘米×7厘米,是一個有限制的空間,能夠給人被保護的感覺,使人在其中可以自由表現內心世界。
箱子的內側一般為藍色,因為藍色可以使人聯想到水。心理學家認為水是生命之源,有療愈的力量,這對治療效果是很關鍵的。另外,藍色也能夠使人平靜下來,產生美好的遐想。
2.沙子
沙子作為箱庭療法的重要媒介,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一,箱子是有邊界的,為人提供一個封閉空間,在給人保護和安全感的同時,也對人的活動產生了束縛。沙子恰好可以給人釋放的感覺,對心理治療起到調和的作用。第二,沙子一般采取篩選過的細沙,可以刺激人的觸覺,起到調節人身心的作用。第三,沙子會使人聯想到童年的游戲,給人帶來熟悉感,使人放松,并產生愉悅感。第四,沙子具有可塑性,可以幫助人們構建心象,作為溝通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橋梁。
3.玩具
箱庭療法要用到各式各樣的玩具,如人形玩具、花草樹木、交通工具等。玩具可以幫助人在沙箱中模擬現實世界,包括難以言表的夢境和情感等。因此,玩具要盡可能全面,無須特定大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玩具,并提前將它們分類擺放使用。
(三)箱庭療法的原理
1.賦予結構
箱庭療法的各種材料之間是沒有結構的,箱庭的創作者通過投射原理,將物品賦予獨特的含義。最終的成品是創作者無意識心理層面的呈現,通過沙箱和玩具的組合,有形地展現出來。分析箱庭作品,可以發現創作者產生心理問題的癥結。
2.減弱心理防御
用玩具投射出內心世界,可以減弱人們的心理防御機制,使人在放松的狀態下將內心世界流露出來。沙箱的保護作用也能進一步減弱心理防御機制,使創作者的無意識世界得以通過箱庭呈現。
3.游戲治療
游戲可以使人放松、發泄,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起到療愈的作用。箱庭的創作過程類似于玩沙游戲,創作者不僅可以感受到游戲的快樂,還可以喚醒童年的單純,緩解心理問題。
(四)箱庭療法的必要性
1.實踐環節的重要補充
在講授心理健康課程時,如果教師只講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環節,效果會大打折扣。實踐環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另外,箱庭療法所需的教具要方便移動,便于在不同場合使用,這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補充。
2.無形到有形的橋梁
心理活動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無形的,難以研究。利用各種問卷量表進行定量研究,一直是研究心理活動的主要方式,但是定量研究有其缺點。首先,定量研究不能解決所有心理問題。其次,將人的心理現象轉化為量化指標后,解釋會十分牽強。而箱庭療法操作簡便,教師只需要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使學生明白箱庭的使用方法,很好地彌補了定量研究的不足。通過箱庭療法,教師可以使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識具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化無形為有形。
三、團體箱庭療法教學實施方案
(一)教學安排
1.教學初期
心理健康課程面對的群體一般是剛剛入學的新生,對他們來說,大學的一切都具有新鮮感。教師要利用好學生對大學課程的新鮮感和期待感,利用學生對心理知識的興趣,精心設計和準備第一節課,給學生眼前一亮的感覺,從而激發他們繼續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的意愿。因此,教師可以在第一節課時就向學生介紹和展示箱庭。
2.教學中期
在一段課時的理論講授后,教師可以開展箱庭環節。此時,學生已對心理健康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也使學生產生疲勞感,而箱庭的制作能使學生放松,并且加深對心理知識的了解。
3.教學末期
在心理健康課程的末期,學生已經掌握了課程的相關內容。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箱庭的制作回溯心路歷程,進而獲得心靈的解放和成長。
(二)實施方案
1.場地選擇
心理健康課程作為公共課,一般班級容量較大。對有條件的高校,箱庭的實踐環節可以安排在心理咨詢場所進行,這樣可以讓學生實際了解心理咨詢開展的細節,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場地條件有限的高校,可以在課前將箱庭所需材料運送至教室,在課堂上開展箱庭實踐環節。
2.開展方式
箱庭療法教學實踐環節可以分為個體開展和團體開展兩種形式。個體開展是由一名學生獨立完成一次箱庭的制作。如果班級容量較大則適合采取團體開展形式,使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
3.分組方式
團體箱庭療法的課堂實踐可以將學生分為2至6人的小組。分組可以隨機,也可以結合新生心理健康普測結果,將具有相同問題的學生分為一組。
4.團體箱庭療法的規則
第一,擺放玩具的順序不能固定,可以按學號順序進行輪轉,也可以通過抽簽方式決定每輪的順序,確保每個團隊成員都有機會第一個擺放。第二,每人每次只能擺放一個玩具,或者做一個改變沙子形狀的動作。如果玩具相同,那么教師可以允許團隊成員一次擺放幾個相同的玩具。團隊成員都擺放過一次即為一輪,一輪結束后,教師要對沙盤造型拍照留底,再開始新的一輪。在創作過程中,教師需告知團隊成員保持沉默,不允許交流。第三,不能將已經擺入沙盤的玩具拿出,但可以移動其位置。移動玩具的位置也算一次動作,在本輪當中,該團隊成員不允許再進行其他動作。同時,團隊成員也可以在任意輪次選擇放棄,不進行任何操作。第四,擺放輪次結束后,最后一人可以在完成動作后調整沙盤,但不能增加新的玩具。第五,教師根據班級容量、教學考量,決定每組的創作時間。教師可以以時間為限,也可以以輪次為限,但是要在開始前向團隊成員說明時間多少或者輪次上限,并在結束前予以提醒,以保證箱庭作品的完整性。第六,團隊成員有權中途退出,但需要說明理由。團隊成員退出后,如果還想回歸,需征得團隊成員的同意。
5.指導語
在每一組開始前,教師要講明各項規則,并讓團隊成員保持現場安靜。團隊成員落座后,教師要指導他們尋找最放松的坐姿,然后給他們一點時間調整。調整完成后,教師要告知團隊成員可以開始用手接觸和感受沙子,并且盡量放松,什么都不要想。如果雜念較多,可以選擇想象一些美好的畫面,如廣袤的田野、平靜的海面等。觸沙過程一般不超過3分鐘,在進入狀態后,團隊成員可以拿取玩具擺放。擺放結束做好記錄后,教師指導團隊成員把沙箱和玩具恢復原狀再離開。
6.團體箱庭療法的結束
團隊成員全部完成箱庭的制作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團隊成員每人提交一份報告,詳細講述箱庭制作的心路歷程,詳述每一輪擺放玩具或者調整沙盤的用意和想法,并為自己的箱庭作品命名。這次作業構成整個團體箱庭療法在心理健康課堂的教學實踐,使團隊成員得到心靈的收獲。
7.教學實例
筆者任教的班容量為80人,共2個班,每班40人。在第一節課,筆者向學生介紹了箱庭療法,然后按照學號順序,6人一組開展團體箱庭制作,并在現場利用手機和教室的大屏幕同步直播沙盤的制作過程,這樣沒輪到的學生可以通過屏幕進行觀摩。第一組作為示范,共進行六輪,后面各組受時間限制,每組進行三輪箱庭的制作。參與的學生興趣很濃,很快進入狀態,同時對心理健康課程產生興趣,教學效果良好。
四、團體箱庭療法的意義
(一)改善人際關系
現實世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映射到箱庭的制作過程也是如此。一個團隊成員對箱庭所做的調整會被其他人改變,勢必引起該團隊成員的不悅。在現實世界中,人們往往不能理解他人的言行,反映在箱庭的制作中也是如此,團隊成員因為不能溝通,所以不能理解每個人動作的目的和意義。這些問題都會在箱庭制作的初始階段困擾團隊成員,但隨著輪次的深入,團隊成員就會不斷改變自己的想法,并且試圖理解他人,會逐漸形成默契,人際關系也能得到改善。
(二)收獲心靈的歸屬
在箱庭的制作過程中,由于團隊成員不能交流,各自的意圖只能通過玩具的擺放和調整沙箱來表達。這種沒有言語的溝通更加隱晦、自由,避免了直接交流可能產生的傷害。當建立默契后,團隊成員間會相互了解對方的意圖,并會產生互助行動。團隊成員會因為自己被別人理解而感到滿足,最終完成自我接納,收獲心靈的歸屬。
(三)增強責任感
在規則下開展創作,學生由各自為政逐漸變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箱庭的創作,經過團體箱庭療法的實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社會角色和責任,完成個人的成長。
團體箱庭療法易于開展,對沒有心理專業背景的任課教師來說方便操作,是心理健康課程實踐環節的重要補充。教師應重視箱庭療法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努力提高箱庭療法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張日昇.箱庭療法在心理臨床中的應用與發展[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Z1).
[2]呂璐莎.團體箱庭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J].華夏教師,2014(5).
[3]張雯,劉亞芮,張日昇.團體箱庭療法對人際交往不良大學生的治療過程與效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2).
(作者單位:河北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