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確保黨和人民事業薪火相傳的戰略高度,親切關懷青年成長成才,為做好新時代共青團和青年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公司現有35歲以下青年1188名,他們逐步成為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公司黨委從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戰略高度,不斷加強對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領導,以黨的建設帶領和推動團的建設,為公司世界一流煉化企業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鑄就信念之基
公司黨委堅持從政治高度審視、籌劃、推動青年工作,時刻牢記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的政治責任,切實加強黨對青年工作的領導,幫助廣大青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突出思想引導,著力提升青年工作的引領力。公司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航向,成立公司青年工作領導小組,將團的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格局,組織青年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石油工業史,將“青年大學習”納入各級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議事日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石油青年中大學習大普及大落實。大力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組建“大連石化青年講師團”,培養一批信仰堅定、能力突出、素質優良的政治骨干,為各條戰線輸送優秀接替力量。
傳承紅色基因,著力提升青年工作的凝聚力。公司將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員工入職培訓第一課,扎穩石油人的精神之根。在黨的二十大、團的十八大、慶祝建黨100周年等重大活動期間,公司組織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我心中的鐵人榜樣和崗位明星”等主題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讓偉大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和吃勁階段,公司青工日夜堅守工作崗位,全力保證兩套聚丙烯裝置滿負荷生產衛材專用料,榮獲大連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明確根本任務,著力提升青年工作的組織力。公司黨委結合工作實際,編制了黨工團工作“一書一圖一單”,推進基層團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設立每周“安全生產活動日暨黨建帶團建聯系日”,深入開展“強黨建、共擔當、學流程、查隱患、建家園、創一流”主題活動。公司領導班子同青年員工面對面交流,主動了解青年、關心青年、引導青年,將安全生產與企業黨建、團建與屬地責任緊密結合,形成了黨團互促互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實踐礪劍賦能
站在建設世界一流煉化企業的時代征程上,公司黨委多措并舉引領團員青年在實踐中礪劍賦能,為企業改革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技能比拼展風采。公司積極搭建“一中心三基地”的實訓體系,形成了傳統課堂、技能專家工作室、現場實訓和VR模擬教學等多形式培訓模式。依托公司機電儀實訓基地,開發機泵拆裝、元件測繪、銼配等基本功訓練課程,開展設備繪圖、識圖能力和儀電設備結構原理、施工標準等知識培訓,形成40多門專業知識和5門實際操作課程。由公司25名青年組成的代表隊,包攬了大連市第二屆“工匠杯”職工技能競賽全部3個項目的冠軍;3名青年員工在國家加氫裂化裝置操作工技能大賽中,取得了“兩金一銀”、團體第一的優異成績。
創新創效當先鋒。公司把握青年技能人才成長發展規律,緊貼生產實際,在青年中廣泛開展“提質增效、青年在行動”等主題實踐活動。成立青年創新工作室,為青年科技骨干提供技術、技能專家指導。公司以青工“五小”和青年科技論文評比為抓手,深入開展青年學術交流研討,解決企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2017年以來,公司開展青工“五小”攻關389項,征集各類青年技術創新成果156項,評選表彰優秀青年科技論文31篇,3項青年創新創效成果在中國石油煉油化工科技創新青年論壇中獲得表彰,為裝置平穩高效運行提供了支撐保障。
挖掘品牌新內涵。公司扎實開展“青年崗位活流程大賽”,促進崗位青工懂原理、熟流程、會操作。公司大力支持團組織廣泛開展突擊攻堅、創新創效等多種形式的崗位建功活動,動員組織青年在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科技創新等領域,沖鋒在前、擔當奉獻。深化“青年文明號”和“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創建,精心培育“青年崗位能手”,“青”字號品牌建設碩果累累。2017年以來,公司先后創建集團公司青年文明號3個,省、市級青年文明號4個,公團委獲得集團公司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厚植成才沃土
公司黨委遵循“生聚理用”人才工作機制,搭建青年成長平臺,促進青年職業發展,助力企業人才強企工程。
完善青年人才培養機制。公司黨委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以工程思維制定人才強企工程施工圖。強化青年源頭培養,組織新入職員工開展為期4個月的集中強化培訓,安排集團公司級技能專家授課指導,通過50次以上的考試,夯實青工基礎知識,加快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技能的轉化。組織新上崗的專業管理人員開展基礎知識與工程專業知識交叉培訓,幫助其更快適應專業管理崗位工作。開展在崗青年管理人員跨專業培訓,通過40天共320學時,26門包含82項技能的培訓課程,持續提升青年管理的技術水平。
抓好后備力量培養推薦。公司黨委持續完善團組織“推優入黨”“推優薦才”工作機制,把團組織作為培養鍛煉優秀年輕干部的重要平臺。探索設置見習主任、工程師、班組長等掛職輪值崗位,選送優秀團干部到黨務、行政、技術等部門和生產一線輪崗交流,把“85后”“90后”分不同時段納入各級梯隊,有效促進了青年素質快速提升。加大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力度,14個生產車間領導班子增添“80后”成員,“90后”開始走上領導崗位。各級班子的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和隊伍戰斗力顯著增強。
突出典型榜樣示范引領。公司在90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不沾凳”“飯盒舀”“敢為先”等優良傳統作風,先后有6名同志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5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稱號。公司堅持開展“我與勞模面對面”“青年座談會”等活動,用王進喜、王啟民等為代表的石油先進典型的奮斗事跡激勵青年,用李曉波和榮征等公司青年身邊人的典型事跡感召青年、凝聚青年。重點選樹“十大杰出青年”等一批優秀青年榜樣,增強榜樣的影響力、感染力和帶動力。
責任編輯:鄭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