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瀅婕
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凸顯學生主體價值的一種閱讀教學模式。本文以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為主題展開探究,介紹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概念,在全面分析體驗式閱讀教學價值的基礎上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提出具體的實施策略,以期進一步促進語文課程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引導學生在閱讀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不斷促進學生閱讀綜合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教學模式;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0-007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23
體驗式閱讀教學方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得到快速發展,它強調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不斷增強學生在閱讀中的體驗感。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文本內容,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規律設計閱讀活動,不斷增強學生在閱讀中的體驗感。同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促使學生強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實現思想的啟迪和價值的引領,進而達到語文課程的學科教學目標。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重視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和應用,強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性,不斷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閱讀綜合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一、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概念
體驗式閱讀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是一種與傳統的閱讀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迥然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體驗式教學模式依托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而展開,需要教師在課前準備多樣性的教學輔助資料,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延展性的教學內容,進而營造真實的、具有感染力的閱讀情境,帶領學生融入文本意境中,并在自主閱讀中形成個人感悟,且能主動將其觀點、想法與同伴分享。因此,在體驗式閱讀中,學生需要全情投入閱讀活動中,深刻理解創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表達,進而實現與文本人物及作者思想的交流。同時,此教學方法還能夠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鼓勵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知識的產生與傳播過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思維模式,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二、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價值分析
語文學科是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實踐性特點的基礎學科,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將進一步凸顯語文課程的本質。在以強化學生體驗感的教學基調中,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和學習活力,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文本內容內涵的過程中實現與主人翁或創作者的對話,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持續提升自主閱讀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用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方法對于閱讀感悟、情感審美和互動交流等均具有重要價值,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感悟
閱讀活動不僅是信息輸入的過程,還是學生主動進行信息加工和個性表達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對于不同文本所產生的個性化見解。同時,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構建與發展。在體驗式的閱讀教學情境中,教師能夠為學生創設更生動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融入文本的世界中。由此可見,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理念,不僅能夠體現語文學科對學生發展的人文關懷,還能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使其主動地結合自己的經歷來體驗文本情感,并進行信息的深度加工,持續增強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情感審美
初中語文教材選入了大量文字優美、情感積極的文學佳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能夠通過采用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走進作品涉及的時代,將自己置身于當時的特定生活環境中,體驗作者所描繪的生活,感受作品與自己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也就是說,體驗式閱讀能夠讓學生以感同身受、身臨其境的方式感悟文本所承載的情感,進而促進學生情感審美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課文《孔乙己》時,教師可通過視頻影像資料引導學生認識封建社會的特點,能夠以封建時代人們對于科舉制的態度來體驗主人公的可悲命運,感受作者對封建社會的批判,進而在持續加深對主人公形象理解的基礎上培養審美體驗感。
(三)有利于推進學生的互動交流
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能夠突出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的體驗感,使學生帶著某一明確的閱讀目的開展自主閱讀,同時能夠圍繞著相關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并在交流環節表達個人觀點。無論是信息的提取、加工還是表達,都需要以學生的思維為核心,突出學生個人的體驗感和參與感,進而推進互動交流學習機制的產生,不斷促進學生閱讀綜合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三、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語文新課標要求課程教學應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而其關鍵路徑就是通過組織多元化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聯,不斷提高學以致用的綜合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遵循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創設豐富的體驗性活動,促使學生在主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因此,體驗式閱讀課堂的構建需要從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閱讀模式的構建、體驗情境的創設和閱讀方式的優化等角度著手,打造更具感染力的體驗式閱讀課堂。
(一)明確學生主體地位,在互動交流中勇于表達觀點
新課程教學改革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主旨。閱讀教學注重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其關鍵在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閱讀活動的主角,能夠主動完成閱讀文本的信息提取、加工、整合與表達的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整個教學活動設計環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重點放在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培養上,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有用、閱讀有法,在內在驅動力的推動下參與到閱讀中,不斷強化個人的閱讀體驗感。同時,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關鍵不是告訴學生在閱讀之后得到什么結論,而是重點引導、鼓勵學生主動融入體驗式閱讀環境中。教師需要通過語言引導和心理暗示幫助學生獲得閱讀和表達的勇氣與信心,同時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深入閱讀,并形成具有個性化特點的閱讀結論,不斷強化閱讀活動的感悟,在閱讀活動的信息輸入與輸出中實現閱讀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鑒于現有生活條件與當時生活條件的巨大差異,部分學生難以理解文中部分詞匯和語義的內涵。此時,教師就需要找到可能產生認知障礙的部分,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形成直觀認知,如通過視頻資料、走進歷史紀念館等方式讓學生知道“菜畦”“桑樹”具體是什么事物,促使學生結合當時的歷史生活條件和人們的知識狀態理解文本內容,不斷拓寬知識面。在整個教學設計環節,教師都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特點、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同時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和班級分享中積極表達個人觀點,進而實現信息的深度加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活動的主體。
(二)構建五環閱讀模式,在層層推進中強化閱讀體驗
在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基礎上,教師需要立足于體驗式教學的宗旨設計層層遞進的閱讀模式,通過構建五環閱讀的基本框架,不斷強化學生在不同階段的閱讀體驗。尤其是在文學作品的審美過程中,學生大致經過朗讀、品味、感悟、明理的基本過程,體驗式教學也應當遵循這一基本要求,引導學生在層層遞進中獲得豐富的感受。為此,體驗式閱讀課堂可構建五個基本教學環節,包括賞讀入境、悟讀品味、研讀展示、精讀積累、美讀運用,持續提高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
例如,在《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體驗式閱讀中,教師大致可以將閱讀活動分為五個環節。第一,賞讀入境。這是最淺層次的閱讀,主要通過有聲閱讀的方式傳達作者或主人公的聲音,讓學生初步體驗相關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第二,悟讀品味。這一過程將實現從最基礎的閱讀走向深入閱讀,通常以一個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結合相關語句進行深入理解,從而感受到文本所表達的情感。第三,研讀展示。此時閱讀活動已經進入相對中高級的程度,學生不僅要完成信息的提取和加工,還要實現觀點的表達和情感的分享。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活動,使其在傾聽、表達、討論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心得體會。第四,精讀積累。閱讀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實現情感的共鳴,還需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強調積累,引導學生通過摘抄、背誦等方式記錄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語段。第五,美讀運用。知識學習的價值在于應用,要求學生完成文本內容的消化與理解,并在內化之后主動地將文本中的寫作方法用于表達個人的情感和觀點。
(三)創設閱讀體驗情景,在如臨其境中激發情感共鳴
體驗式教學能夠凸顯學生個人體驗感,這就要求學生全情投入,能夠真正進入文本所描繪的情境中,能夠進入深度閱讀、深度思考的學習情境中,進而喚醒內心深處的體驗感。為此,教師應當重視閱讀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能夠在相應文字的引導下進入文本所描繪的情境中,在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個人的心理感受,進而與文本主人公或文本創作者實現內心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學習課文《三峽》時,教師就可通過引入《長江之歌》帶領學生走進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使學生在歌曲的磅礴氣勢中看到祖國江山的壯美如畫,看到名山大川的璀璨奪目,進而感受到三峽景觀之壯美。此時,教師再引入由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創作的這篇《三峽》的散文,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三峽的雄偉險峻,感受散文的明麗清新,促使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描繪出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進而根據自己的理解創作出一幅挺拔俊秀的長江萬里圖。比如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的語句中,似乎抬頭望見了層層懸崖、排排峭壁,但始終沒有看見天空,沒有看見太陽,發出“真高、真險”的感嘆。如果學生正好有親眼所見的經歷,此時更能夠結合文字的描述構建出一幅真實而又有個性的三峽畫面,在文本的引導下對祖國的壯麗山河產生由衷的感嘆之情和熱愛之情。
(四)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在文段分析中實現個性閱讀
體驗式閱讀應當積極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方式,讓學生產生新鮮感、好奇感,在不同的組合形式中激發參與閱讀的熱情,強化內心體驗。例如,教師可結合本班學生的閱讀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這是一種符合新課改教學理念的閱讀形式,使學生對文本內容形成個性化理解,同時又能更好地把握課程主旨。此外,閱讀形式還可以分為獨立閱讀、小組閱讀、角色扮演等等,且每一種形式又可根據人員、場景的變化而組合出新的閱讀方式,促進閱讀形式的多樣化。而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上閱讀活動的開展效果,還要通過有效的教育機制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自主閱讀,如可采用游戲化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喜愛的書籍,不斷促進閱讀能力的進階。
游戲化閱讀并非簡單的閱讀游戲,而是一種將游戲化機制應用到閱讀活動中的教學策略,主要分為三大步驟。第一,設定一個核心的游戲機制。教師要組織全體學生參與到游戲規則的制定中,且該規則一經確定就需要執行一段時間,不可隨意更改、變換。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能夠在遵守規則的基礎上不斷實現閱讀的升級。第二,制定具有挑戰性的閱讀內容。閱讀數量和閱讀類型不加限制,但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不斷增加閱讀的難度,通過拓展閱讀類型、增加閱讀數量、提高閱讀效率等方式加以評估,制定不同的閱讀挑戰規則。這需要學生堅持不懈,能夠在“跳一跳、摘到桃”的動態發展過程中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不斷增強自主閱讀的意識和能力。第三,培養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如果閱讀完成就通關,過于基礎性、單一性的要求很難讓學生保持長久的興趣。為此,教師可在閱讀游戲中適當地增加獎勵機制,以挑戰晉級的方式引導學生積累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技能,能夠學會針對不同類型的文本采取不同的閱讀策略,在完成游戲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在體驗式閱讀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勇于表達個人觀點,同時根據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構建五環閱讀模式,在閱讀活動的層層推進中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還應積極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讓學生在如臨其境的閱讀和感受中激發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另外,教師還應當指導學生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方式,促使學生在文段分析內容理解中實現個性閱讀,并在游戲機制中養成自主閱讀、廣泛閱讀的習慣,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吳世霞.引領體驗? 拓展創新——探析體驗式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2).
[2] 溫慧霞.體驗式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上),2021(10).
[3] 雷青林.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
[4] 畢業學.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實踐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10).
[責任編輯 萬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