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玲 周華麗 周真玲 任怡華
摘要:目的 分析醫護一體化護理聯合腸內營養支持在胃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從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隨機抽取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觀察組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聯合腸內營養支持,比較兩組腸胃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營養指標、生存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和負性情緒評分。結果 觀察組腸胃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各營養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B)以及轉鐵蛋白(TRF)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負性情緒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胃癌術后患者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聯合腸內營養支持的治療效果顯著,且并發癥少。
關鍵詞:胃癌;醫護一體化護理;腸內營養支持
胃癌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密切的關系。近年來,受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胃癌的發病率顯著提升。臨床上,經手術治療可以清掃淋巴結,切除病灶,盡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術后患者會伴有諸多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如腹脹、嘔吐、炎性梗阻等,影響術后恢復的質量[1]。為了確保患者的健康,促進術后機體的恢復,臨床需要配合科學的護理服務。
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是現代臨床上新推行的一種護理模式,具備科學、系統以及個性化等優勢,可以滿足患者合理的臨床需求。但是,胃癌患者術后易伴有營養不良、飲食障礙等[2~3]。單一的醫護一體化護理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應該從營養方面入手,聯合護理,發揮協同作用,從而取得理想的效果。腸內營養支持可通過鼻腸管直接將營養物質注入胃腸道,經腸道直接吸收、利用,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本研究以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醫護一體化護理聯合腸內營養支持對胃癌患者術后的影響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隨機抽取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44~67歲,平均(55.27±2.34)歲;臨床分期Ⅰ期14例,Ⅱ期11例;病灶部位:賁門部5例,胃角部6例,胃體部8例,胃竇部6例。觀察組男16例,女9例,年齡45~68歲,平均(55.36±2.15)歲;臨床分期Ⅰ期患者15例,Ⅱ期患者10例;病灶部位:賁門部3例,胃角部6例,胃體部5例,胃竇部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第9版)中胃癌的診斷標準;無免疫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無精神系統疾病、溝通障礙、認知障礙;未接受過化療、放療、手術治療或其他治療;無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未伴其他惡性腫瘤。排除標準:非知情,非自愿參與;缺少臨床資料;遠處淋巴轉移。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
(1)成立醫護一體化護理小組,由組內的醫生向患者講述目前的病情、后續診療流程、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影響因素以及預防措施等,提升患者的依從性;由護士根據醫生的指導做好每日查房工作,匯報患者的情況,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2)護理人員需要安撫患者的情緒,分享成功案例,增強信心;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了解其想法,給予尊重和理解,糾正錯誤認知;鼓勵患者通過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放松心態。(3)康復師和麻醉師需要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做好疼痛干預方案,提升患者的舒適性,避免因疼痛影響情緒和睡眠。(4)鼓勵患者在生命體征平穩時多進行有氧運動,提升免疫力,促進機體恢復。(5)營養師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量和營養水平評估結果制定完善的飲食計劃,確保每日所需營養補充;術后2 d內流食,少食多餐,最高次數不可超過7次,以降低胃腸壓力;術后3~4 d轉為半流食,粗細糧搭配,避免食物渣質過多;多補充膳食纖維、蛋白質等,確保食物清淡,避免攝入辛辣、油膩等食物[4~6]。
1.2.2 觀察組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聯合腸內營養支持
術后1 d,經鼻腸管輸入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 ml;術后2 d,經鼻腸管輸入腸內營養乳劑200 ml,滴速控制在20 ml/h,并鼓勵患者適當進食全流食;術后3 d,提供腸內營養乳劑200 ml+腸內營養混懸液500 ml,滴速50 ml/h,術后4~7 d,給予腸內營養混懸液500 ml/d,滴速控制在100 ml/h,適當進食半流食;術后1周,更改為完全半流食,后續依照對照組的護理干預直至患者出院。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胃腸功能恢復與住院用時:包括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營養指標:包括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B)以及轉鐵蛋白(TRF)。(3)比較兩組生存質量評分:利用癌癥生命質量核心量表(EORTCQLQ-30)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越好。(4)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5)比較兩組負性情緒評分:使用SAS量表評估患者的焦慮情緒,使用SDS量表評估患者的抑郁情緒,分界值分別為50分與53分,得分越低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腸胃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營養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各營養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B)以及轉鐵蛋白(TRF)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負性情緒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胃癌根治術后,患者易因胃腸功能減弱而出現飲食障礙、營養不良等情況,導致各種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不利于機體康復[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腸胃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AIB、PAB、TRF顯著高于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負性情緒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醫護一體化護理聯合腸內營養支持的干預價值顯著高于單一醫護一體化護理。
醫護一體化護理可提升患者的認知,緩解不良情緒,增強治療信心,并通過合理的鎮痛方案增強患者舒適度。醫生和護理人員共同對患者提供專業的幫助,滿足其臨床需求。術后1 d,開始經鼻腸管補充液體,增加消化道激素分泌,促使胃腸道蠕動和膽囊收縮,幫助恢復腸道功能;并且,腸內營養支持可以通過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確保營養均衡。聯合醫護一體化護理,能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提高患者的食欲,縮短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所需要的時間。在腸內營養支持中,術后2 d補充營養乳劑,為患者提供機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和能量,促進機體恢復;之后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和營養需求,不斷完善干預計劃,保證患者良好的吸收能力,期間要控制好滴速,降低腸胃壓力,并適時將流食轉變為半流食,避免腸道黏膜受損,降低腸道不適感等,提升患者的術后恢復質量。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護理聯合腸內營養支持可促進胃癌患者術后機體快速恢復,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袁蒙蒙,楊文義.專病一體化護理對胃癌化療患者營養狀況與免疫功能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2,35(15):2657-2659.
[2] 宋娟,尹梅榮,楊娟娟等.優化延伸護理對胃癌日間化療患者化療安全、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1):147-149.
[3] 徐宏蕊,王浩斌,張學秀等.圍手術期精細化護理在早期胃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中的應用[J].腫瘤基礎與臨床,2022,35(5):398-400.
[4] 李娟,程闖,胡凱等.計劃行為理論干預預防胃癌根治術后患者下肢DVT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0):103-106.
[5] 居寧,魯慧,劉惠.營養支持和心理護理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心理月刊,2022,17(19):78-80,181.
[6] 翟強榮,高紅貞,張秋萍.多學科協作護理模式對老年進展期胃癌化療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29):190-192.
[7] 陳雯,邵小金,賴偉華.觀察心理干預聯合健康教育對胃癌患者睡眠質量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2,9(9):170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