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暐之



作為上海歌劇院2023 年度推出的首部大型原創音樂作品,3 月20 日晚,在上音歌劇院,交響合唱《復興的大地——獻給新時代的交響詩》,為第38 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盛大開幕。這部新作由趙麗宏作詞,趙曦、劉灝、許忠作曲,黃景譽執導,方瓊、石倚杰、沈洋、董芳、韓蓬、徐曉英、宋倩、于浩磊、熊郁菲等擔任領唱,印海蓉、佟瑞欣擔任朗誦,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舞劇團與中福會少年宮小伙伴藝術團合唱團等演出。全作共包含序和八個樂章, 分別為:序《春天,請在我們中國落戶》,第一樂章《大地的夢想》,第二樂章《水珠與湖泊》,第三樂章《開路之歌》,第四樂章《希望的鐘聲》,第五樂章《大港抒情》,第六樂章《浦江新夢》,第七樂章《心花盛開》, 第八樂章《向往大海》。演出時長約70 分鐘。
《復興的大地——獻給新時代的交響詩》,其中“交響詩”三個字,拓寬了作品的表達方式。也就是說, 和傳統概念中的交響合唱相比,主創更希望以一種詩意化、綜合化的藝術呈現,對這部作品進行多維度的演繹。于是,觀眾看到在二度呈現的舞臺上,不僅有交響、聲樂的主打表現,同時還融合了具有解說與引領性質的朗誦、解構情境的舞蹈、營造氛圍的燈光、多媒體視覺效果,等等。多種藝術元素的有機疊加, 令這部主題宏大的音樂作品,在全方位展現專業藝術品質的同時,也具有了春風化雨般的親和力。
八個樂章,分別有著八個不同側重的表達,看似獨立,實則聯系緊密,同時又緊扣主題。詩歌朗誦《春天,請在我們中國落戶》是全作的引子,這里的“春天”指的當然并非現實當中的春天這個季節,而是指一種意象化的蓬勃時代。全作以“水”作為貫穿始終的主線,即使在第一樂章《大地的夢想》中,也是從“流水” 生發而來;接著的《水珠與湖泊》是對“水”具象的解讀;隨后《大港抒情》《浦江新夢》等,也都與“水” 有著直接的關聯,直至最后歸于《向往大海》。
“水”作為全作最核心的形象元素,包含以下幾方面的蘊意:首先,從作品主標題“復興的大地”的字面意思來看,當春天來臨,萬物復蘇,大地就會“復興”,這個“復興”的過程,離不開冰雪融化的“水” 來滋養和滋潤;其次,“復興的大地”引申為民族的“復興”,這個“復興”,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事情,而是眾志成城、聚力齊心的偉大事業,這一點又與“水” 的形象特征相吻合,就如作品中所表現的,一滴水珠的力量是微薄的,而當億萬滴水珠凝聚成浩瀚的海洋,那么再大的困難,再艱辛的阻礙,都無法遏止“水” 一往無前的澎湃腳步;第三,“水”代表的是中國當今立于世界的姿態,所謂“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湍流不息的“水”,就是中國今天的形象,和平、包容、開放、發展。
混聲大合唱、男女聲獨唱、二重唱甚至八重唱、童聲合唱等,都可看出這部作品在音樂表現上追求豐富而全面。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素以極高的專業水準聞名業界,在本場演出中,自然也成為這部音樂作品高品質完成的根本保證。第七樂章是趙曦在本部作品中擔任作曲的唯一一首,由沈洋擔任獨唱、領唱,男低音深沉厚重的音色,加以憧憬歌頌的旋律, 表達深埋于人們心中的夢想如鮮花怒放。第一至第四樂章,作曲均由劉灝擔綱,第一樂章作為開篇,合唱和樂隊呈現出堅實廣袤、沉穩恢宏之感;第二樂章為宋倩擔任的女高音獨唱、合唱,豎琴彈奏出水珠的輕靈,女高音與合唱交相展現湖泊的靜美明麗;第三樂章開始,以上音附中學生劉弋維的巴揚演奏作為底色, 佟瑞欣與小學生周之翰所進行的“祖孫對話”,實現了作品氣息運行至此的轉合,而進行曲式旋律的大合唱,表現出上海作為改革開路先鋒的豪邁勇氣;第四樂章長笛空靈的音色,描畫出科技先鋒的未知與探索, 幾位青年歌唱家于浩磊、熊郁菲、竇乾銘、王瀟希、李新宇、肖昕怡、王碧華、潘墨堯的八重領唱,更體現出青年是科技發展進步的生力軍。
許忠作為本場演出的指揮,在一度創作中還擔任了第五、第六、第八樂章的音樂創作。相較于其他樂章,這三個樂章在現實形象和虛擬形象上更具體,因而難度也會更高,但是三首作品的完整度、藝術特征的鮮明度,卻給人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第五樂章一開篇,管樂便奏出極具光明的色彩, 音符仿佛畫筆,將海港的晨曦、冉冉的旭日、金色波光的海面呈現在聽眾眼前,女中音董芳的溫暖音色, 契合了這種光明,在這首作品中,童聲合唱作為女聲獨唱的底色襯托,象征著東方大港的希望和未來;第六樂章圍繞“新夢”的主題,講述“夢想”實現的過程。因為主題聚焦“浦江”,因此,作曲家將這一篇章定位于民族性的中國風格,樂器方面主要體現在琵琶和笛子的運用上。在女高音徐曉英、男高音韓蓬的對唱、重唱中,可以聽到中國傳統戲曲如京劇、越劇的元素運用,在劉嘉琵琶、鄭迪竹笛的領奏中,江南韻味又盡顯其中。雖然只有兩件民族樂器,但是其在作品中的主導作用非常鮮明,尤其是在這兩件樂器領奏、交響樂隊協奏的部分,甚至可以令人聯想到中國在世界崛起和一呼百應的大國風范,令人振奮;第八樂章作為收官篇,通過方瓊、石倚潔的領唱與混聲合唱的綜合表現,風格上并沒有僅僅體現宏大,而是從細膩的情感入手,一點點將情緒飽滿起來,并通過不斷充沛的情感與自如的開合,一氣呵成地將大海的遼闊無垠,復興夢想的壯闊美好,一覽無余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令人心潮澎湃,思緒無限。
《復興的大地——獻給新時代的交響詩》,初試啼聲便引來眾多贊譽,這與所有參與創作的藝術家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當然,正因為是一部原創新作,它依然有需要打磨與提升的空間。所謂藝無止境,相信藝術家們不會就此止步,一定會繼續精益求精。應該說,這部作品的主題立意緊扣時代脈搏,藝術呈現觀照人民性的審美趣味,提振精神,雅俗共賞,正可謂是一部唱響在春天的復興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