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文

摘要: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用多幅連續的畫講述一個故事的圖冊。繪本符合兒童認知的特點,非常適合作為小學低段心理課的素材。繪本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主要通過圖片、視頻、角色扮演和想象創編幾種形式發揮作用。選取合適的繪本運用于心理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積極性,能有效幫助學生學會與自我、他人、環境和諧相處,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認知發展;教學主題;學科融合;呈現方式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8-0025-03
近年來,維護和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成為教育中的重要目標。對于低學段的小學生,心理課以游戲為主,形式過于單一,不但不好掌控課堂紀律,而且受學生年齡的局限,難以讓學生有深入體驗和感悟。探索新資源作為心理課素材是一種新趨勢。為了實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性目標,把繪本運用于心理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一、繪本運用于心理課的可行性
繪本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用多幅連續畫面講述一個故事的冊本。繪本的故事性強、內容豐富、語言簡潔、色彩明艷,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深受兒童喜愛。繪本故事取材于現實生活,社會性較強,蘊含著豐富的人類情感經驗,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優質素材。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小學生(7~12歲)的認知水平處于具體運算期,該時期兒童的思維活動以具體形象內容為主,因此小學一、二年級的心理課多以游戲、活動和故事等體驗性設計為主,而繪本不僅具有形象性及故事性,又富含趣味性和教育性,非常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因此很適合用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在閱讀繪本故事的過程里,學生在認同和投射中詮釋故事人物的態度和行為,傾注入自己的情緒情感,獲得積極情感體驗,在思考與領悟中獲得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應用于自己的實際生活,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生存。
二、繪本所涵蓋的心理課主題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小學低年級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幫助學生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境和基本規則;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重點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與訓練;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品質,樂于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學生擁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則意識。
結合當下社會對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關注與重視,小學低學段繪本心理課的主題應聚焦于個體與自我、他人、環境、社會環境的和諧關系。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設定不同的主題,選擇適合的繪本故事,通過不同的形式展開教學,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見表1)。
(一)“人與自我”主題
該主題涵蓋了小學生對自我的認識、情緒管理、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等內容。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仍停留于表面,可使用繪本《我不知道我是誰 》引導學生正確判斷和評估自己;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情緒是抽象的,因此把情緒外化成動畫人物的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既充滿趣味,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情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低年級小學生的重要任務,可使用繪本《在教室里說錯了也沒關系》,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勇敢地表現自己。
(二)“人與他人”主題
同伴關系是兒童社會關系中的重要部分,同伴相處是社會化的重要方式。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同伴交往狀態處于第一階段:自我主體性。該階段的兒童較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人際交往的技巧。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鼓勵低年級小學生主動交朋友;在與同學朋友相處時經常會有小摩擦,而處于“自我為中心”階段的他們不懂如何去化解沖突,繪本《狐貍爸爸鴨兒子》引導學生主動表達善意,增強彼此的理解,提高解決沖突的能力。
(三)“人與環境”主題
人與環境包括人與社會環境和人與自然環境。一年級小學生初進校園,缺乏規則意識,繪本《大衛上學去》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掌握校規校紀;低年級學生喜歡動物和植物,但不太懂得尊重這些動植物的生命,喜歡戲謔玩耍動植物,對此選用繪本《和我一起玩》,用小女孩被動物朋友接受的故事,引導學生愛護動植物,尊重同伴,體驗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樂趣。
(四)“人與生命”主題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優化生命結構,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和敬畏生命,積極生活。低年級小朋友對于生命的起源——“我從哪里來”充滿好奇與疑惑,《小威向前沖》用童趣的方式,把生命孕育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來之不易。那么人類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呢?繪本《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可以引導孩子初步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三、繪本故事的呈現與運用方式
根據繪本的篇幅和內容,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呈現繪本。
(一)PPT呈現繪本
把繪本圖片分成幾段,穿插在PPT課件中,教師一邊呈現繪本圖片,一邊講解和引導,這種形式適合內容短小精悍的繪本故事。以憤怒管理《生氣了怎么辦?》為例,筆者以 PPT 的方式引入繪本故事《菲菲生氣了》,首先呈現菲菲生氣的起因,讓學生認識生氣背后的原因;第二段呈現生氣的菲菲的表現,讓學生認識憤怒之下人的表情和行為,并通過觀察和模仿加強情緒體驗;第三段呈現菲菲亂發脾氣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第四段,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幫助菲菲管理憤怒,再呈現菲菲最后如何成功緩解憤怒情緒。該種形式對于教師講故事和演繹的能力要求比較高,要做到聲音跌宕起伏、表演生動有趣,才能吸引學生。
(二)視頻動畫呈現
視頻動畫指將繪本錄制成動畫視頻,配以朗讀音頻和背景音樂。這種方式適合篇幅長,故事性較強的繪本。將靜止的畫面變成動畫,使繪本的人物和情節更加活靈活現,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網絡公開資源中搜索相關動畫視頻并注明出處。如繪本《怕黑的小北極熊》,我運用了視頻的形式,呈現了一只小北極熊從害怕黑夜到在表姐的幫助下戰勝黑夜的過程,動畫的形式增強了整個故事的畫面感、視覺效果和學生的體驗感。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依據繪本故事的人物關系,讓學生選擇并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以表演的方式,將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人物個性展現出來。適合篇幅短小,內容以對話的形式呈現的繪本故事,是低年段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例如《熊寶寶找幸福》,學生在扮演中體驗了熊寶寶對于幸福的渴求,并逐步探索了什么是幸福。同時角色扮演也能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想象創編
想象創編繪本故事建立在學生理解故事,積累一定閱讀經驗的基礎上,它是一種對兒童具有積極意義的創造性活動。故事創編使兒童把自己新接觸的表象在大腦中反復加工,增強了兒童的記憶力。一年級學生在入校第一個月內需要熟悉校園規則,繪本《大衛不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教師選取繪本中切合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情節,讓學生來判斷大衛的行為表現是否正確,再讓學生來演一演正確的做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創編例如大衛在學校可能表現出的不恰當言行,以及他最終可能會受到什么樣的批評,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規則的權威性。
四、對于繪本運用于低年級心理課的反思
(一)立足學情,立足當下
課堂選擇的繪本要立足于低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實際需求,實現發展與預防相結合的機制。小學低年級適宜篇幅短小、色彩豐富、內容簡潔易懂、語言精練的繪本故事。在需求方面,可以結合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和各科老師的反饋來挑選適合的繪本,還可以結合當下時事,如在疫情期間,教師可以選取與新冠病毒或者醫護們有關的繪本,引導學生關心時事。
(二)促進學科融合,主次分明
繪本是一種融合語文、美術等多學科的教育資源。繪本應用于心理課,除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之外,還可根據繪本的特點,兼顧語文和美術學科的融合。比如在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對讀繪本的時候,注意語音和語調的指導。為了讓學生更加具體明確地認識情緒,則可通過外化情緒的手法,讓學生畫出自己的情緒小怪獸。繪本心理課與語文、美術學科融合,不僅能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但是要避免本末倒置,注意課堂側重點仍在于心理健康教育,其他學科作為輔助元素出現,為心理課服務。
(三)注意現場生成,因勢利導
心理課是教師與學生互動創作的過程,教師要注意課堂的生成,才能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師講完《熊寶寶找幸福》中熊寶寶跳下河尋找幸福的一段,可以提問:“你有什么話想對熊寶寶說?”通過學生的分享,引導學生認識到體驗幸福的前提是注意安全。在上“嫉妒”這一課的時候,個別學生突然提到自己是家中的老幺,很少嫉妒他人,反而是哥哥姐姐們嫉妒自己,這個時候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如何面對他人的嫉妒,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味教育學生如何克服自己的嫉妒情緒。
(四)呈現方式多變
如果每次都是以單一的形式呈現繪本,或者僅僅以繪本作為素材,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厭倦心理,覺得繪本心理課枯燥。因此,經常變換繪本的呈現形式,適當穿插小游戲或者影視短視頻,可以增強心理課的活躍氛圍。
總的來說,繪本運用于心理課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和發展規律,可以豐富心理健康課的課堂形式,幫助教師完成心理健康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馮建軍.生命教育——教師手冊[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
[2] 顧琴華. 將繪本故事引入心理輔導課的嘗試——以小學一年級為例[J]. 江蘇教育,2019(56):12-13.
[3]胡秀娟. 幼兒園教材中圖畫故事及教學研究[J]. 好家長,2019(12):33-33.
[4]孫洲. 兒童繪本在小學低段心理活動中的初步運用與思考[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9):9-11.
[5]吳偉紅. 播下美麗生命的種子——36節小學繪本故事心理課[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6]吳偉紅. 小學繪本故事心理輔導課的模式構建[J]. 江蘇教育,2019(56):12-16.
[7]王婷. 淺談繪本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使用[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22):30-33.
[8]朱倩倩. 繪本在小學生心理健康課中的運用探析[J]. 新課程(教研版),2019(6):222-223.
編輯/黃偲聰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