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于暢暢
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帶寬的升級、智能終端的普及、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基于網絡的在線教學提供了可能和支撐。騰訊會議就是其中一款較出色的在線教學平臺,具有實時共享屏幕、支持在線文檔協作、全平臺一鍵接入等功能。
一、解放雙手,隨時預定會議
騰訊會議App首頁包含加入會議、快速會議、預定會議和無線投屏四個功能。輸入會議號可以直接加入會議,進入會議前可以更改個人姓名,提供多種入會選項,包含麥克風、揚聲器、攝像頭等功能。
騰訊會議的直播功能可以讓教師隨時觀看學生動態,學生也可以通過軟件與教師進行非實時討論,還可以通過視頻、語音、信息發送等進行實時交流。為了提高線上教學效率,騰訊會議可以實現固定的會議號搭配固定的上課時間,讓學生養成準時上課的好習慣。
二、精準操作,讓課堂更高效
1.防止學生誤點共享屏幕
學生進入預定會議后,教師可以采取屏幕共享方式,讓學生統一觀看教師屏幕。在共享屏幕一欄,教師可以設置僅主持人共享,防止學生誤點“共享屏幕”從而擾亂課堂教學秩序。
2.防止學生誤做互動批注
共享屏幕后,教師可以在屏幕上進行互動批注。互動批注包含筆觸的選擇、文本字號顏色、圖形的運用等,教師在講解屏幕內容時可以標注重點,便于提高課堂效率。為了防止學生同時批注,教師可以提前將“允許其他成員添加互動批注”一欄取消選中。
3.巧妙操作,靈活調度課堂
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有學生會在聊天框內暢所欲言,擾亂課堂秩序。教師可通過“全體禁言”操作關閉聊天區,也可以根據需求隨時打開。聊天框的設置可以點對點到個人,也有群公告、發送文件和發送圖片等功能。
4.快速關閉或打開麥克風
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選擇將全體成員的麥克風設置為“全部靜音”或“全部解除靜音”,也可指定某個學生回答問題。在關閉麥克風時,可以取消勾選“允許成員自我解除靜音”一欄,學生則無法自己打開麥克風。
5.隨時觀看與會學生狀態
教師在進行共享屏幕時,可以通過懸浮列表的顯示方式查看學生的上課狀態,此時只要將懸浮標切換為“顯示成員列表”,即三條橫杠的狀態。為了防止懸浮框對屏幕的遮擋,可將懸浮框收縮。
6.分組討論,完成互動
教師可以通過分配小組成員來開展小組討論,也可以通過觀察舉手人數來判斷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程度。分組討論有以下三種方式。1:點擊“自動分配”,參會者可隨機進入不同的討論組。2:點擊“手動分配”,主持人可根據會議需求安排參會者進入所需討論組。3:點擊“允許參會者選擇討論組”,參會者可自行選擇參與不同的討論組。
開始討論后,組內的任何信息僅小組成員可見,如教師想加入討論組,可將鼠標移至討論組名稱一欄,點擊“加入”即可。
三、及時跟進,掌握學習動態
1.導出與會成員名單
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導出參會學生名單,對學生的“離開”“再進入”等操作一目了然,方便教師據此考勤存檔。
2.課堂實時錄制、截屏
授課時,教師可以選擇“錄制”選項,并選擇“僅主持人錄制”,防止學生誤碰。錄制時,選擇“云錄制”,課后即可生成上課視頻,方便課后再次查看。另外,“應用”選項中的投票及PPT內容都可以截屏保存,方便教師進行課后總結反思,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四、跨界協同,彌補平臺不足
不同于線下教學,在線教學中教師不能及時關注與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對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無法及時進行有效引導,難以保證其學習的持續與投入。因此,在應用騰訊會議開展在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多個平臺并舉,跨界協同,來彌補單一平臺應用的不足。
下面以連云港市“云海在線”學習平臺為例。
1.課前預習:設計精準的學習驅動任務
連云港市“云海在線”學習平臺具有“云海微課”“名師約課”“電子課本”“教輔解析”等十大功能。課前,學生可通過“電子課本”及“名師約課”進行課前預習,再通過騰訊會議的在線教學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深化理解,達成深度教學。學生通過騰訊會議完成在線學習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云海微課”等專題再進行深化學習,也可以利用AI學習系統為學生制訂個性化教學任務,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抓手、有需求。
2.課上互動:開展基于學情的多元交流
為了更加了解學情,教師在應用騰訊會議開展在線教學的過程中,可結合“云海在線”學習平臺中的“教輔解析”“語音學習”“教學資源”等功能與學生互動,將直播課中的重難點、易錯點進行整合,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組織學生討論。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實現有效的思維拓展。
3.課后指導:平臺協同使用的多維分層
有限的線上教學時間難以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也難以像線下課堂那樣及時進行個性化指導。學生在課后作業中遇到困難時,可通過“云海在線”學習平臺的“在線答疑”功能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答疑解惑,以彌補在線教學的不足。
在線教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騰訊會議為在線教學提供了幫助,對疫情下師生的居家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廣大教師研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