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我們的生活中,熱鬧正在回歸?!岸枴钡臎_擊正在發生,但它并不能阻止渴望出行和交往的腳步,人們正在從疲憊的日常工作里走出,重新打量人生,體驗生活。
文娛旅游行業顯現出的種種復蘇跡象,構成今年四五月以來的高頻新聞熱詞。五一假期全國各地的人山人海,猶在眼前,三天游五岳的特種兵式旅行、淄博燒烤、各地文旅局長頻頻“變相”出圈,好不熱鬧。
演唱會也一票難求。五月天、楊千嬅等樂隊和歌手在北京、廣州、廈門等地的巡演,幾秒內即告售罄,相聲、脫口秀、live house等線下小劇場和演藝新空間,重新擠滿了人。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系統采集與服務平臺數據,今年五一期間全國營業性演出與去年同期同比增長417.5%,與2019年同比上升49.1%;票房收入與去年同比增長962.2%,與2019年同比增長18.4%;觀眾人數與去年同比增長333.2%,與2019年同比增長1.52%。
一位同事提及,今年的五一,她的父母,難得提出要離開老家,到廣州來轉一轉,玩一玩;另一位同事談起,現在不少年輕人,熱衷于去酒店刷房,感受一夜奢華;或去趕海,踢起一串串“藍眼淚”。
于是,就有了這一組報道,記錄下如今的人們,如何逃離工作,吃喝玩樂,盡情“發瘋”。畢竟,在他們眼里,快樂才是正經事?;貧w生活,回歸快樂,就是回歸人性,回歸正常。
同時,也承認吧,奮斗話語和上進說教,在更年輕的心靈中,不復有曾經的感召力;此間的集體心理,在逃避一切沉重的負擔,厭棄種種勸人奮進的積極說辭。
網上沖浪,“不是搞笑的不要發”;看影視劇,凡是愁苦的都看不得;輕快的短視頻戰勝了嚴肅的文字;微信表情包里滿是各種自嘲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正將人們的心靈拉扯得日益“輕盈”。
它意味著,如今人們的生命正在進入一種避免復雜的維持狀態,即使它們尚且年輕。
一切認真的、嚴肅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時間、精力和心理成本,都令人疑慮,令人疲憊。長久戀愛不如與coser短暫的一日委托,以最小的成本和最低的風險,來體驗渴求的親密關系;努力奮進不如走進寺廟,燃起香火,靜坐參禪,把希望交給明天。
這是一種絕望與希望交織、悲觀與樂觀共在的薛定諤式的生命形態。不過,這并不是一件壞事。甚至或許應當高興的是,它也意味著,一切尚未定型,一切仍在變化,新的可能、蓬勃的力量,以及尋找出路的生機,仍在孕育。
在經歷了這么多之后,我們知道,快樂是件正經事,但快樂并不容易。對每一個人來說,生活何嘗不是一場尋找多巴胺、燃燒生命力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