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艷華
小學數學是一門聯系生活的學科,在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是時代的要求,是順應小學生思維和心理特征發展的要求。教師應讓學生從生活出發,通過實踐活動來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探究技能。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有所變化,集中指向實踐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主要從新課標視域下的小學數學課程出發,探析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的策略。
一、創新數學綜合實踐課,彰顯教學風范
1.擴展領域——“常見的量”轉入綜合實踐課
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注重實踐,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規定每學期不得少于10%課時的綜合實踐課,同時將原來“數與代數”中“常見的量”這部分內容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在綜合與實踐中進行呈現,主張跨學科學習,搭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橋梁。
2.合作共贏——跨學科融合同進步
基于綜合實踐跨學科的學情,各學科教師積極整合相關教材并展開研討,逐漸形成了跨學科融合課堂。例如將數學知識與科學學科相融合,開展“我們的地球”一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地球的形狀、大小、組成及年齡,明白地球在太空中如何運動,在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的同時也響應了跨學科協同育人的理念。
二、加強數學綜合實踐課針對性指導,搭建學習橋梁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學生在社會交往中需要應用數學的情況數不勝數。加強數學綜合實踐,不僅能幫助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也能為學生的社會實踐打下基礎。
然而,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過于注重個體發展,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長此以往勢必禁錮學生的活動空間,制約學生的發展。有效課堂的構建是助力學生內在效能的第一步,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并根據課程內容,有效開展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深度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
三、優化數學作業設計,助力綜合實踐課堂
1.把握作業布置量,減輕學生負擔
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理念,大膽創新作業形式,削減作業中高耗低效的內容,達到高效作業的訓練價值。同時,教師應發掘現代小學生的優勢,主動為學生減壓,給學生更多可支配的活動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2.自主選擇作業,綻放學生色彩
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領悟有快有慢,教師應給不同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例如,在作業安排上,可以采用“作業超市”的形式,設置簡單題、基礎題和發展題等不同難度的題型,學生可以挑選不同類型的作業,也可以根據自身實踐需求,自行申請增加或減少作業量,不斷向自己發起挑戰。
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必須站在學生的視角進行變革,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在數學綜合實踐課堂的設計與執行上,要盡量多地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索、發現、感受和實踐。而如何使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更加富有創意,則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長期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