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三年疫情,全球經濟遭遇嚴重沖擊。在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主要經濟體通脹居高難下的背景下,剛剛走出疫情陰影的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4.5%,消費、投資、出口全面報捷,實現全年良好開局。如此鮮明對比,不僅使我國信心大增,也令全世界再次對中國刮目相看。
“開門紅”的成績來之不易,充分體現了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數據,再加上全國人民的親身感受,使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事”的重要意義。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今天的世界與我們曾經熟悉的全球化正漸行漸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已明確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對手,刻意遏制、打壓中國發展,底線早已突破,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
面臨如此復雜嚴峻形勢,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越來越成為我們戰勝各種困難的基礎。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黨中央重提“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我們的傳家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大家耳熟能詳。
第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國有經濟管理有力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會議強調,要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完善國有經濟安全責任、質量結構、資產和企業管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構建頂層統籌、權責明確、運行高效的國有經濟管理體系。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能源央企要從上述高度出發,梳理企業深化改革、高效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思路。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發揮好能源保供的“頂梁柱”作用,真正實現能源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調查研究的核心,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決不能搞花架子,見風使舵,誤己誤人。我們過去的成功,得益于尊重實事求是,得益于深入調查研究,得益于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和兢兢業業。
今天,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升至世界第二位。外部環境已經容不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我們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將會越來越嚴峻復雜。國內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要啃的骨頭都是超級硬。做好今天的事情,調查研究要更加細致深入。當然,得到的回報也會更加喜人。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