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端睿
(河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7)
隨著文旅產業融合的進一步深化,研學旅游成為文旅產業深層次融合、內涵式發展的典型代表,紅色研學旅游是研學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特殊教育旅游類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戰遺址遺跡、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科學實驗室等紛紛開發為紅色研學旅游基地,中小學生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紅色研學旅游活動已經成為社會常態。開發出主題鮮明,富有特色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紅色研學旅游產品供給不足,吸引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研學旅游,又稱研學旅行、修學旅行,國外學者也稱教育旅游。世界對研學旅行的研究由來已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學旅游有狹義概念和廣義概念的區別。狹義的研學旅游是從教育學角度出發,參照《研學旅行服務規范》給出的定義,研學旅行是指通過集體組織中小學生參與旅行生活,憑借研學吸引物等相關社會資源,讓中小學生參與實踐體驗型的研究性學習,以求達到提升學生素質目的的一種教育旅游活動。廣義的研學旅游是從旅游學角度出發,指人們暫時離開自己的慣常環境,前往異地開展的以增長知識見聞、進行研究探索為主要目的的實踐型旅游活動。
中國最早的關于研學旅游的研究是1996年呂可風對來華修學旅游學生教學方式的研究。國內對于研學旅游的研究雖比國外晚,但發展速度快。我國的研學旅游研究中,理論多于數據,概念多于操作,研究面不斷擴大,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除了旅游學界學者外,許多教育學家、經濟學學者也開始研究研學旅游對學生思想素質提升、鄉村振興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紅旗渠的研究日益增多,涌現出大量的紅旗渠書籍和文學著作,如劉法修著的《紅旗渠傳》(黃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在研究對象上,從最開始的水利設施到英雄人物,再到對紅旗渠精神的研究,逐步側重對紅旗渠精神層面的挖掘。學者們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讓大眾尤其是學生領會紅旗渠精神。紅色研學產品是紅旗渠開展研學旅游的載體,由于尚無學者以紅旗渠紅色研學旅游產品為研究對象,而紅旗渠景區面臨紅色研學旅游產品需要提升的現實困境,因此本文通過對紅旗渠紅色研學旅游產品現狀的考察研究,發現目前產品提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紅旗渠位于安陽市林州市境內,始建于1960年2月,于1969年7月正式建成,為了解決林縣干旱缺水的情況,在10年時間里,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實行“引漳入林”工程,自籌資金,自制炸藥,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紅旗渠不僅解決了飲水灌溉問題,還衍生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偉大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的修建具有重大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經濟意義。
紅旗渠現已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探索紅旗渠在建造過程中的精神內涵和紅色文化理念,紅旗渠紅色研學旅游產品開發不僅能夠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也可以促進當地產業模式的有效轉型,有力弘揚紅旗渠精神。
紅色文化主要形成于我國革命戰爭年代,是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先進文化。紅色文化是我國深厚歷史的體現,更是國家堅強意志的表達。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國在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留下的寶貴財富。
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是指在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建設紅旗渠期間留下的遺址遺跡,以及人文活動資源和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具有類型豐富、種類多(見表1)、時間跨度長且相對集中、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并重等特點。

表1 紅旗渠景區紅色研學旅游資源表
除了表1中的有形旅游資源外,紅旗渠還衍生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偉大紅旗渠精神,涌現出任羊成、張買江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修渠英雄,拍攝了同名電影、電視劇、豫劇、評劇、話劇等多種藝術文化資源。
紅旗渠景區的客源主要以青少年學生和企事業單位為主。紅旗渠景區的國內客源市場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附近省份,國外客源市場延伸到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歐美多國。安陽新聞網顯示,2017年五一小長假三天,紅旗渠景區接待游客總人數達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0余萬元;2018年春節假期期間,紅旗渠景區旅游市場一直保持高位運行。據統計,2018年春節黃金周期間紅旗渠景區游客接待量較去年同比增長125%,營業收入增長139%。2018年紅旗渠景區接待游客82.33萬人次;2019年,紅旗渠風景區同比2018年實現綜合收入和游客人數雙增長,其中綜合收入增長22.78%,游客人數增長20.5%;2021年五一勞動節期間,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游客數量有增無減,游客接待量較2019年增長到176%,說明紅旗渠景區的研學市場占有量不斷擴大。在對游客來訪目的進行調查后發現,大多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紅旗渠精神研學。據統計,紅旗渠景區每年平均接待游客70萬人次,帶動全市涉旅企業473家、農家樂330余家、從業人數近5000人,旅游綜合收入12.5億元。
林州市大力推動紅旗渠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為紅旗渠的旅游產品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20年的林州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鞏固紅旗渠·太行大峽谷5A景區,加快推動紅旗渠申遺工作,成為國家級研學基地。紅旗渠研學教育咨詢有限公司于2018年元月正式掛牌成立,紅旗渠景區已經提出了一些紅色旅游路線及開發方案,如觀摩紅旗渠紀念館現場教學,觀看紀錄片和電影《紅旗渠》音像教學和走“紅飄帶”紅旗渠索道體驗教學。青年洞每天三場實景演出,包括《好鐵匠》《老兩口游紅旗渠》《快板書》。紅旗渠景區大型情景演出《走進紅旗渠》每年接待上萬人觀看,紅旗渠景區的紅色文化旅游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多樣。
紅旗渠景區結合當地中小學現狀,聯合開發了“紅旗渠研學之旅”產品,先后推出了《追夢少年》《烈火青春》《血脈傳承》等多個實踐課程及紅旗渠中小學生研學系列課程教材。每年的紅旗渠宣講團深入全國各地中小學生進行紅旗渠精神宣講。截至目前,紅旗渠宣講團已經走進全國各地80余所中小學校,受益人數近6萬人。
但紅色研學旅游產品需要創新,紅旗渠景區現有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都只是單純的圍繞紅旗渠本身進行開發的,對于所處的林慮山和太行山大峽谷等自然旅游資源結合較少,也沒有進行有機結合和線路的整體設計。
紅旗渠景區位于太行山東麓,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可以利用好“大紅袍”花椒、淇河鯽魚(雙背鯽魚)、洪河小米等林州特色農產品資源,做好地方特色菜,將“憶苦思甜飯”中融入紅旗渠特色和時代精神,講好紅色故事。還可以進一步與當地的旅游景區和旅行社、學校聯合,開發出多條不同種類的旅游線路,將林慮山、萬泉湖、華神苑、太行屋脊、天平山、洪谷山、柏尖山等景點聯點成線,八路軍一二九師指揮部曾設在任村鎮西坡村境內,可以充分利用林州市太行革命老區的優勢,攜手林州市的其他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共同聯合集群化發展。
紅旗渠目前的紅色研學市場主要面對的群體是企事業單位和青少年學生,還可以進一步加強與旅游協會、文化協會等社會團體的合作與交流,做到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通過召開紅色文化研討會等形式,將紅色研學的實際發展情況與學術前沿知識相結合,促進學術成果就地轉化和紅旗渠紅色研學產品轉型升級。還可以設計出紅旗渠景區自己的旅游口號和吉祥物等形象標識,將旅游產業“IP化”,推選“紅旗渠研學旅游形象大使”,不斷加大宣傳力度以提升紅旗渠景區的品牌影響力,以及其在紅色研學旅游市場的占有量。
紅旗渠景區的研學配套設施中的VR體驗館可以讓游客眼前重現修渠時期的建設情景,體會到紅旗渠建設工程的艱辛和不易。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旅游業的發展要緊跟時代步伐,將AI、VR和MR技術有效融合,建設紅旗渠“AI+VR+MR動感影院”。在現有真人實景演藝的基礎上融入幻彩燈光秀等現代科技元素,以及采取角色扮演將修渠原景重現,并且讓游客參與進來,這樣既可以結合虛擬現實技術、視覺交互體系,讓游客享受到全方位無邊界的互動沉浸式體驗,還能很好地保護遺址遺跡資源。
除了現有的旅游產品外,還可以用縮微景觀、考古體驗來增加游客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利用全息投影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將修渠場景還原再現出來。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在紅旗渠景區的紅色研學旅游當中加入“紅色旅游+劇本殺+特色餐飲”的活動模式,突出游客的代入感。還可以讓游客參與到研學產品設計中來,通過游客認養一棵樹及自己動手制作旅游產品等活動形式,賦予紅旗渠特有的文化標識,再進行產品的深加工,開發出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旅游商品,也可將旅游紀念品以“開盲盒”等多種形式進行售賣,打造可循環的動態全產業鏈。
紅旗渠景區可以借著林州市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區的政策機遇,將紅色研學旅游產品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利用“紅色文化+”的模式增強旅游產品的可游性,“紅色文化+農耕文化,中藥文化,戲曲文化,飲食文化”等,開展“紅旗渠好學生”評選活動,打造濃厚的紅色研學氛圍。在景區廣場傳唱歌曲《定叫山河換新裝》及豫劇《紅旗渠》,定期聯合學校開展寫生活動,舉辦紅歌大賽和詩詞創作大賽等,重點突出紅旗渠精神,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與市縣的文化部門加強交流,大力挖掘豫菜特別是本地菜系的內涵,開發出有本地特色的紅旗渠菜譜。
在日?;顒又?,除傳統的研學課程外,還可以舉辦探訪修渠英雄、田園采風、青年洞搭帳篷、勇闖迷宮等趣味性活動、真正做到24小時全天候、四季都可游的紅色研學目的地,打造具有時序連續性的特色項目,并根據不同季節舉辦不同主題的特色研學旅游項目。
綜上所述,紅旗渠紅色研學旅游產品的吸引力提升,既符合素質教育的需求,也利于紅旗渠景區的后續發展。太行山東麓的紅旗渠景區地理位置優越,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潛力較大。本文通過對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體分析和把握,發現紅旗渠景區的紅色研學產品吸引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優化,在創新和內涵上要有所突破,改善產品形象,優化品牌效應,實現紅旗渠景區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