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娟
(青海師范大學 青海西寧 810000)
綠色發展是當今我國社會及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幸福指數躍上了新臺階。隨之出現了許多復雜突出的環境問題,沙塵暴、溫室效應、酸雨等自然危機頻發。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加快綠色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關系到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提出的“三個最大”重大論斷,為青海省“一優兩高”戰略的提出指明了方向。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調研時又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這些都成為青海省及西寧市綠色發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動綱領。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更是著重強調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踐行“兩山”理論[1],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為經濟社會謀發展。
西寧市位于青藏高原東部,享有“中國夏都”之美譽,肩負著守護“三江源”“中華水塔”的重要使命。全市總面積7660平方千米,市區常住人口為246.8萬人。西寧市以全省1%的土地面積,承載了整個省份41%的人口。2021年底,西寧市GDP總量達1548.8億元,增幅高達8.1%,對青海省GDP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60%,GDP增幅在西北省會城市中排在第一位,成為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近年來,西寧市為了更好地推動綠色發展,實施了多項建設行動,取得了突出成果。2021年,西寧市整體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36.5%;重要水功能區水質100%達標;空氣質量提升到90.4%,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呈下降趨勢,在西北省會城市中大氣環境質量連續七年排名靠前。同年,西寧市還成功試點打造西北地區唯一及全國省會唯一的“無廢城市”,榮獲雙榮譽城市稱號,綠色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居民生活幸福感明顯增強。為了進一步打造幸福西寧的“綠色底色”,把握西寧市綠色發展的實際情況,需要對西寧市的綠色發展水平現狀做出科學評價,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突破。
通過對國內外綠色發展水平評價的文獻研究發現[2],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不足:其一,學者多從經濟、社會、資源、環境、效率等因素角度進行評價,這些評價多強調經濟效益指標,對社會公平、居民福利水平等指標的關注度不夠,評價體系沒有充分考慮居民個體的真實感受;其二,學者的評價對象多為國家層面和發達城市層面,對資源型城市關注度不夠,尤其是對西部城市的研究不足。基于以上兩點,在借鑒國內專家學者的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3],遵循科學性原則,本文共篩選出17個具體指標,建立了西寧市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西寧市綠色發展評價體系
2.2.1 熵值法
在構建了西寧市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后,需要進一步給各評價指標賦予權重。其中,主觀賦權法操作簡便,但常常受到主觀條件干擾,評價結果不夠準確。而熵值法的原理是通過確定各指標的信息熵來判定指標對綜合評估的作用程度,更適合多維度多指標的賦權決策[4]。因此本文選用熵值法對西寧市綠色發展水平各項指標進行賦權操作。
2.2.2 具體計算步驟
本文需評價西寧市2012—2020年間得綠色發展水平,因此可將每一年份視為一個樣本。現有n個年份, m個評價指標,建立的數據矩陣Z如下:
(1)數據無量綱化處理方法:極值法
對于正向指標,處理如下:
對于負向指標,處理如下:
上式中:i=1,2,3…,n;j=1,2,3…,m
此外,為了消除負值和零值的影響,便于進一步的數據處理,可將無量綱化后的結果整體向右平移0.0001個單位。
(2)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
計算第j項指標第i個被研究年份的比重或貢獻度。
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
計算信息熵冗余度gj。
計算第j項指標的權重wj。
計算第i個被研究年份的綜合得分S。
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始資料來源于2012—2020年《中國統計年鑒》《青海統計年鑒》《西寧統計年鑒》,以及西寧市各大官方網站公開發布的數據。
由表2可知,在評價西寧市綠色發展水平的3個一級指標中,權重排名最高的是綠色環境,權重系數為37.7%,說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然成為推動西寧市綠色發展水平向更高層次邁進的重要影響因素。權重排名居中的是綠色生產,權重系數為34.92%。綠色生產實質上強調實現綠色和發展的共贏。2012—2020年西寧市不斷優化經濟結構,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增加,為綠色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經濟和技術支撐。權重排名最后的是綠色社會,權重系數為27.38%,說明在推進西寧市綠色發展進程中,基礎設施和生活水平對綠色發展的貢獻度較低,提升能力相對較為薄弱。

表2 西寧市綠色發展水平評價指標權重表
本文利用熵值法測算出西寧市2012—2020年的綠色發展水平各子系統得分及綜合得分情況,如圖1、圖2所示。

圖1 西寧市綠色發展一級指標及綜合得分變化趨勢

圖2 西寧市綠色發展各二級指標得分變化趨勢
由圖1可知:(1)西寧市綠色發展水平總體呈現出不斷提高的趨勢,2012—2020年綠色發展水平得分增幅明顯,分值由2012年的0.0258上升到2020年的0.2121,增幅達722.1%,發展態勢良好。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寧市始終踐行生態優先發展理念,加速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最終使得綠色發展水平向更高層次邁進。(2)從西寧市綠色發展各一級指標得分看,2012—2020年間,綠色生產得分由0.0006提高到0.1121,增幅十分明顯,遠高于綠色社會和綠色環境的得分增幅。通過比較三者九年間得分增幅數值,可以得出在研究期間,西寧市綠色生產領域工作取得成果顯著、綠色社會次之、綠色環境最后,也說明在綠色環境領域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由圖2可知:(1)從經濟水平上看,得分情況呈現出逐年提高的趨勢。尤其是在2019—2020年,經濟水平得分由0.0328提高到0.0903,增幅達175.3%,這一階段也是西寧市發展歷程上極為特殊、極為艱難的一年。面臨嚴峻的新冠疫情形勢,西寧市在守住全省疫情防控主戰場的前提下,扎實推進 “六穩”“六保”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GDP增長率達7.3%,經濟實力邁上了新臺階。(2)除了經濟水平,創新能力、基礎設施、生活水平及環境壓力四項指標得分在研究期間也呈現出逐年提高的趨勢。在創新能力方面,西寧市不斷優化創新環境,九年間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由0.34增加到6.28。在基礎設施方面,持續加大建設力度,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逐步加快。在生活水平方面,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嚴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在環境壓力方面,“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讓綠色發展釋放更多“生態紅利”,有效控制了污染增量。同時,在這四項指標中,基礎設施和環境壓力發展較好,創新能力和生活水平次之,說明在后兩個領域,西寧市相關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其中,在創新能力領域,截至2021年底,西寧市專利授權總量為4589件,蘭州市專利授權總量為11426件。在生活水平領域,2021年西寧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251元,蘭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3244元。從中可以看出,與鄰近省會相比,西寧市的專利授權數量僅達到蘭州市的五分之二,創新產出能力明顯不足;西寧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蘭州市還存在一定差距,居民生活水平還有待提高。(3)從環境治理上看,其發展過程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2—2013年,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高,這主要因為2013年西寧市環保支出達214324萬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8.49%,九年間占比最高。第二個階段是2013—2020年,環境治理水平呈下降態勢,這主要是由于這一期間西寧市環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逐年降低,環境治理負重前行。同時,說明了環境治理層面可能是未來西寧市綠色發展水平最大的提升點,在加速經濟發展步伐的同時,更要注重生態保護。政府部門急需優化財政投入,大力支持西寧市環境治理工作[5]。
基于以上分析,西寧市2012—2020年綠色發展水平總體上是逐漸提高的,但在創新能力、生活水平及環境治理領域還存在一定不足。對此,本文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助力綠色發展。教育、科技、人才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西寧市應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不斷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發揮優秀創新人才的示范作用。各大院校應積極開設綠色發展相關學科專業,引導學生在課程實踐活動中更加全面地了解綠色發展概念和綠色生產技術。還要持續完善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實現政策落實見效、資金落地見效,多部門協同合作,統籌推進人才培養工作。同時,政府部門應不斷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加強基礎科學研究,鼓勵高校人才自由探索,持續激發西寧市創新活力[6]。此外,還要逐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給予在西寧市創業的高層次人才充分的科研經費支持及政策補貼,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西寧市的綠色創新匯聚智慧和力量。
二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打造綠色社會。首先,西寧市政府要充分發揮基層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針對所有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做到主動幫扶、精準幫扶。不斷完善救助體制機制,著力破解社會救助過程中出現的短板問題;其次,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通過對失業人員提供就業援助服務等舉措嚴格把控登記失業率,最大限度保證全市就業形勢穩定[7]。政府部門要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切實維護群眾現實利益,將更多的財政支出用在保民生、補短板上;最后,在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的同時,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鼓勵綠色消費、綠色出行,讓綠色發展成為社會新風尚。第一,可以充分發揮西寧晚報的社會影響力,并通過微信、抖音、快手等公眾平臺,向居民推廣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政府可以與高校合作,邀請專家學者定期舉辦綠色公益講座,進一步為群眾普及環保知識,深化綠色生活理念。
三是不斷探索環境治理路徑,擦亮生態底色。西寧市政府要深刻把握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環境保護支出資金投入力度,做到專款專用,加強監督管理。首先,在生產消費環節,要嚴格把控生產關,嚴格控制工業廢水、廢氣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利用技術創新,實施節能減耗,降低環境污染,實現資源綠色化。同時,政府部門還可以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通過補貼、減免稅收等手段鼓勵企業引入綠色技術,發展綠色產業,以加快城市綠色發展進程;其次,西寧市應高度重視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推進生態環保設施體系化、便捷化發展[8]。在水資源綜合治理層面,要加快升級改造城鎮污水處理設備,有效提高污水收集效能;最后,有關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城市污水處理制度,分檔制定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加大對排污企業的監管力度[9]。在城市交通層面,廣泛推廣使用綠色交通工具,提高對購買新能源車輛消費者的優惠補貼,鼓勵市民踐行綠色出行的交通理念。并不斷完善優化西寧市交通方式,在保障居民正常出行的前提下,實現以公交車輛為主、私家車輛為輔的交通結構,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