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葉 劉斯緹
(廣州商學院管理學院 廣東廣州 511363)
自20世紀80年代快遞產業進入我國后,其業務范圍不斷擴大。2020年1—12月,北京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3.82億件,同比增長4.16%;2021年1—9月,北京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6.37億件,同比下降5.82%。由此可見,北京市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業務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但同時也增加了運輸配送環節的燃油消耗,產生了大量快遞包裝廢棄物,導致快遞碳排放增多。因此,需要對快遞業務量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快遞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本文利用灰色模型和馬爾科夫預測的優勢,利用馬爾科夫原理對灰色預測值進行修正,構建基于GM-Markov的快遞業務預測模型,對北京市2021—2023年的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進行預測分析。
灰色GM(1,1)模型研究對象是小樣本、信息少的不確定信息,對數據及其分布的限制要求較少,該方法通過數據累加、灰色模型、數據累減等步驟對原始數據的序列進行處理,得到規律性較強的生成數列后建模,GM(1,1)模型的建立過程如下:
(1)由原始數據,給出原始序列:
(2)基于原始序列,生成一階累加序列:
其中:
(3)對x(1)建立一階線性微分方程:
式(2)中:a和b為未知參數,a為發展系數,體現了系統行為變量與其背景之間的動態關系,b為內生控制灰色,是灰色系統內涵外延的體現,方程解的形式為指數函數:
其中:
(4)解出時間相應函數為:
本文利用北京市統計局統計的2011—2020年快遞業務總量年數據,樣本量少,符合灰色預測模型特點。因此本文在對北京市快遞業務總量進行預測時,先用灰色 GM(1,1)預測模型對預測的快遞業務量發展趨勢進行大致判斷,然后用馬爾科夫原理中狀態轉移矩陣有效地反映數據的波動程度。
(1)由GM(1,1)模型的預測結果,計算原始值與灰色預測值的殘差值,其中K=1,2,…,N:
(2)由殘差的大小確定馬爾科夫狀態區間:
(3)計算狀態轉移概率矩陣:
其中,
mij為由Ei狀態一步轉移到Ej狀態的次數,Mi為Ei狀態一步轉移出現的總次數。
(4)計算灰色馬爾科夫預測值:
預測狀態高時取正,預測狀態低時取負。
GM-Markov預測模型的具體預測過程主要包括灰色GM(1,1)預測模型構建和利用馬爾科夫原理對GM(1,1)模型修正兩個階段。
(1)灰色GM(1,1)預測模型構建。首先,進行數據選擇,選取2011—2020年北京市快遞業務總量年數據;其次,對數據進行數據級比檢驗,判斷數據隨時間變化的可行性,若數據不具有可行性,進行數據變換處理;再次,確定數據矩陣和系數矩陣B;最后,用GM(1,1)模型進行預測,得到預測結果。
(2)利用馬爾科夫原理對GM(1,1)模型進行修正。先計算GM預測結果與真實值的殘差及相對誤差,然后依據殘差進行預測狀態劃分,計算狀態轉移概率矩陣P,最后判斷GM預測結果所處的狀態,利用公式(14)對GM預測結果進行修正。
在構建模型之前,本文對北京市2011—2020年快遞總量數據做了平滑性檢驗,數據如表1所示,判斷數據隨時間變化的可行性,增加模型預測的準確性。

表1 北京市2011—2020年快遞業務總量
對于數據序列:
定義級比:
由表1可看出,北京市快遞業務總量近年來總體呈上升趨勢,符合灰色預測模型的特點,因此采用灰色預測模型進行預測計算。
建模運算過程如下:
(1)原始數據:
(2)經公式(1)一階累加序列得:
(3)對一階累加序列x(1)建立微分方程,通過公式(4)解出未知參數,其中,
(4)相應時間預測序列為:
(5)累減還原經公式(7)計算得到預測值為:
通過GM(1,1)模型對北京市2011—2019年快遞業務總量進行擬合可以發現,GM(1,1)模型的擬合值與實際值誤差較大,由此說明該模型的預測精度不高。
(1)計算原始值與灰色預測值的殘差相對值及殘差,經過計算得∈(-4.61,4.35),∈(-958,0.191),=22.36%。
(3)計算狀態矩陣。根據各年份預測結果所在的狀態區間,由公式Pij=P(Eij/Ei)=P(Ei→Ej)=mij/Mi可知如果初始狀態Ei的初始向量為V0,經過k步轉移后,狀態向量為Vk=V0*Pk。在實際中,只需要考慮P中第i行,若max(Pij)=Pik,則可以認為下一時刻系統最有可能由Ei狀態轉向Ej狀態確定狀態Ei→Ej的一步轉移概率,可以得到一步狀態轉移概率矩陣P。
通過灰色馬爾科夫預測模型可得2011—2020年的預測值(見表2),同時該表將GM(1,1)模型與灰色馬爾科夫模型的預測值與實際值相對誤差進行比較。從實際值與預測值的平均相對誤差來看,灰色馬爾科夫模型的平均相對誤差為0.100,而GM(1,1)模型的平均相對誤差為0.224,由此充分證明了灰色馬爾科夫預測模型的預測質量高于灰色模型。將GM模型與GM-Markov模型的預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見圖1)發現,灰色馬爾科夫模型長期預測的效果優于短期預測,并且其預測結果的擬合效果明顯優于灰色模型。

圖1 模型對比分析

表2 GM模型與GM-Markov模型預測結果對比
由此可見,灰色馬爾科夫模型的預測效果比GM(1,1)模型更為理想,因此本文選用灰色馬爾科夫模型對2021—2023年北京市快遞業務總量進行預測,預測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北京市2021—2023年快遞總量預測值
首先,本文將灰色模型與馬爾科夫狀態轉移矩陣相結合,構建了北京市快遞業務總量預測的灰色馬爾科夫(GMMarkov)模型。
其次,通過GM(1,1)模型與GM-Markov模型的預測值與實際值的平均相對誤差進行比較,驗證了本文所提出的GM-Markov的預測效果更理想,精度更高。
最后,運用GM-Markov模型預測了北京市2021—2023年的快遞業務總量。
由預測結果可知,未來幾年內北京市快遞業務量將會不斷增加。據此,政府可以及時調整對北京市快遞行業制訂的低碳經濟發展規劃,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快遞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