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延慶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中提出要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筆者以水平二《前滾翻》教學為例,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探索落實“學、練、賽、評”的策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一、有效導學,激發興趣
“學”是“練”和“賽”的基礎和前提。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盡可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參與體育學習,才能使學生對運動產生真正的熱愛。[1]這要求教師建立起符合學生興趣需求的有效導學,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態度和行為,引發主動學習,使學生更好地吸收所學知識。
1.創設情境,沉浸體驗
在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應與學生認知相符,基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如,在二年級《前滾翻》教學導入階段,教師慢跑進場,佯裝摔倒,順勢雙手撐地,以前滾翻動作化解“危險”,瞬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借由生活中常見的摔倒場景導入教學,讓學生沉浸式感知和體驗前滾翻技術動作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激發學習興趣。
2.自主嘗試,創意導學
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自主嘗試的體驗空間,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力。如,在二年級《前滾翻》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自主探究,要求融入其他體操動作進行“前滾翻+X”的創意組合,學生興趣高漲,不斷積極嘗試自己的創意組合,有的學生展示前滾翻+后滾翻、前滾翻+跪跳起等常規組合,有的學生展示雙人前滾翻+燕式平衡,還有的學生展示前滾翻+側手翻等組合,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創造力,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
3.小組探究,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有助于提升學生合作探究和高階思維能力,從而激發參與運動的興趣。在二年級《前滾翻》組合練習中,設置任務挑戰環節“體操錦標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體操錦標賽”的情境中創意組合展示的方式,以爭取高分。在任務驅動下,4人小組合作探究,將之前學過的體操動作與前滾翻技術動作融合,不斷完善和提高動作規格與質量,如合作完成動作的一致性、整齊度等,再輔以不同的創意隊形和展示形式,促進團隊協作和練習積極性。
二、以學促練,享受樂趣
“練”是“學”和“賽”的保障和強化。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從練習內容、教學組織、練習方法等多方面進行優化,讓學生鞏固運動技能的同時享受運動樂趣。
1.練習內容多樣化
教學中,可以將單個技術動作進行組合,讓學生在多樣的組合中開展學練,享受運動樂趣。如,在二年級《前滾翻》基本部分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復習單個前滾翻,而后組織學生進行連續2個前滾翻、連續2個前滾翻+挺身跳以及連續2個前滾翻+自選創意動作的組合練習。組合內容多樣,同時又有不同的練習要求和變化,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提高興趣。此外,還可以改變練習要求,如,連續2個前滾翻練習時要求在鞏固前滾翻技術動作的同時,加上展示和亮相動作,體現精氣神,學生因練習要求的改變產生了新的學習興趣,樂此不疲。
教學組織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助于提升課堂氛圍和效率,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在體育課中建立學練小組合作機制,有助于教師對小組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而學生也會因受到同伴和教師的關注而更有興趣參與練習。在《前滾翻》教學中,采用2名學生合作和4人小組合作的學練形式。如,連續2個前滾翻練習采用兩兩合作的組織形式,讓每名學生在練習時都有同伴的保護與幫助,并且能通過同伴間的觀察,獲得及時的反饋評價,避免對個體的關注不夠而降低學練興趣的現象發生;創編前滾翻組合動作和展示環節則采用4人小組的組織形式,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智慧,興致勃勃地展開討論,不斷創新,展現體操美感,享受運動樂趣。
2.練習引導問題化
帶著問題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教學中,以問題啟發,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前滾翻》教學中,筆者以一個簡單問題“前滾翻時身體呈怎樣的姿態”導入,進而提出難度漸增的問題,如,“有什么辦法可以做好連續2個前滾翻?”“還有哪些動作能和連續2個前滾翻進行創意組合?”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師生互動頻率增加,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學生沉浸其中,展示出了樂學、愿學的學習主動性。
三、豐富體驗,賽出真趣
“賽”是“學”和“練”的檢驗和延伸。體育課的比賽環節,往往是學生最期待、最感興趣的,他們在“賽”的過程中通常會激情高漲,樂在其中。
1.真實情境的賽
運動技能的形成要經過泛化、分化、鞏固、自動化幾個階段,學生在掌握前滾翻技能之后,就會有展示自我的內心驅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學生展示的平臺。在《前滾翻》“賽”的環節中,可以設計真實的體操比賽情境“體操錦標賽”,進行創意組合展示,鼓勵每名學生都像體操運動員一樣自信展示,學生身臨其境,積極參與。
2.變化多樣的賽
課堂中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賽”,有利于激發深度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前滾翻》一課中,在不同的練習環節設計不同層次的“賽”,并提出了不同要求,讓學生獲得“賽”的樂趣。如,對連續2個前滾翻的“賽”提出“團身緊、銜接好”的要求;對連續2個前滾翻+挺身跳的“賽”增加了“姿態美”的要求;對連續2個前滾翻加自選創意組合的“賽”擴充了“落地穩”的要求。在變化的“賽”中,不斷激發學生挑戰的興趣,精進了學生的運動技能,提高了認知理解。
3.全員參與的賽
個人或小團體的比賽和展示活動,往往讓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有畏難情緒,而全員參與的集體賽能夠更廣泛地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前滾翻》教學時,在連續2個前滾翻加自選創意比賽環節采用4名學生1組合作創編的比賽形式,每名學生都參與其中,有的負責設計創意動作,有的負責動作展示,有的負責保護幫助,還有的負責評價打分。集體賽充分調動每名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獲得參與課堂比賽的機會,轉變了被動學習的態度,激發合作探究的氛圍。
四、多維評價,培養情趣
1.計分量化,教學評價可視性
構建多維可視的評價內容、適切及時的評價方法、多元的評價主體體系十分關鍵。
在《前滾翻》的教學中,結合學習目標制訂不同分值的評分牌,明確得分標準,進行計分量化評價。如,完成基本團身、動作正確得8分;團身緊、動作流暢得9分;團身緊、銜接好、姿態美得10分。在學練中,學生通過可視化的計分評價,能夠更為直觀精準地知曉動作完成情況,在打分的同時給予實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得10分的動作好在哪里”“得8分的動作可以在哪些方面提高”等,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
2.關注生成,教學評價及時性
教學具有動態生成性,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學習動作時的生成狀態。在二年級《前滾翻》教學中,針對不同的課堂表現,結合學練標準,給出即時準確的評價。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的肢體表達,讓即時評價成為激勵學生進步的催化器,讓體育課堂更有溫度、有情趣。如,“你的亮相很自信,如果手能再伸直一點就更好了?!苯處熃o出更加細致的評價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不影響學生學練積極性的同時促使學生更大的進步?!澳銏F身團得真緊,可以到前面為同學們進行展示嗎?”學生在得到教師認可后,會更加自信,更愛上體育課;在兩兩合作練習時,語言評價“你的保護幫助做得很到位”,并俯下身與學生擊掌,學生不僅在自身學練過程中得到滿足,在互助學練過程中也能激發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前滾翻》教學中,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等方式,增加評價主體,讓多元評價伴隨學練的每個環節。如,“生生互評”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從自身觀察的角度出發,結合評分標準和自身的動作經驗,給出同伴真實評價,被評價的學生能夠感受被關注,又能直接意識到自身優點與不足,從而在互評中獲得改進的信息和策略,使學習真正發生。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彭慶文.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的幸福感追尋與實踐方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6):602-61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