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摘要:在傳統媒體發展中,電視新聞占據重要的地位。在媒體融合的視域下,轉型是當前傳統媒體的首要任務,否則,電視新聞將會推出歷史的舞臺,從而無法發揮它的價值。要想電視新聞轉型成功,電視新聞記者的角色轉型是其轉型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但在實際的轉型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嚴重阻礙了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步伐。本文就電視新聞記者角色轉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提出針對性的策略,促進電視新聞的發展。
關鍵詞:媒體融合;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策略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新媒體發展的影響,電視媒體面臨著兩大變化:一是各種媒體之間的兼并、融合不斷增強;二是各種新聞媒介之間的融合,從而實現新聞資源的整合。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在這一背景下,新聞記者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能、職業素養等都相應發生變化,使得電視新聞記者在工作中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電視新聞記者,必要根據時代做出改變,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媒體融合的概念
媒體融合的概念首先是由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提出,其次是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在其著作《自由的技術》中進行詳細的闡述,他指出媒介融合是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的趨勢。針對媒體融合,其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上的指媒體融合范圍廣泛,是一切媒體媒介及其相關要素的結合、聚集甚至融合;狹義的媒體融合是指不同的媒介形態進行融合,隨著產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例如:電子雜志、新浪新聞等。其實,通俗講媒體融合就是把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進行結合,從而產生新的形式,將信息傳播給大眾。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的基礎上的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這種整合體現在兩個方面:技術的融合和經營方式的融合。
媒體融合發展方向
通過媒體融合的概念,對其發展方向進行推測,得出兩種發展方向:一是集中整合傳統媒體資源,舍棄不適合時代發展的資源,從而建立新的適合時代發展的媒體資源。二是與新媒體進行結合或者融合,從而將兩者的優勢都凸顯出來,并降低其劣勢帶來的影響,二者相互取長補短,從而形成獨特的媒體發展形式。隨著媒體融合的發展,第二種方式逐漸成為大眾普遍采用和接受的形式。
觀念方面的困境
從電視新聞記者自身的觀念來看,尤其是針對一些電臺的老員工,在長期的新聞工作崗位中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隨著長期的發展,對自己的職業具有一定的自信,在面對行業發展的變化時,部分記者會被自己所認為的假象所迷惑,不能真正看清當前的形勢,缺乏對行業競爭的正確認識。這類記者自主轉型方面的積極性極差,思想觀念較為落后。還有一些記者存在有恃無恐的觀念,覺得目前的形勢前景不佳,不是自己一個人可以改變的,需要行業做出改變,就算自己努力也無濟于事,有的甚至覺得就算電視行業退出歷史舞臺,那自己也能找其他的工作。
技術方面的困境
電視新聞記者在技術方面存在兩方面困境:一是媒體融合視域下的新媒體使用技術方面的問題,二是在如何有效利用新媒體。在傳統的電視新聞中,一直有這樣一句話:“畫面為王”,主要是說一條好的電視新聞,如果畫面做的十分優秀,那么這條新聞就成功了一大半。這對電視新聞記者的攝像技術具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電視新聞記者能夠針對人物、景物等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鏡頭長度、不同的景別中進行拍攝,且需要保證畫面的生動、清晰、具體等方面的要求。同時,電視新聞記者還需要具備剪輯能力,通過拍攝的畫面能夠進行剪輯,從而不僅需要保證新聞的完整性,還要將新聞的核心凸顯出來。但在融媒體視域下,需要電視新聞記者掌握的技能更多。在媒體融合視域下,多種多樣的媒體和媒介不斷變化和發展,要想利用新媒體進行有效的新聞傳播,需要了解它的相關制作流程,從而保證自己所制作新聞的質量,還需要掌握新媒體的特性,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新聞投放,增加瀏覽量和轉發量,擴發傳播途徑。例如:針對新浪微博來說,很多新聞信息都在微博上進行傳播,但要想發揮它的最大效用,需要掌握操作方式以及受眾人群特點等。電視新聞記者要想利用新媒體技術,需要花費時間做調查和研究,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
行業內的困境
媒體融合視域下,傳統電視新聞受到的沖擊和影響較大,使得電視新聞必須做出有效的創新,才能保障電視新聞良性發展。如果繼續運用傳統新聞信息采集和報道的方式,必然會對電視新聞記者工作效率產生影響。另外,在新聞傳播呈現的多元發展趨勢下,新聞模式逐步改變,每個人都是新聞生產和傳播者,新聞記者的作用被弱化。同時,隨著電視新聞行業的經營不易,縮減人員是其必然的發展趨勢,而這對電視新聞記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改變傳統觀念
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正確認識媒體融合,在媒體融合視域下,傳統媒體不再是單一的媒體,也可以融入網絡、手機等各種媒體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充實自身實力。電視新聞記者應當認識到單一的技能已經不能滿足當下時代的發展,需要掌握媒體融合視域下的相關媒體技能,更新自身觀念,提高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結合自身對大眾的了解,學習新媒體技術,為大眾帶來畫面豐富、切近人民需求的電視新聞,從而促進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電視新聞記者應當靜下心來,仔細審視當前的形勢,認清媒體融合視域下電視新聞面臨的困境,從而能夠跳出舒適圈,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技能,以此來使自己更適合時代的發展。同時,電視新聞記者還應當具備責任感,面對電視新聞目前面臨的局面,記者能夠從自身做起,進行改變和創新,從而促使電視新聞行業創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還應當在鞏固自身優勢的同時,樹立互聯網思維,總結新媒體的經驗,吸取教訓,從而為電視新聞發展增添活力,促進電視新聞記者自身轉型發展。電視新聞記者還應該樹立服務意識,提高自身服務大眾的觀念意識,在媒體融合視域下,通過對其進行研究和學習,掌握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改變,從而為大眾提供優質多樣的新聞信息,滿足大眾多元化以及個性化需求。
提高業務能力
在媒體融合視域下,電視新聞記者除了繼續提高傳統電視新聞需要具備的能力外,還需要加強對新媒體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雖然電視新聞一般需要的旁白或者字幕較少,主要是以畫面為主,但在媒體融合視域下,晦澀難懂、專業化術語較多的新聞播報容易使人失去觀看的興趣,為了迎合大眾的偏好,電視新聞記者還需要將其新聞稿口語化,使得老幼婦孺都能夠聽懂和正確理解,從而便于大眾傳播、交流和溝通,提高大眾關注新聞的興趣。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參照學習抖音短視頻的新聞播報方式,因為抖音短視頻也是以畫面為主進行新聞傳播:針對央視新聞發布的跨越山海的中國大橋視頻中,采用近景、遠景、等鏡頭,運用旋轉、直拍等方式,通過剪輯讓其畫面極具震撼力,使得大眾紛紛稱贊中國基建的厲害。在其配文方面,一句“超炫酷,穿越機航拍跨越山海的中國大橋。”簡潔的文字直接揭示了新聞的主題,“超炫酷”這一詞更加貼近大眾的口頭語言表達,同時也是網絡流行語,瞬間抓住大眾的觀看興趣。
在進行新聞編輯方面,電視新聞記者應當采用多元化的編輯方式,從而豐富新聞的形式,加強大眾的閱讀興趣。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可以采用“倒金字塔”的結構,將最重要的內容放在最前面,針對題目也要進行簡單凝練,從而使大眾一眼便能掌握新聞核心內容。針對不同的新聞類型,電視新聞記者還可以在語言風格、畫面設計等方面進行風格的轉換,豐富新聞的形式。還可以在編輯中融入一些背景資料、評論分析等,從而豐富新聞的深度。例如:電視廣播新聞“亮化工程為冬奧增彩添色”中,應當將這一字幕放在這一畫面的下方,通過大眾的觀看可以直接了解新聞內容,同時針對對相關人員的采訪,還可以將其身份和說話內容通過下方的滾動字幕進行播放,從而便于大眾理解,在出現的一些燈光運用技術畫面,還可以將其所運用的技術名稱放在下方,從而使大眾對此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電視新聞記者還應當學習新媒體知識和技術。目前網絡上的視頻編輯、視頻剪輯軟件很多,也更加方便快捷,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電視新聞記者應當積極學習新興的軟件技術,以此來輔助自身更好地工作。同時電視新聞記者還應當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新媒體知識,通過互聯網進行關注和學習,掌握前沿最新的觀念和知識,了解相關的前沿技術,針對能夠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優化工作結構的技術,自主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競爭力。
提升綜合素質
電視新聞記者除了需要具備優秀的專業能力外,還需要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
在媒體融合的視域下,更加需要了解多方面知識內容的全才。電視新聞記者要具有豐富的知識面,從而在工作中能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發揮自身價值。如果不具備合格的專業素養,就會使得記者無法對工作進行正確的把控,在如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將會沒有其容身發展的機會。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有流暢的表達能力和采訪能力,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還需要注重對新聞細節的描述,具備敏銳的觀察和判斷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掌握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等要素,從而確保報道的質量。
新聞媒體是國家和人民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這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具備合格的政治素養,從而通過電視新聞來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為大眾提供和諧的社會環境。同時電視新聞記者還應該正確做好兩者之間的信息傳遞員,保證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并積極擴大新聞的傳播范圍。
隨著人們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使得其質量自然而然地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在一些地方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其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還有待加強,有的甚至存在虛假新聞,甚至隱瞞新聞,嚴重影響了新聞媒體在大眾心中的公信力,從而導致電視新聞的受眾流失,這與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存在一定的關系,如果電視新聞記者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那么一定不允許其發布這樣低質的新聞信息。還有一些電視新聞媒體為了博人眼球,吸引大眾的關注,會故意夸大新聞事實,這種不重視新聞媒體對于社會的作用和價值的做法,是每一位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摒棄和唾棄的行為。電視新聞的公信力是在日積月累中逐漸形成的,它凝聚了幾輩人甚至十幾輩人的心血,需要一代代的電視新聞記者共同守護。
在媒體融合視域下,電視新聞集視聽、娛樂為一體,使大眾閱讀新聞成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在此視域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所以,電視新聞記者角色的轉型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促進電視新聞行業的持續性發展,電視新聞記者應當從各方面進行轉型,采用全新的工作觀念,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等,從而不斷地完善和創新電視新聞成果,滿足時代的發展和大眾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有價值、更全面、更真實的新聞信息,并向大眾進行展示。
參考文獻:
[1]史毅琴.全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轉型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1):152-154.
[2]金夢.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轉型存在的困難與策略探討[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13):304-305.
[3]王振.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轉型初探[J].西部廣播電視,2020(11):162-163.
[4]杜婧.媒體融合視域下電視新聞記者轉型初探[J].中國報業,2019(22):88-89.DOI:10.13854/j.cnki.cni.2019.22.043.
[5]張忠琦.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