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霞 查悅祺 李夢雅
摘? 要:基于16個地級市2017—2020年的數據,從數字基礎、數字技術、發展環境三個方面對安徽省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分析。研究發現: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在2017—2020年間呈現上升趨勢;各地級市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其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技術和發展環境都有待提高。為進一步加強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實施相關政策、加強創新技術投入、引進人才和注重發展環境的建設。
關鍵詞:數字經濟;測度;熵值法
中圖分類號:TP39;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23)10-0037-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16 prefecture-level cities from 2017 to 2020,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 of each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Anhui Province is measured and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digital found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shows an upward trend from 2017 to 2020.There is a large gap in the development level among different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t's digital infrastructure, digit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need to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relevant policies, strengthen investment in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troduce tal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measurement; entropy value method
0? 引? 言
在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數字經濟已經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重點。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2022年3月新華社聯合百度發布《大數據看2022年全國兩會關注與期待》,其中數字經濟,在兩會話題熱搜榜單上位列第五位。2021年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就業白皮書》對我國各省市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做了一次綜合排名,安徽省排第14名,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如何建立數字經濟指標體系、測度其發展水平,揭示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成為本文研究的重點。
1? 文獻綜述
著名經濟學家Tapscott[1]1996年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數字經濟這一概念,并認為數字化信息和知識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數字經濟在學術界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Alina[2]提出現代電子通信手段和網上服務是社會變革的一個重要因素。焦帥濤、沈秋碧[3]利用空間SAR分析對數字經濟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測度方法和影響因素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韓健和李江寧[4]通過對大量有關“數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水平”的數據進行基準模型回歸、穩健性檢驗、異質性分析等,提出數字經濟應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由此可見數字經濟的研究成果已經頗為豐富,但是安徽省相關的數字經濟研究仍然較為稀少。所以本研究通過對安徽省16個地級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其優勢和不足,為安徽省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發展建議。
2? 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數據處理
2.1? 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數據來源
本文借鑒藍國姣[5]、吳利琰[6]的指標體系設計思路,為全面科學的測度安徽省的數字經濟綜合發展情況,結合測度指標的科學性、代表性、數據可獲得性、可比性等原則,確定了數字基礎、數字技術以及經濟發展環境3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10個三級指標的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2? 數據來源與處理及指標權重的確定
2.2.1? 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選取安徽省16個地級市2017—2020年的指標數據,數據來源于《安徽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經過極值化處理,運用熵值法確定各指標權重,最終得到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的總指數和各分類指數。
采用極值法(將指標化的數值轉化為0~1的區間)公式為:
式(1)中: 為第i個地級市第j個指標的極值化值,Xij為指標原始數據,Min(Xj)、Max(Xj)是各年指標值對應的最小值和最大值。i=1, 2, 3,…, 16;j=1, 2, 3,…, 10。
極值化的數值在0—1之間,加0.000 1消除0對后續結果分析的誤差影響,對數據進行一次線性變換:
此時, 為標準處理后的最終數據。
2.2.2? 指標權重的確定
熵值法能夠反映指標信息熵的效用價值,回避人為主觀因素帶來的影響。本文采用熵值法來計算指標權重。具體過程如下:
運用熵值法逐年求出權重,此時算出的權重共有4組,對4組權重取其平均,得到表2。
由表2可知,數字技術的權重占比最大,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為59.71%,說明在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中,數字技術發揮著其最大的推動作用,支撐著安徽省數字經濟的大力發展。其中技術創新的權重占比為45.44%,明顯大于數字技術的投入的權重占比14.27%,由此可見,安徽省提升數字技術創新,是提高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
數字基礎的權重占比為33.36%,在數字技術和發展環境排名第二,其中,基礎設施建設的貢獻率為19.98%,信息服務的貢獻率為13.38%,由此可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注重信息服務是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
此外,發展環境指標所占權重為6.92%,其中社會環境占比為6.92%,由此可見,社會環境對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2.3?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數Ii的計算
將指標權重Wj與第i個地級市第j個指標上的比值Hij相乘得出的各指標發展水平指數,再將16個地級市的各指標發展水平指數進行綜合加權,得到相應的綜合指數和分類指數:
3? 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
3.1? 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總體情況分析
根據圖1,2020年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綜合指數為4.046,其中數字基礎指數為1.503,數字技術指數為2.111,發展環境指數為0.432等。數字基礎指數數值從2017—2020年呈波動變化,只有發展環境指數在逐年增長,除2020年的各類指數值為負增長外,其余各年各指數都在逐年正增長,這表明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呈波動增長趨勢。
根據圖2,在2018—2020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高低起伏,其數字經濟發展總指數的年平均增長率約為5.05%,其中2020年的增長速度最快,年增長率為18.43%,2019年的增長速度最慢,年增長率為-3.42%。2019年數字經濟發展總指數的年增長率是較低的。雖然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呈現波動變化,但總體是處于上升階段,說明現階段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較好,為未來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3.2? 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分類情況分析
3.2.1? 數字基礎分析
由圖3可知,2018—2020年公共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增長率呈波動變化趨勢,年均增長率為-4.69%,其中2019年增長率最大,為18.15%。截至2020年底公共交通運營路線總長度約為2018年的2.22倍,可見公共交通運營線路的建設成效良好。郵電業務總量在2018—2020年,年均增長率為6.80%,郵電業務總量增長率總體呈曲折增長趨勢。其中2020年,郵電業務總量增長率最大為27.60%,相比之2018年的增長率僅為-2.77%,這說明郵電業務普及更廣泛。在2018—2020年間移動電話業務總量年均增長率為5.12%,2019年移動電話普及率增長率最低為-18.63%。在2020年底,移動電話普及率增長率約為2018年的1.26倍,可見移動電話普及率維持良好態勢。互聯網普及率,其中2018年的增長率最大為44.55%是2019年的3.64倍,說明互聯網普及度發生倒退,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在大多數不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郵電業務受阻、移動電話普及率低,人們使用互聯網接入端口普及率不高和信息化程度不發達等問題,使安徽省數字經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圖3? 2018—2020年數字基礎各指標的年增長率
總體來看,數字基礎對安徽省數字經濟的進步起著一定的影響,且各指標之間是相互聯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2018—2020年,數字基礎建設保持良好態勢,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雖然安徽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總體發展趨勢較好,但距離達到飽和狀態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安徽省數字基礎建設方面尚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在未來,安徽省政府應加大數字基礎的建設,在公共交通運營路線建設、郵電業務建設、移動電話建設、互聯網建設等方面加強改革。
3.2.2? 數字技術分析
技術創新,根據圖4相關的統計數據,專利申請授權量、專利申請數、普通高校學生在校生數都呈波動上升趨勢。在未來無論是專利申請授權量,專利申請數還是普通高度學校在校生數都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數字技術投入,根據圖5和圖6,R&D人員數占就業人口比重一直處于增長狀態。而R&D經費占GDP比重處于波動增長趨勢,R&D人員數占就業人口比重也隨著R&D人員數的增長而增長,R&D經費占GDP比重與R&D經費的增減密切相關。在未來,R&D人員數、R&D經費、數字技術投入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2.3? 發展環境分析
由圖7可知,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在逐年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隨著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也逐年增長。在2018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僅為3.41%,2019年增長率達到21.08%,2020年增長率為16.21%,可知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呈現波動變化趨勢。在2019—2020年增長速度呈現緩慢增長,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率為18.84%,說明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速度保持增加,整體增長速度比較穩定。
綜合分析,要使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必須保障其擁有好的發展環境。
4? 安徽省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橫向分析
4.1? 各地級市數字發展總體指數分析
根據評價分析,如表3所示,2017—2020年間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總指標相差極大,最小均值為0.05,最大均值為0.99。其中合肥市以0.998 9位居榜首,其次是蕪湖市。接著是馬鞍山市、宣城市、蚌埠市、滁州市、銅陵市、池州市、黃山市、安慶市、淮北市、阜陽市、六安市。最后是淮南市、宿州市、亳州市,其中亳州市最低,均值為0.050 3。
在2020年,合肥市的數字經濟總指標位居第一,為0.995 5,其次是蕪湖市,緊接著是馬鞍山市、滁州市、蚌埠市、銅陵市、宣城市、池州市、安慶市、淮北市、黃山市、六安市、阜陽市、淮南市、宿州市和亳州市。根據表3,宿州市、淮南市、蕪湖市、宣城市、銅陵市、安慶市的數字經濟總指標處于不同程度的上升態勢。在2017—2019年,蚌埠市、滁州市、馬鞍山市、黃山市的數字經濟總指標波動變化,并且都在2018年增加,2019年減少。各地級市與合肥市、蕪湖市相比,發展速度較為緩慢。
4.2? 各地級市數字發展分類指數分析
4.2.1? 數字基礎指數分析
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根據表4,2017—2020年間各地級市的基礎設施指數數值都是有增有減,除了亳州市。合肥市排名第一,為0.332 5,蕪湖市排名第二,宣城市排名第三,接著是池州市、馬鞍山市、黃山市、滁州市、六安市、蚌埠市、安慶市、阜陽市、淮北市、宿州市。最后,淮南市、銅陵市和亳州市的數值非常接近。
以2020年為例,通過4年的發展,合肥市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依舊排列第一,說明合肥市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較其他地級市更加完善。其次是蕪湖市、排名第三的宣城市和排名第四的池州市,說明其他地級市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發展處于穩步建設中。滁州市、馬鞍山市、黃山市分別位于第五、第六、第七。宿州市、淮北市、銅陵市的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相差較小。阜陽市、蚌埠市、安慶市也同樣相差很小。而淮南市排名第15和最后一名亳州市,說明淮南市和亳州市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發展比較緩慢。根據數據可知,各地級市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指數相差顯著,說明各地級市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緩慢,且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4.2.2? 數字技術指數分析
在數字技術發展方面。如表5,除了淮北市、宿州市、宣城市的數字產業指數數值呈增長趨勢,其余的各地級市的數字產業指數數值是曲折變化。在2017—2020年,合肥市依舊排名第一,為0.597 3,蕪湖市排名第二,接著是馬鞍山市、滁州市、蚌埠市、銅陵市、宣城市、淮北市、安慶市、阜陽市、淮南市、六安市、池州市、黃山市,最后是亳州市、宿州市。
在2020年,合肥市排列第一,為0.634 2。可知合肥市的數字產業發展速度最快,為安徽省整體數字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蕪湖市排列第二和排列第三的馬鞍山市,與合肥市相比它們的數字產業發展較為緩慢。銅陵市趕超滁州市和蚌埠市,位居第四,說明銅陵市的數字產業處于較快發展。而滁州市下降為第五,說明滁州市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速度較緩慢,在未來有待提升數字產業發展的潛力。淮北市降到第九,但是指數與前一市的數值相差不大。最后,亳州市和宿州市的數字產業發展最慢,明顯低于其他地級市,將來需要加強數字產業的發展。
4.2.3發展環境指數分析
在數字經濟環境發展方面。根據表6,在發展環境這一方面,除了蚌埠市、阜陽市、滁州市、馬鞍山市、蕪湖市、安慶市、黃山市的環境指數數值都是呈增長態勢,其余各地級市環境指數值都在波動變化。在2017—2020年間,合肥市排名第一,為0.069 2,蕪湖第二,接著是蚌埠市、馬鞍山市、黃山市、池州市、銅陵市、滁州市、宣城市、安慶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最后是宿州市,為0.000 4。由此可以看出各地級市的發展環境指數數值相差顯著,說明各地級市社會環境的發展極度不平衡,政府需要更加重視。
在2020年,合肥市排名第一,為安徽省數字經濟總體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蕪湖市位居第二,馬鞍山市趕超蚌埠市位居第三,但兩者相差極小,說明馬鞍山市和蚌埠市在發展環境方面形勢較好。黃山市和池州市一直位居第五、第六。滁州市排名第七,隨著時間的增長,發展環境指數數值趕超安慶市。銅陵市從第七到第九,數值逐年倒退。宣城市趕超其他地級市,排名第11。阜陽市和六安市相對于其他地級市排名保持不變分別為第13和第14。宿州市及時趕超亳州市排名第16,但是兩地級市的數值沒有相差很大。可以看出,在數字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經濟環境的發展對其產生的重要作用,在未來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5? 結? 論
本文對2017—2020年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分析,安徽省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速度在各方面呈現顯著差異,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極度不平衡。安徽省各地區的人才、物資、信息等資源分配不均。
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很多地級市發展形勢不是很好,其他方面指標的發展都處于或快或慢的上升階段中,在未來安徽省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從不同緯度上來看,各地級市不同指標數值的提升,展現了安徽省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但是在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數字產業化水平和發展環境方面上,合肥和蕪湖在三項一級指標中表現都是一路領先。這體現了區域政府的主導的關鍵作用,對經濟基礎和產業化發展不占優勢、地區資源較為單一的城市來說,區域政府可以為該城市數字經濟建設引進資源、資金和人才,對數字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綜上,提出以下研究建議:
1)安徽省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政府要做好頂層規劃,打破安徽省各地市地理傳統格局,構建區域間協同發展,實現彼此間優勢互補。
2)發揮好政府的導向作用,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應積極推動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國家、地方的數字資源共享體系,讓各地級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減小。
3)注重數字發展環境,數字經濟的發展環境是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安徽省政府并制定符合當前的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引導各行各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給予企業相應的幫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TAPSCOTT D. 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 [M].New York:McGraw Hill,1996.
[2] ALINA N. Trends and Dimensions of Digital Economy [J].Annals - Economy Series,2016(4):103-107.
[3] 焦帥濤,孫秋碧.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測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J].調研世界,2021(7):13-23.
[4] 韓健,李江宇.數字經濟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機制研究 [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2,37(7):13-25.
[5] 藍國姣.中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統計測度研究 [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0.
[6] 吳利琰.長江經濟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測度研究 [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21.
作者簡介:梁秋霞(1982—),女,漢族,河北滄州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