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遼寧紅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迄今呈現出多種形態,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本文擬從遼寧紅山文化傳統彩陶抽象紋飾入手,分析其中蘊含的文化寓意和構圖巧思。通過對遼寧紅山文化傳統抽象紋飾的歷史演變的分析,來探索其在現代文創設計中的運用。
關鍵詞:紅山文化;傳統抽象紋飾;現代文創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02-00-03
一、紅山文化傳統紋飾中抽象圖案的概述
紅山文明已有1500年的歷史,從朝陽東山、建平牛河梁等不同的地層特征來看,紅山文化可以劃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與后岡一期、西陰文化、半坡四期文化相當。紅山文化彩陶在各個歷史階段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特征與演化關系。紅山文化彩陶早期,有相當數量紅彩,彩陶紋樣僅有平行線條類和鱗紋類,鱗紋類圖案表現為鱗片紋,均為單獨施紋。紅山文化彩陶中期,黑色顏料大量增加,早期流行的都被保存下來,與新的圖案結合。在中期也有許多新的紋樣,如幾何類、分叉類。如圖1中牛河梁出土的分叉紋彩陶器。紅山文化晚期陶器類型差異更為顯著,同時,在此階段也出現了一定數量的鱗片紋、對頂弧三角形紋。通過對各期彩陶紋樣的觀察,除了早期特征明顯外,可以發現在中期中段與中期晚段間差異更明顯,如圖2中鱗形紋彩陶器[1]。
二、紅山文化傳統紋飾中抽象圖案的分析
(一)傳統抽象紋飾的圖案紋飾分析
1.平行線類
平行線類主要是以同樣等量粗細的線紋有序排列組合而成,橫向分布構圖,該類型紋飾可以分為寬帶橫向平行線紋、斜線平行線紋、斜線交叉平行線紋三種。寬帶橫向平行線紋是大面積的黑彩寬帶,多層次橫向平均平行分布,重復運用時卻顯得陶器更磅礴大氣,線條簡潔遒勁。
2.鱗形類
鱗形類是以動物魚鱗為形似誕生的在這一時期為數不多的動物紋,常在陶器上腹部繪制出排列有序的紋飾,即二方連續結構,層層相疊。這一類型可以分為疊弧鱗形紋和橫向鱗形紋兩種。常見的疊弧鱗形紋是以黑彩襯托紅底,整齊的疊弧紋運用粗狀有力的線條從陶器口沿縱向垂直而下,環環相扣,富有韻律感,層層疊加的弧線形成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疊弧鱗形紋[2]。
3.幾何類
幾何類的特征是一般以小面積色塊圖形作連續排列,基礎紋樣多以單一重復小色塊圖形組合而成。該類型紋飾可以細分三角形紋、四邊形紋兩種。三角形紋中長尾三角紋為比較突出的代表,長尾三角紋是由幾個由上下重疊的長三角構成的條形條紋,單個三角形的末端長且圓鈍,并與下一組三角形的寬末端相連。這種花紋的畫法比較粗糙,花紋的邊沿不是很整齊,而且很密。四邊形類均為平行圖案,橫向排列,可分為三類:交錯重疊四邊形、平行橫線夾四邊形、直線四邊形。
4.分叉類
分叉類按有無勾形可分為支叉和勾叉兩類。支叉紋又可分為短、長叉支兩種。短叉紋為向上彎曲的弧形,其彎曲度較低。長叉紋可達全身長一半的長度,分叉顛倒正反,兩行為一組。勾叉紋長身一端為勾,一端為叉,按其方向的不同,可以將其分成兩類同向型和異向型[3]。
5.單勾類
單勾型只有一個單一的勾型曲線作為基本圖案,其弧度較大,線條較粗,平行斜線的組合,且橫向排列。總結而言,紅山文化彩陶紋樣以直線為主要特征,曲線構成的圖形很少,多采用豎式圖形元素或縱向重疊。除了少數與動物有關的鱗片狀花紋之外,其他都沒有動物紋飾出現(見表1)。
(二)傳統抽象紋飾的圖案構圖分析
1.二方連續構圖
二方連續彩陶紋飾在器物中到處可見,有些出現在瓶蓋周圍,有些出現在口部周圍,有些在腰部或足部。大部分都是邊角裝飾。這種邊緣的花紋使得整個器身顯得更加生動、精致,同時也更加突出了主體的大范圍裝飾。如圖3赤峰蜘蛛山出土的疊弧紋彩陶器,器身上有一道道均勻的弧形紋路,這些紋路層層疊疊,從陶罐的口部開始,就像是一層又一層的紗帳,密密匝匝垂落而下,極具形式美[4]。
2.四方連續構圖
四方連續的一系列圖案,朝著四面八方擴散開來。彩陶筒形器制作的特征是四邊連續的花紋得以充分發揮,有了更多的空間,紋飾也隨之又有了新的表現,原有的二方連續構圖發展為四方連續,使得紋飾組合有了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如圖4牛河梁出土的菱形紋彩陶器,以線條、弧線為主,圖案簡單、勻稱,色彩對比性強,黑色與紅色形成鮮明的反差。利用襯托的手法,使紋飾與陶身形成相互呼應的效果。
三、在現代文創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一)傳統抽象紋飾在數字時代下的現代化轉型
1.傳統抽象紋飾在現代文創設計中的元素提取
傳統抽象紋飾源于彩陶,歷經千年的沉淀與發展,形成別具一格的裝飾風格,彩陶紋飾集中表現了當時的審美藝術,側面反映了人們美好生活的愿景。那么在傳統抽象紋飾中提取傳統紋飾的圖形元素,將其運用到現代設計的過程中,沿用了傳統抽象紋飾的風格,在紋飾的基礎圖形上,對圖案進行創新改造,結合同構、共生、替換等設計方法,使用符合當下審美特征的圖案來進行再設計,并對其紋飾圖案樣式優化,成為更容易被大眾接納的風格形象,通過圖形二次設計宣揚傳統紋飾的圖案特征。將傳統紋飾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底蘊傳遞給大眾,增強人與傳統文化的交流,在看到被創新的傳統紋飾時,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以達到文化性、功能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見圖5)[5]。
2.傳統抽象紋飾在現代文創設計中的色彩搭配
傳統抽象紋飾在人們心中具有一定的固有色彩感受,首先聯想到的顏色就是紅色和黑色。那么當我們運用傳統紋飾來進行設計時,既要保留傳統色彩,也要豐富色彩畫面。不同的色彩搭配會呈現其特殊意義和不同效果。這兩年流行起來一種國潮風色彩搭配,色彩用色對比強烈,在三種主色系中分別融入另外兩種色彩加以點綴,整體色彩明亮而不單一。紅、黃色是暖色系,藍色是冷色系,三者融合畫面后,點綴同明度同純度適宜的輔助色彩,每種配色冷暖均衡對比,能起到豐富畫面的作用,是將傳統色彩和潮流風格相結合的產物。
(二)傳統抽象紋飾在現代文創設計中的案例分析
1.傳統抽象紋飾在文創海報設計中的案例分析
紅山文化彩陶紋樣是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傳統紋樣,它與現代裝飾圖形有著很大的區別。在現代設計中,有些設計是借鑒了彩陶紋樣的造型,而沒有做什么改動。采用此方法所設計的藝術品,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既保持了傳統紋樣的裝飾與完整,又能更直觀地傳達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如圖6民間藝術博覽館海報設計,設計者運用插畫的方式來表現直接應用,無論是造型方面,還是色彩方面,都透著一股古色古香的氣息,展現出一種古老的韻味,作為一張“傳統文化名片”,宣傳和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6]。
2.傳統抽象紋飾在文創標志設計中的案例分析
現代設計中對傳統抽象紋飾的運用,不僅是對其“形”的借鑒,更多地是借用、擴展其意義,以“蘊”襯形。傳統抽象紋飾的文化意蘊和歷史內涵通過圖案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常常是意義深遠的。在現代設計中,如圖7中的黃河標志,設計靈感來源于指紋和傳統抽象紋飾,寓意著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標志通過紅山文化彩陶抽象紋樣演化而成,與極具生命力的指紋融合在一起,將紋飾的基本形態與文化意蘊都融入作品中,其標志更多地保持了傳統彩陶疊弧紋特征,突破了傳統審美的物質化,深入核心掌握與傳承傳統抽象紋樣所蘊含的意境,是一個承載深厚文化底蘊的標志設計。
3.傳統抽象紋飾在文創品牌設計中的案例分析
現代設計在運用傳統抽象紋飾“形”的同時,也在色彩上借鑒了現代設計流行色。該作品呈現出一種獨有的風格,繁復冗雜,極具有獨特性又沒有丟失韻律美。如圖8石昌鴻的貴物文創品牌VI設計中輔助圖形,它的創作是將幾何紋元素進行視覺創意,設計用色大膽,顏色鮮艷,隨意的組合重組,使圖形具有多樣性,也讓品牌設計更具有設計延展性,幫助品牌做了長遠的形象規劃。中國人偏愛傳統文化的各種體現,所以在設計時常常需要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運用紅山文化抽象紋飾,將會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迎合顧客的心理需求。
四、結束語
紅山文化彩陶傳統抽象紋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通過分析其紋飾在現代文創設計中的案例應用可以看出,經歷漫長的變化發展,傳統抽象紋飾已經深深地植根于中國古老的民俗和文化之中,在傳統和現代的碰撞下,使傳統紋飾煥發出勃勃生機,為現代文創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對現代文創設計中的應用起到借鑒意義。這不僅僅是一種繼承,也是紅山文化彩陶傳統抽象紋飾以新的形式應對新時代審美的一種創新。我們不忘初心,將中華傳統藝術和美學精神滲透到實際生活當中,牢記我們現代文創設計的初衷,既要保護傳統也要推陳出新、創建未來。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楊玲.符號學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02):154-157.
[3]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1983-2003 年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4]于建設.紅山文化十講[J].赤峰學院學報(第五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專輯),2011(01):51.
[5]李揚意.數字化時代原創手繪插畫設計與運用技巧[J].藝術品鑒,2020(02):56-60.
[6]姜美君.國潮風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綠色包裝,2020(10):75-78.
基金項目:1.遼寧省文聯2022年度文藝評論重點課題立項“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傳承與弘揚研究”(項目編號:LWL202209);2.2021年沈陽師范大學首批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新文科背景下地域文化資源創新設計平臺的建構——我校設計藝術學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探索”(項目編號:YJSJG220210030)。
作者簡介:嚴蜀琴(1997-),女,湖北宜昌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視覺傳達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