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各領域,人們的生產生活均離不開它,現代教育更是。本文從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出發,分析高職院校創新學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意義;梳理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剖析了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問題提出了應對舉措。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轉變;創新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序列中,高職院校相對而言較為特殊,而學生管理工作在其全部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學生管理工作,一方面順應迅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另一方面切實提高了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水平。文章聚焦于互聯網,首先開宗明義地指出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勇立潮頭,對學生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具有非同凡響的重要意義[1]。繼而從現實角度,梳理了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現狀,在此基礎上,列舉了存在的問題,主要為“互聯網各種信息參差不齊”“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生管理模式不完善”“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生管理系統應用性較弱”“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生管理人員理念滯后”。并提供了有關解決措施,主要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氛圍,將‘以人為本貫徹到實處”“構建符合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勢的學生管理模式”“逐步構建完善的互聯網學生管理系統”“建設專業的互聯網學生管理工作隊伍”。本文提出的舉措針對性強、實效性高,能助力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的穩步提高,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不斷發展。
一、互聯網時代創新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全球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社會生活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對高職院校而言,其發展必須置于互聯網這一宏大背景之下,要從互聯網的發展形勢入手,不斷完善及創新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規章制度,并將其細化到《學生管理條例》中,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不遺余力地構建科學有效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
(二)推動院校發展的需要
高職院校在互聯網時代轉變及創新學生管理模式,是院校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必要之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高職院校在互聯網時代轉變及創新學生管理模式,必須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之下進行,同時要充分考量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以加深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者同學生之間的聯系,采用更科學的方式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及優化。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高職院校相關管理人員能隨時隨地同高職院校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與此同時,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向現代化方向發展,使其適應網絡時代的學生管理模式的實際需求[2],促進學生發展。
目前的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浪潮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是互聯網的使用者、擁護者、支持者,任何高職院校要割裂互聯網與學生的關系,都是不可取的,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創新學生管理模式,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院校必須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高職學生管理模式之中,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各項管理工作之中,此外,高職院校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了高職院校線上線下管理工作的結合,進一步提升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能力[3]。
二、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設置不科學
由于我國互聯網技術起步較晚,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普遍缺乏大數據技術的支持,這導致我國高職院校獲取學生數據的效率偏低。很多工作的專業性較強,而高職院校往往缺乏專業人才。這導致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系統性、科學性不足,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效率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此外,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預警性質不足,大多局限于善后工作。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較為復雜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生源比較廣泛,某些學生的心理也存在一定問題。這些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也變得較為復雜。總體而言,互聯網時代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具備客觀性、高效性以及時代性的特點,但是,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較為陳舊,加之不少高職院校并未成立專業的工作隊伍,沒有培養專業的工作人員,使學生管理工作停滯不前,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有效提升,與互聯網背景下國家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要求相背離。
三、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各種信息參差不齊
互聯網時代極大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互聯網設備、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新興設備逐漸普及化。所有這些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方式及生活習慣等都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高職院校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轟炸,網絡中各種積極信息與負面信息并存,部分負面信息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加之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學習動機不強,其極易受到各種消極、負面信息的影響,這些情況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果高職院校不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繼續利用傳統的管理模式管理學生,將不能契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4]。
(二)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生管理模式不完善
學生管理并非一項單項工作,而是一項紛繁復雜、內容繁多的工作,需要高職院校各個部門統一協調、共同對學生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在這一過程中,各個部門要對高職院校工作中的教育管理工作、學生的獎懲制度和思想教育工作等展開充分討論,其工作涉及面較廣,需要對高職院校各個部門的工作進行明確分工,防止出現推諉現象,使學生管理模式流于表面化。互聯網技術為高職院校教師及學生搭建了一座溝通橋梁,但在應用互聯網技術方面卻出現了不同現象。其一,某些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人員對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熟練,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教師無法暢通無阻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其二,為有效提升信息化程度,一些高職院校則過于依賴信息化技術,幾乎學生管理中的任何一項工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這造成相關工作人員無法培養其工作能力,學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得不到全面發揮[5]。
(三)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生管理系統應用性較弱
一些高職院校在建設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時,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卻沒有切實研究學生管理模式。還有的高職院校出重資購置了相關軟件,但是沒有全方位地開發這些軟件,更沒有將其與學生管理互相整合,導致了資源浪費的局面。眾所周知,管理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學生管理亦是如此,學生管理的不斷變化要求學生管理系統也要及時維護更新。然而眾多高職院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維護有漏洞、更新不及時的情況。此外,學生管理系統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者自行設計管理系統。目前很多學校都選擇了購買第三方軟件,這些軟件的核心代碼高度雷同,功能也基本相似。在更新方面比較滯后,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學生管理形勢,系統的應用效率較低,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學校的負擔。
(四)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生管理人員理念滯后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在管理學生時秉持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要服從,這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種情況在互聯網大背景下沒有得到改善,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發展仍舉步維艱。不少學生管理人員在處理學生事務時,習慣性地將自己擺在管理者的位置,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換言之,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主要包括兩大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以及學生事務管理系統。這兩大系統涉及了黨團教育、法治教育、學生學習、學生生活等諸多方面。這兩大系統往往需要多個團隊完成。然而這些管理團隊往往各行其是沒有形成廣泛的共識,團隊中的個人情況并無二致,工作意識很強,盡心盡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團隊精神較缺乏,缺乏與其他成員的交流與溝通。
四、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創新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氛圍,將“以人為本”貫徹到實處
堅持“人性化”原則管理網絡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同時要寬嚴相濟,不能放任了之。高職院校要制定完善規范的網絡管理與網絡監督準則,攔截不良信息,凈化網絡環境。管理人員要定期檢查學生的上網情況,對學生自身而言,必須嚴格規范自己的上網行為,自覺回避網絡腐蝕。高職院校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吸收學生加入學生管理工作之中,利用互聯網設備,加強學生與管理人員的交流,致力于創設良好的循環管理模式。
(二)構建符合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勢的學生管理模式
在宏闊的信息化潮流中,高職院校要發揮學生的管理主體地位,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管理模式。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之中,可以約束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真正實現線上與線下的雙位一體。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管理人員往往處于主動位置,學生則處于被動位置,這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固化。受傳統學生管理模式的束縛,導致學生對參與管理工作喪失興趣。所以,高職院校必須以學生為首要考量因素,創新學生管理模式,結合“互聯網+”的基本特點,同時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將互聯網技術滲透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之中,實現信息技術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落實,改變高職院校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6]。例如:山東職業學院學生管理人員通過學生管理官方網站、在線教務中心、客戶端和多元化服務平臺的開發,創新互聯網背景下的學生管理工作。
(三)逐步構建完善的互聯網學生管理系統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多元化特點,高職院校可以從多視角、多維度全方位順應互聯網的發展,在充分利用、全面把握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改進學生管理系統,對系統中的有益模塊繼續利用,對系統的弊端以及漏洞則要著重修補,這也是創新的著力點所在。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逐漸實現系統的完備,充分發揮學生管理人員的作用,展現互聯網的優勢,為高職院校建構完善的互聯網學生管理平臺,將學生管理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地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管理工作質量,引導學生轉變其思維理念[7]。例如: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來打造自身專屬的學生管理工作平臺,建立了學院專用的公眾號、短視頻以及其他官方網站等,通過應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平臺了解學校管理信息,確保學生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組織專業團隊對學生管理進行深入研究,根據軟件工程知識分析系統需求,重點關注“實用性、安全性、易操作性、可擴展性、穩定性”。同時,制定了符合學校學生工作管理的系統開發流程圖。通過B/S架構,以J2EE為主要平臺,Oracle為數據庫,JAVA語言設計,成功開發出符合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的信息系統,提高了院校的辦公效率。
(四)建設專業的互聯網學生管理工作隊伍
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模式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加強互聯網平臺建設,更要培養專業人才,保障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互聯網學生管理專業工作隊伍。在此工作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結合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并從中汲取符合互聯網背景的先進工作經驗,從學校的教職工和輔導員中選拔工作能力強、專業能力高的工作人員,構建一支專業的互聯網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使其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對學生進行管理。專業人員需要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根據大數據技術統計的相關信息和學生變化,使學生管理工作質量得到有效提升[8]。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應適應時代發展趨勢。高職院校可以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管理模式,通過學生管理官方網站、在線教務中心、客戶端和多元化服務平臺的開發,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全方位、立體化。全方位的學生管理系統可以以此為基礎構建。學生管理系統的構建原則可以歸納為與學校發展相順應、與學生發展相契合,要能夠提高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及辦公效率;通過建設專業的互聯網學生管理工作團隊,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根據大數據技術統計的相關信息,能真正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實現互聯網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共贏,引導學生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采取科學正確的管理方法,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獲得更高效的發展。
作者單位:俞雄杰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
參? 考? 文? 獻
[1]趙穎青,龐立偉,吳洋暉.“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與創新路徑研究[J].品位·經典,2022(17):71-73.
[2]趙梓丞.“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應用——評《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J].新聞與寫作,2021(12):113.
[3]張雪煉.“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11):3452.
[4]郝廣新,李敬.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建構路徑——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2021,16(10):1165.
[5]苗壯,王海鵬.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點及創新途徑研究[J].文教資料,2021(28):163-166.
[6]劉國欣,張利雯.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研究——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234.
[7]孟祥安.互聯網時代學生管理的內涵與外延——評《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與創新》[J].中國科技論文,2020,15(11):1356.
[8]劉穎.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學生管理能力的建設與提升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30):180-181.
俞雄杰(1989.04-),男,漢族,浙江東陽,本科,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學生處公寓管理科科長,研究方向:高校學生管理和學生思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