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茹 潘權富
摘?要:數字農業是黑龍江省實現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數字經濟發展的正確途徑。根據全省數字農業的發展狀況,結合全省的典型案例,分析黑龍江省數字農業發展和小農戶之間的內在聯系,得出黑龍江省在小農戶作為經營主體地位的現實中,大力發展數字農業需面對的多方面挑戰,并給出適度規模經營、培養新型農民、控制數字農業建設成本、加快推廣應用、加強數字農業建設統籌規劃的相應發展對策。
關鍵詞:小農戶;數字農業;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03
1?黑龍江省數字農業發展概況
1.1?黑龍江省數字農業發展的現狀
黑龍江是農業生產大省,在生態、資源等方面優勢突出,黑龍江農業生產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但和國際發達水平相比還有相當差距。數字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算法是實現數據效率的關鍵,是建設“智能大腦”數字農業的核心技術,對實現“智能大腦”的操作指令在農業生產、銷售、推廣等各個方面的應用至關重要。
近年來,黑龍江省不斷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數字化進程,2021年,黑龍江省開始大力推進數字農業的建設,包括數字農業產業園、無人農機示范農場、數字農業示范基地等。2022年,黑龍江省完善省級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完善26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出臺《黑龍江省支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加快數字產業化和數字產業的數字化進程。隨著政策的出臺與實施,在龍頭企業帶動、數字產業集聚建設、產業園區數字化改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下,數字化發展效果初顯。
黑龍江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數字農業的注入使農業的快速、穩定發展有顯著成效。北大荒閆家崗農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項目是在中國聯通5G網絡基礎上建設的數字化農業示范工程,5G網絡覆蓋了整個農場,包含數據采集,動態監測,變量施肥、減藥、減肥、減量等,可以實現“耕種管收”的全過程。目前,北大荒集團擁有5個數字農場,5G網絡覆蓋了23000多畝的土地。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和生產效率,每畝增產5%~10%,出米率提高3~5個百分點,畝增加效益200~300元。北大荒集團的數字化能力快速增強,推動生產不斷轉型,數字經濟與農業的結合率達到13.95%,高于全國的5.75%。
1.2?黑龍江省發展數字農業與小農戶生產現狀的內在關系
小農戶是黑龍江省農業的經營主體,據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黑龍江省農業經營戶共有328.5萬戶,其中小農戶有273.2萬戶,小農戶數量占到農業經營戶總數量的80%以上。黑龍江省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必須以小農戶為主體。目前,小農戶技術不夠先進跟不上時代發展要求,在市場博弈中處于弱勢地位,雖然過去的政策扶持對小農戶的農業生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距離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還很遙遠。數字農業是我省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小農戶與數字農業充分融合可以助推黑龍江省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同時,數字農業要想進步需要小農戶的支持,在一次次的應用中發展革新,達到國際化水平。因此,小農戶和數字農業需緊密結合,實現共贏。
2?黑龍江省數字農業發展的現實挑戰分析
2.1?分散經營現實帶來規模經營的挑戰分析
目前黑龍江省農村以分散經營為主,小農戶比例較高,土地分散化現象較多。雖然實行家庭承包制,激發了農戶的積極性,但在現代農業的大力發展和數字農業的建設中,其弊端日益顯現,數字農業建設需面對分散經營帶來的挑戰。
充分發揮數字農業效能,擴大生產規模以實現勞動、技術、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規模經營是農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首先,數字農業的建設需要大量數據進行運算分析,數據越多,運算決策越精準,規模經營能為數字農業提供有利基礎。
其次,土地分散使數字農業建設更具復雜性,在面對細碎化土地時要有更高的信息感知能力、運算和決策能力,這要求數字農業的技術水平相對較高。而規模經營能統一品種、播種時間、農田植保、水利建設等農業生產環節,使數字農業發揮的效益高成本低。
最后,數字農業下的規模經營也應依據土地類型不同、各地農業政策不同而隨之靈活變化,規模經營本身存在較多市場風險,如市場監管不足、自然侵害頻發,農民在其中易遭受資本的侵害等,數字農業要使規模經營實現各類要素的有效配置,達到農業產值效益的提升。
2.2?小農排斥現實帶來小農生態位躍升的挑戰分析
由于我國基本國情,必須把數字農業和小農戶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小農戶借助數字農業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因此,數字農業面臨著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相結合,實現小農戶的生態位躍升,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增加其收入的挑戰。
數字農業的建設在一定條件下與小農戶自身情況相互排斥。一方面小農戶作為數字弱勢群體,在數據接收、分析、利用方面能力不足,在數字農業上的技術采納、參與技能弱,難以充分利用數字農業實現效益最大化。小農戶在相當程度上表現為自給自足和排斥市場的特征,技術狀態長期不變,農業生產中因循守舊,缺乏創新,對科學的重視度不夠,農業機械結構不合理,農機設施不夠完善。他們難以得到數字發展的紅利,還有可能被不斷擴大的勞動力市場排斥在外。另一方面,依靠大數據技術資源的數字農業要想得到充分發展和進步,必須依靠高技術、高水平的先進人才,這使得依靠傳統農業的農民無法維持在數字農業中的主體地位。從長期看,數字農業的發展應該是高效率、廣兼容的,而現在卻出現不平衡、不充分、不包容的相斥現象,造成小農戶銜接數字農業發展困難。
2.3?效益陷阱帶來建設成本控制的挑戰分析
從世界來看,美國的規模化精準農業發展模式、日本的集約化智慧農業發展模式都是在信息基礎設施和農業數據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靠資源大量投入驅動的。中國相較于發達國家數字農業發展較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但基于黑龍江省小農戶作為主體地位的現實原因,要警惕數字農業建設的效費比呈現效益陷阱的現象。黑龍江省在小農和土地分散經營狀態下,小規模土地帶來的效益有限,易達到飽和狀態,而大規模、盲目投入技術和建設成本,會使數字農業的技術投入陷入“技術內卷”,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技術的邊際效率不斷下降。其次,效益陷阱會使短時期內難以看到資源投入帶來的成效,部分小農戶出于自身的利益考慮和安于現狀的想法,而不支持、甚至阻礙數字農業建設的推進。
2.4?應用開發滯后帶來推廣應用的挑戰分析
數字農業發展離不開大量應用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來看,黑龍江省墾區的數字農業建設雖在全國有一定帶頭作用,但仍處在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階段,有限的地方政府財力導致數字農業的網絡設施建設、維護不足。如在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環節,對智能設備使用少,農業數據采集系統滯后,發展緩慢。在數字平臺方面,質量安全追溯、物聯網應用平臺的建設更是處在起步階段,前途堪憂。應用的總體豐富程度不能夠滿足于現實的需求,滯后的應用開發使其推廣緩慢,影響了數字農業的現實效能。
另一方面,數字農業的應用開發還需考慮到用戶的實際體驗情況,基于黑龍江省小農戶處于農業主體地位,數字農業應用以知識水平不高、操作技能不熟練的老齡人口為主,應用的便捷程度和畫面簡潔化要做到讓用戶接受的水平。使小農戶實現移動式、一鍵式操作是黑龍江省數字農業應用推廣需面臨的挑戰。
2.5?“數據煙囪”帶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挑戰分析
現階段,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發展雖有提升,但還達不到數字農業建設的要求。從整個農業產業角度來看,農業產業鏈體系各環節銜接不夠緊密,產業鏈條還存在斷層空隙,數字化要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增效賦能。利用大數據支持,實現農業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大大提高農業生產率。
但是“數據煙囪”成為農業產業化的數字化轉型的阻礙。第一,它會導致農業信息碎片化,全產業鏈信息貫通、集成的較少。“數字煙囪”會使得各個農業生產部門各自為政,農業信息資源儲存彼此獨立、管理分散,農業數據采集標準不統一,部門間難以開展有效的農業信息互動和合作,農業資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第二,它會增大數字農業運作的成本,“數字煙囪”使得農業信息壁壘森嚴,各類系統條塊分割、網格分離,整合利用農業信息資源建設開發力度不足,導致大量網絡基礎設施重復盲目建設,一方面使國家重復投入相關資金建設,浪費國家的資源,另一方面,造成重復性物力、人力成本的增加。
3?黑龍江省小農戶背景下數字農業發展對策建議
3.1?適度規模經營,規范土地流轉
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黑龍江省數字農業的題中之義。首先,要規范土地流轉,確保利益共享,打消農民對于土地流轉的顧慮,從而加快規模經營進程。要規范土地流轉機制,維護流入流出雙方權益,建立土地流轉利益共享機制,鼓勵土地入股,經營所得收入按股分配,土地轉入、轉讓雙方風險共擔,利益分成。為了鼓勵農民延長土地流轉期限,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在進行土地流轉后沒有穩定的收入等憂慮,即促進農民轉移就業、適當放松戶籍限制、健全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其次,要建立規模經營風險基金,降低適度規模經營的市場風險,提高抗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規范適度規模經營機制,為數字農業的建設提供土地基礎保障。
3.2?培育新型農民,提升小農參與數字農業的主體地位
數字農業建設的日新月異,加大了對農民發展創新創業的支持空間,因此必須加快培育數字農業領域中的高技術、高水平農民,讓農民轉變思維、大膽融入、學習新技術,以強化農民在數字農業中的主體地位。第一,注重新型農民的培育培訓,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數字農業發展的核心是人才。針對小農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農民進行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遙感等方面的培訓,用“實際、實用、實效”的技術培養一批農村實用性人才,上能響應國家政策和數字農業發展要求,下能對接農村土地和農民實情,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主體。第二,要推動產學研結合,引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單位的優秀人才,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加強科技創新、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技術研發能力的培育,提升科技創新與核心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成果轉化水平。
3.3?控制數字農業建設成本
針對效益陷阱,黑龍江省發展數字農業需注重對建設成本的控制。對于小農戶分散經營的現實,大量投入資源會造成資源浪費,技術難以達到最大效益,因此,資源的投入必須是有效且必要的,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必須要慎重,這就需要以農民的現實需要為根本標準,多加試驗節省成本,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建設。投入的技術要有可持續性,這要求技術的生命周期必須要長,緊跟適應時代和政策的發展潮流,避免無謂的消耗。此外,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可以減少數字農業建設的成本,在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上進行數字化優化升級,避免浪費資源。政府方面應該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保護小農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鼓勵和推動市場進入數字農業的建設當中,通過市場競爭制降低數字農業的建設成本,以保證投入資源的有效發揮。
3.4?加快推廣應用,及時反饋優化
要加強對數字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首先要加快針對小農戶的、方便快捷使用的農業匹配應用的推廣,特別是加快推進數字技術匹配,將應用安裝到手機、電腦上,實現移動式、一鍵式操作。積極引導和鼓勵小農戶這一經營主體使用數字化應用,幫助其破除障礙,并在實踐中發現應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總結,及時反饋其效果,以利于對數字農業的相關應用進行調整與優化,從而形成“反饋-優化”的數字化農業應用體系。其次,增強數智企業在農業配套應用方面的作用,在政府加強引導并給予政策、財力的支持下,數智企業應聚焦畜牧業、漁業、種植業等產業的數字化作業豐富場景,加快對集成、便捷的農業數字化配套應用,助力全省數字農業的基礎建設。
3.5?加強數字農業建設統籌規劃,完善信息共享機制
促進黑龍江省數字農業發展,必須解決“數據煙囪”帶來的農業信息不協調的難題,推進全省農業信息開放共享。首先,要把握和迎合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數字化鄉村振興建設的機會和目標,強化對數字農業的整體規劃,使其在數據支持下的農業產業鏈實現高效的協作。要抓好數據統籌,將全省農業信息資源整合統一匯聚在一個平臺上,提升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打造農業信息開放共享資源平臺,加快各個農業生產部門信息聯動,在統一的數據收集和交換標準的前提下,建立起信息的交流通道,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其次,應加快信息共享的建設,轉變農業信息從“部門私有”到“開放共享”的理念、營造“共享增值”的理念,要盡快完善相關農業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制定農業數據采集標準,建立和完善統一的信息采集、分類、發布、公開和共用等標準,破除部門信息壁壘,為信息資源共享提供制度保證。
參考文獻
[1]劉克寶,畢洪文,李楊,等.大數據在黑龍江省數字農業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農業大數據學報,2020,2(01):2128.
[2]鐘艷東,趙勝雪.數字經濟背景下數字農業發展路徑分析——以黑龍江省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3):1618.
[3]李海濤,傅琳琳,黃祖輝,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多種形式與展望[J].浙江農業學報,2021,33(01):161169.
[4]錢靜斐,陳秧分.典型發達國家農業信息化建設對我國農業“新基建”的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174180.
[5]楊武松.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2,13(02):2729.
[6]韓曉麗.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黑龍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J].黑龍江糧食,2022,(03):1718.
[7]金建東,徐旭初.數字農業的實踐邏輯、現實挑戰與推進策略[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2,43(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