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自上線教師研修相關板塊以來,匯聚了大量優質學習資源,為教師個性化學習和有組織的教師研修提供了充分服務。為滿足教師暑期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需要, 2022年7月20日至8月31日期間,教育部會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首次開展面向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研修活動,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設立“暑期教師研修”專題,并同步啟動“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結合中央關心、社會關注以及教師教育教學急需的重點難點,分主題匯聚優質的教師研修資源,組織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開展自主選學,促進師德師風素質、教書育人能力提升。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2022年7月20日召開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暑期教師研修”專題上線暨“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啟動儀式上強調,各地各校要以暑期教師研修為契機,全面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提質增效,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全面了解本次暑期教師研修的實施情況及成效、更好地推進下一步工作,受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委托,北京師范大學學習設計與學習分析重點實驗室成立了第三方監測評估項目組,科學設計監測評估方案、研發監測評估工具,結合研修運行數據統計平臺,對本次暑期教師研修進行動態跟蹤監測①②。
本次監測評估覆蓋“暑期教師研修”專題及“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采用運行數據與調查數據相結合的方式,系統總結研修活動的實施進展,客觀評價實施成效,緊扣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科學謀劃教師研修的工作要點和重點領域提供了政策建議。
主要成效
(一)首次面向全國所有教師同步開展研修
面向全國各級各類教育教師。本次暑期教師研修提供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個學習入口,面向全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學校、職業學校、普通高校等各級各類學校的專任教師提供服務。暑假期間,全國所有教師均能通過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暑期教師研修”專題同步開展學習,首次實現了在全國層面集中開展大規模的教師研修活動。截至2022年8月31日,全國累計1313.6萬人參與了本次暑期研修,占2021年全國專任教師總數的71.2%,在基礎教育研修平臺上還有港澳臺地區教師累計瀏覽量3.8萬人次。
基于教師專業發展共性要求。本次暑期教師研修基于各級各類教師專業能力及素質提升的共性要求,提供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師德典型引領”“新時代教師職業能力準則”“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與處置”等10門課程。全國各級各類教師在“相同時間”基于“同一平臺”學習“相同課程”,一方面有效減少了教師研修的時空差異,讓薄弱地區教師也能夠獲得國家級別的優質研修資源;另一方面,相同的研修課程為不同地域和背景的教師搭建了溝通橋梁,是從全國整體和大局出發、“教育全國一盤棋”的具體體現。
(二)覆蓋了全國所有省份,各級各類學校均參與其中
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深度參與。以基礎教育為例,教師參訓率已達77.3%。所有省份參訓率均達到60%以上,北京、寧夏、浙江、上海、西藏、天津、貴州等7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參訓率達到90%以上。總體來看,本次暑期教師研修得到了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積極關注與廣泛參與。
全面覆蓋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本次暑期研修的參訓教師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5.95萬所學校,占2021年全國學校總數的67.92%,其中基教1175萬人,職教69.2萬人,高教69.4萬人,覆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個學段。其中,基礎教育階段的參訓教師規模最大,達到1175萬人,占本次研修總規模的89.45%。總體來看,本次暑期研修活動較好地覆蓋了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充分調動了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的積極性。
(三)研修平臺持續活躍,教師學習完成情況良好
暑期研修平臺運行狀況穩定,用戶持續活躍。暑期研修開展以來,平臺累計訪問次數已經達到13.04億次,日均訪問量超過3067.6萬次,平均每日296.5萬人在線學習。以基礎教育教師研修平臺為例,自2022年7月20日上線以來,平臺內資源瀏覽量快速增加,至7月29日迎來了參訓教師在線學習的小高峰,當日資源瀏覽量達到4700.86萬次,較前一日增長了86.39%;之后平臺內每日資源瀏覽量呈現波動上漲的趨勢,平臺運行狀況持續活躍。
參訓教師學習情況良好,完成率整體理想。目前已有1281.6萬名教師參與研修并產生學時,學習率達到97.6%,其中基礎教育階段98.3%、職業教育階段95.6%、高等教育階段90.5%;基教、職教、高教的人均學習時長分別達到了16.1小時、21小時、19小時,已完成認定學時人數1151.6萬人,完成率87.7%。
(四)教師學習狀態持續,“超額學習”的教師規模可觀
參訓教師學習狀態穩定,持續學習意愿明顯。自7月20日暑期教師研修正式運行以來,完成認定學時的參訓教師人數不斷攀升,基礎教育階段研修平臺的人均學時數已由8月初的7.8提升至9.7。參訓教師學習狀態持續投入,在已完成學時認定的基礎上,仍有大量參訓教師繼續學習,“超額學習”的參訓教師規模可觀。其中基礎教育階段學習時長超過20小時的參訓教師占比19.65%、學習時長超過30小時的參訓教師占比8.41%。
(五)參訓教師對暑期研修滿意度較高
被調查教師總體滿意度得分達到88.14③。圍繞暑期研修的問卷調查結果(見圖1)顯示,對本次暑期研修“非常滿意”或“滿意”的被調查教師合計占比95.8%,總體滿意度得分達到88.14,結果理想。參考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基礎教育滿意度調查結果(2015年79.16分、2017年81.41分、2020年83.79分),可以認為參訓教師對本次暑期研修的滿意度水平相對較好。尤其是分學段來看,學前教育參訓教師對本次暑期研修的滿意度最高,達到91.9分;分活動類型來看,“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參訓教師對研修活動滿意度相對更高,達到91.4分。
相比而言,被調查教師對本次研修活動的授課專家最為滿意。調查結果(見圖2)顯示,在課程設置、授課專家、資源內容、研修形式、平臺使用等方面,參訓教師對授課專家的滿意度最高,得分為88.35。尤其是“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參訓教師對授課專家最為滿意,選擇“非常滿意”或“滿意”的占比達到了99.05%,滿意度得分達92.17。
同時,部分教師還在開放填寫的意見建議中表達了對研修活動滿意的具體原因或總體感受,滿意程度在其中體現得更為直接和真切。例如有教師提到“我覺得這種國家級的研修引領特別好,專家們的站位很高……建議以后多組織國家級培訓”,新入職教師提到“暑假培訓對我來說是第一次,對于我一個新教師來說是新穎的……刷新了我的教育觀教學觀”;來自邊遠地區的教師提到“咱們邊遠地區急需這樣的學習,希望多多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讓我們也能開闊視野打開眼界,避免閉門造車。”
(六)參訓教師的研修獲得感良好
被調查教師對研修的獲得感良好。圍繞暑期研修的問卷調查結果(見圖3)顯示,認為參與本次研修收獲“非常大”或“比較大”的被調查教師合計占比93.04%,得分達到86.73,結果理想。分學段來看,學前教育參訓教師的研修獲得感相對最高,達到90.58分;分活動類型來看,“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參訓教師的研修獲得感相對較高,達到89.00分。可以看出,被調查教師普遍對本次教師研修的成效有積極正面的自我評價,對研修結果整體持肯定態度。
參訓教師在知識方面獲得感最大。在關于具體研修收獲方面的調查中,“學習了一些實用的新知識”“獲得了改進教學的技能或技巧”是被調查教師認為收獲最大、排位相對靠前的維度;在對“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研修收獲的調查中也體現了同樣的趨勢:“普及了科技前沿知識”“提升了科學素養和科學教育教學能力”是被調查教師認為收獲最大、排位相對靠前的維度(見表1)。
參訓教師在精神層面的收獲更為深遠,自我效能感提升。在關于具體研修收獲方面的調查中,還有17.12%的被調查教師選擇了“其他”,并在其中填寫了個人參與本次研修最有收獲的方面,積累文本量達18.25萬字。例如,來自農村地區的參訓教師提到“經費原因,外出學習機會少。通過網絡,最大感覺就是自信了……原來我們也可以和全國優秀教師共同進步”;也有參與調查的教師提到“各學科的大科學家講教育講德行,讓基層的教師也能接觸到更完善更全面更前沿的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可見,本次暑期線上研修大大提升了參訓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讓一線教師對于改進自身教學實踐有了更多的信心。
(七)為教師研修模式創新改革提供了土壤與條件
全國“同步開課”為區域教師研修提供了更多可能。從問卷調查和意見建議反饋情況來看,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托本次“暑期教師研修”專題,開展了區域層面更加個性化、更加本土化的研修活動,包括組織全校教師集中學習、圍繞研修內容組織座談、同學科教師交流學習心得等。例如有參與調查的教師提到“在活動中與同學科的老師相互碰撞思維……培訓活動為我們搭建了交流的平臺”“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與提高的平臺”。“同步開課”為全國各地區的暑期教師研修、集中培訓學習等活動的實施與安排奠定了統一步調,也使得研修活動能夠更好地由線上延伸到線下,積極促進研修內容與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從而進一步深化了教師們對于研修內容的理解與認識。
為培育教師研修新模式提供了土壤與基礎條件。受各省發展水平以及教師個人能力差異的影響,不同地區在開展暑期研修時體現出不同的特點,組織方式與研修模式已初見端倪。例如,參與調查的教師提到“暑期研修是一座橋,連接現在和未來的橋,全省同學科教師之間交流的橋”,也有高校將暑期教師研修課程納入學校暑期教師培訓的課程體系,交叉開展相關培訓。在全國“同步開課”促進區域間交流協作的大背景下,教師研修的模式創新改革有了更多可能。
(八)社會層面廣泛參與,多方協同
自2022年7月20日“暑期教師研修”專題上線暨“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啟動以來,本次暑期教師研修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各省教育行政部門積極組織,宣傳暑期教師研修的開展情況和實效,充分激發教師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帶動了國內相關科學機構的參與及社會層面對科學教育的重視和關注。7月29日“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暑期教師研修”主題開播,首日觀看人次就突破了100萬。本次“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教師培訓活動在北京和11個中國科學院地方分院系統單位所在城市共舉辦12場,不完全統計共100余家科研機構參與其中。截至8月31日,已上線的11場直播與回放合計觀看量達到了2210.5萬人次。
(九)強化思想政治引領,賦能教師隊伍提質增效
作為首次面向全國所有教師開展的大規模研修,本次暑期教師研修對全面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提質增效發揮了積極作用,賦能教師專業發展成效初顯。通過引導全體教師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強化了思想政治引領、助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在對研修課程內容的滿意度調查中,各級各類教師最滿意的研修課程均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引導廣大教師學習“時代楷模”中的教師典型等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則充分激勵了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有助于深化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常態化,持續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例如,有教師提到“觀看張桂梅校長事跡時從頭哭到尾,太感人了”“在師德師風學習中,觀看人物事跡紀錄片,真的很感動,對這些先進者確實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重”“張桂梅老師和陳立群老師的師德典型案例,觀看時我熱淚盈眶,看完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十)推動優質資源共享,助力教育均衡發展
本次暑期教師研修圍繞各級各類教師專業發展共性要求的10門課程,合計提供了1122個視頻資源,“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線下培訓產生的數字資源也同步上傳至平臺上供全體教師觀看學習。這些數字化資源匯集了國家層面優質的教育教學思想、教育改革理念、教學案例等,為各級各類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穩定且有效的支持。本次暑期教師研修進一步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傳播與共享,助力數字資源服務普及,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使教學薄弱地區、邊遠地區教師也能夠獲得國家級別的優質研修資源,進一步推進優質資源的均衡配置。例如,有教師在意見建議中提到“最新的信息技術教學觀點和人工智能離我們鄉村、邊遠地區也這么近”“多舉辦這樣的研修活動,使我們農村教師多接觸新鮮的事物,拓寬一下自己的視野”。
結論與建議
總體來看,作為史上首次大規模全國教師暑期研修,本次研修活動體現出幾方面特點:非常高效的組織運行機制,有效支持了本次研修的成功開展;研修課程資源得到了參訓教師的高度認可;在大規模在線教師研修方式上進行了非常有意義且有成效的成功探索,發揮了教師研修數字化轉型的示范作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成功支持了全國范圍內的超大規模教師在線研修,并積累了寶貴經驗。
結合本次監測評估的總體結論,為更好地推動下一步工作,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全國暑期教師研修長效制度
應充分認識到全國暑期教師研修在教師思想政治引領、提升教師師德水平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和基礎性作用,總結提煉首次開展大規模暑期研修的主要做法及經驗,建立全國暑期教師研修長期運行制度,在整體規劃、行政推進、工作機制和保障體制等方面制度化、常態化,助力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二)健全全國暑期教師研修組織運行機制
本次暑期研修的成功開展,離不開非常高效的組織運行機制的有效支持。建議未來在建立全國暑期教師研修長期運行制度的基礎上,系統梳理區域層面推動暑期教師研修的主要做法與經驗,積極收集區域層面圍繞暑期教師研修活動開展的優秀實踐案例,深入挖掘基于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開展教師研修的新經驗新做法新模式,進一步健全全國暑期教師研修組織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研修任務要求、組織形式、學時認定等規則,充分論證并修訂完善研修整體流程、研修內容總量、時間進度安排,緊密圍繞教師反映的新需求,社會及教育事業發展的新熱點、新變化等,積極調整和組織研修資源等。
(三)完善分層分類的精準化課程資源
本次暑期研修的課程資源得到了參訓教師的高度認可。同時,教師又對未來暑期研修表現出多樣化、差異化的需求。教師對未來研修的需求普遍偏向“實踐性技能”,期待未來研修更具“針對性”。例如,80.09%的中小學教師希望能夠提供“教育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相關課程,在各類課程需求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專業能力發展”(79.69%)、“教研教改”(74.60%)、“心理健康教育”(72.32%)。因此,建議未來暑期研修進一步豐富完善教師研修主題與內容,兼顧各級各類教師的共性要求與差異性需求,廣泛征集“教育教學中的普遍問題、特殊問題、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突發問題”,建設完善更多樣、更精準、分層分類的課程資源體系。同時建立生成性資源機制,鼓勵吸納來自研修過程中的一線優秀資源作為研修的生成性資源,不斷補充完善研修課程資源體系。
(四)探索多樣化的研修方式創新
本次暑期研修在全國大規模在線教師研修方式上進行了非常有意義且有成效的成功探索,發揮了教師研修數字化轉型的示范作用。在此基礎上,未來建議進一步以暑期教師研修為抓手,探索更加多樣化的教師研修方式創新。一方面,鼓勵探索更多在線研修活動形式。例如,補充和探索更多互動性與參與性的研修活動,如“實踐案例分析”“專題講座+研討交流”“直播互動”“經驗分享”等。另一方面,鼓勵基于暑期研修探索更多線上線下融合的研修新模式與新實踐。例如,鼓勵地方與學校圍繞暑期教師研修專題組織經驗交流、心得分享、現場教學觀摩、同行交流討論、實地參觀交流、經驗與研修心得分享、各地名師互動,等等,進一步推動研修成果的落地,深化暑期研修成效。
(五)持續完善拓展研修平臺功能
作為首次運行的大規模暑期教師研修,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成功支持了全國范圍內的超大規模教師在線研修,并積累了寶貴經驗。平臺功能與支持服務都得到了參訓教師的高度認可。建議未來繼續完善研修平臺,持續拓展研修平臺功能,實現對生成性資源、多樣化研修活動的支持,為參訓教師提供更優質的學習體驗。同時進一步完善平臺數據的豐富度與顆粒度,更好地發揮教育大數據作用,為教師研修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平臺技術支持。
責任編輯:夏英? 郵箱:chinadisedu@zxxx.net.cn
注釋:
① 項目組圍繞參訓教師對本次暑期研修的滿意度、參與度、獲得感,以及對未來研修活動的需求等,研制開發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2022年暑期教師研修”調查問卷》及《“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中小學教師培訓調查問卷》,并于8月15日—21日集中開展了在線調查,合計回收有效問卷樣本39.86萬份,質性數據84.88萬字,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② 除特殊說明外,本報告中的研修實施進展數據均截至2022年8月31日。
③ 滿意度調查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對應的最小值與最大值分別是1和5,滿意度題目的回答選項包括“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轉化為百分化分數對應得分分別為0、25、50、75、100。
④ “資源內容”和“平臺使用”維度不包含“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調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