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軍
教育教學工作始終是時代的熱門話題,如何在“雙減”的大背景下做到“減負提質”“以減促增”,一直是教育行業關注的重點。課堂教學是語文教育的主陣地,語文教師要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語文課堂的底蘊,關注課堂真實的教學成效。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應扎實跟進每一個教學環節,將教學目標落實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乘“雙減”之風,推動語文課堂走深走實,用樸實、真實、扎實這“三實”澆灌小學語文課堂。
一、追求樸實的教學風格
樸實的教學風格具體指語文課堂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此種教學風格要求語文教師摒棄教學的花架子、嘩眾取寵的調侃及眼花繚亂的多媒體展示,采用樸實的教學風格,讓小學語文課堂回歸本真,讓學生簡單學語文,快樂學語文。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采用樸實的課堂語言。例如,在教授《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教師要把握好課堂語言的輕重緩急,使自己的語言具有親和力,自然而真實,用日常交流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用簡潔的語言帶領學生進入語文情境,將思考、交流、展示的權利留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使他們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采用樸實的教學手段。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化的高度發展,部分教師濫用課件,使語文課堂變得越來越熱鬧,但卻消減了語文教學原有的韻味。
我校一名語文教師在教授《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也使用了課件,但該教師選用的課件合理且簡單,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成效。在本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喚起他們對園林毀滅的痛惜之情是教學的重點,因此,該教師播放了兩段時長均為兩分鐘左右的視頻。第一段視頻是圓明園毀滅前的輝煌景色,園林中的亭臺樓閣、山鄉村野、西洋景觀等一一呈現在學生眼前。另一段視頻是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時,園林在火海中掙扎的場景。在視頻中,學生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圓明園中的瓷器被砸壞,建筑被燒毀,其中的人也只能走向逃亡。之后,該教師緊扣課文的圖片與文字,對課文中的語句進行了細致講解。此外,該教師還在課件上放映了一些與文本相關的拓展資料,在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此種樸實的教學風格使課堂變得更簡單,同時也更精準地講授了知識,提升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成效。
二、呈現真實的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教師應盡力呈現真實的語文課堂,這意味著教師應將真實當作教學的本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開展課堂教學,尊重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關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及生活體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以《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教學為例,學生并不了解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因此,教師應先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鼓勵學生搜集與圓明園美麗景觀相關的資料。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的方式,初步了解圓明園中的景觀,并讓學生結合查到的資料對圓明園做個介紹。教師應根據學生介紹的具體情況對課堂進行調整,對學生說得好的地方予以鼓勵,說得不對的地方進行糾正。經過教師的調整后,學生的介紹會更加生動,分享的積極性也會更高。此種教學模式體現了課堂的真實性,教師布置的搜集資料的作業提升了學生對圓明園真實情況的了解,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資料介紹圓明園的景點這一環節也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此種真實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三、開展扎實的語文訓練
1.詞句教學
以《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為例,這篇文章中的四字詞語較多,主要集中在第三自然段。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時巧妙融入對“金碧輝煌”“玲瓏剔透”“詩情畫意”等詞語的理解。如談到圓明園殿堂金碧輝煌的景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自身旅游經歷,具體描述一下他們見過的金碧輝煌殿宇的樣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描述,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重新回到課文的句子中,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圓明園的宮殿金光閃閃的樣子,使其體會到圓明園的富麗堂皇。同樣,在教授“詩情畫意”這一詞語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一下蓬萊瑤臺和武陵春色,并告訴學生,這種美景都是在古代詩人和畫家的作品中常出現的,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最后帶領學生回到文章的情境中,體會圓明園詩情畫意的美。
2.朗讀訓練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為讓學生理解作者對圓明園美麗景色的喜愛之情,教師可以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引領學生朗讀全文。然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放映圓明園美景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在對文章的語言文字有基本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從而深化學生朗讀文章的感情。在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設置不同梯度的朗讀目標,讓學生進行扎實的朗讀訓練。比如,在朗讀圓明園毀滅過程的部分文字時,學生可能出現朗讀感情不到位的情況,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任意”“統統”“連燒三天”等關鍵詞語,讓學生深刻體會帝國主義強盜般的行徑,再讓學生將感受到的痛恨、憤怒等情緒帶入朗讀中。這樣,學生在朗讀文章時,就會更好地運用憤怒、痛惜、激動等情緒,使朗讀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3.篇章學習
以《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為例,本文的篇章學習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在初讀課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文章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園林的損失不可估量,第二部分介紹了園林昔日的美景,第三部分介紹了園林的毀滅過程。其次,教師在帶領學生精讀課文時,應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情感。在教授課文時,要讓學生抓住重點段落和詞句,進一步體會文章深層次的感情,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邊讀邊悟,充分感受圓明園內的景觀之美、收藏之豐、建筑之雄,感受毀滅園林時列強的野蠻行徑,從而升華學生的情感。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布置學生寫讀后感,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情感的感知。
總之,為小學語文教學“減負提質”是所有普通教師共同的重任,也是提升語文教學成效的重要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少一點花樣,多一些務實,讓語文課堂鉛華洗盡,使其回歸本色。因此,語文教師應當乘“雙減”之風,推動小學語文課堂走深走實,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樸實、真實、扎實,讓語文學習成為使學生受益終身的事。最重要的是,要讓樸實、真實、扎實的課堂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主陣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