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育強 林港
摘?要:近些年,高校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越來越重視課程思政的建設。如何設置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到專業課程建設中是目前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點與難點。基于工程管理類課程建設,探討思政元素與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法。以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結構課程作為案例,在課程建設中對遵守紀律、杜絕腐敗與創新意識3個思政元素進行分析與探討。研究結論為工程管理專業相關課程在課程建設與思政元素融合上提供參考與支持。
關鍵詞:思政元素;工程管理;課程建設;工程結構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89
課程思政已經成為近幾年高等院校的一個“熱點話題”。所謂的課程思政,就是建立一個以學生為對象,包括教師在內的多方參與的全過程教育管理模式,其特點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各類設置課程之間相互促進并有機結合。2020年5月,國家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應該是德與才的相互統一。在高校中,各類學科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載體與基礎,如何在課程建設中融入或加強課程思政元素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一個重難點。高校教師作為專業課程的負責人不僅需要指導學生清晰地掌握課程知識,還需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課堂是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的一個關鍵地方,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專業課程中是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的一個重要方法。本文以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建設作為研究內容并通過工程結構課程進行案例說明。
1?思政元素與課程體系的結合
工程管理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的專業,學生在修業期間應學習工程項目管理類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接受工程技術方面的實踐與訓練。在工程管理類的課程體系當中,各個課程綜合性強、實用性高、覆蓋面廣、理論與實踐需密切結合。本文將從教師的視角分析專業課程建設與課程思政之間的有機結合。
1.1?教學目標與課程思政相結合
教學目標在課程活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課程教學始終圍繞的核心點。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所期望獲得的成果將通過教學目標來描述。在課堂的實踐當中,課程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課程教學活動。因此,課程目標的明確建立以及教師的堅定實施是專業教育中提升課程“隱性”的優勢與實際教學中促進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的關鍵。工程管理類專業與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下的其他部分專業相類似,具有管理學知識與工科背景的“雙重身份”。結合《綱要》的內容,工程管理類的課程思政內容應結合管理專業課程以及工學類專業課程的要求。例如,應注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的建設。關于課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結合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加強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高校專業課程最終應該以培養出對國家發展、對社會進步以及對行業推進有幫助的現代化人才為目的。因此,課程目標的設置應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國情、專業或行業在國家層面的戰略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問題,始終圍繞加強學生工程倫理道德教育,培養當代大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工程管理類思政課程的目標制定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堅持把學生作為主體,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工程管理類專業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案例分析法,但經典的實踐案例大部分來自西方國家。然而,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模式背后的含義與課程思政存在一定的矛盾點,例如資本家剝削工人利益的“影子”在一些項目管理案例中出現。若不加甄別地全盤引用西方的項目管理案例將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因此,在課程目標制定時,不僅應該考慮專業知識,還需要識別與回避西方不利文化的滲透。目前中國也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工程項目,將西方的經典理論與中國優秀的建設項目結合作為案例教學是可行的。第二,加入批判性思維,增強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高等院校在課程培養體系中不僅需要考慮學生是否掌握課程核心內容與專業知識與技能,還應該要求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課程建設中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十分重要。工程管理類專業具備管理學的背景,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專業技能的訓練,也應該關注學生在課程培養后是否達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對管理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課程指導中,應該有計劃有安排地組織學生對包括課程案例在內的一些方法論與現象進行批判分析,在批判過程中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求真”。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不可完全規避西方的理論,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的根本點在于提高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以及堅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2?教學方式與課程思政相結合
課程思政建設具有高度整體性與復雜性,教師在教學方法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課程思政在教學活動中推進困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學方法設計無體系。案例教學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能夠將復雜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工程技術類的問題例如計算公式的應用與人們現實生產中的例子結合起來,幫助學生了解理論知識的內在機制。但內涵單一,思政元素重復的案例教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效果并不明顯,也無法系統地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碎片化、分散化的思政元素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實現課程思政的建立。第二,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不以學生為主體。事實上,教師與學生二者在教學活動中都是專業課程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因素。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控制著課程思政在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盡管教師能出色的發揮自己作為課程活動主導者的作用,但只關注思政內容的“輸出”,忽略學生的“接受”也無法建立有效的課程思政體系。從實踐中看,優秀的教學質量與育人成果是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結果。因此,在課程教學活動中,專業教師應當嚴肅對待學生認知規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2?思政元素的設置
本文以工程結構課程作為案例分析進行課程思政建設說明,其思政元素分別為遵守紀律、杜絕腐敗與創新意識。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將遵守紀律元素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是可行的方法。以工程結構課程為例,該課程部分內容會在實驗室與計算機室進行。實驗室常見的違規現象有學生不按要求的穿著與觸摸禁止觸碰的儀器等,而在計算機室常見的不良現象為學生吃刺激性氣味的食物以及下課后“凌亂不堪”的現場。針對道德修養這個元素對學生進行強調說明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應采用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強調遵守紀律的重要性,提高學生道德修養,應對遵守和維護實驗室規章制度的學生給與褒獎,對違反實驗室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處罰。只有獎懲結合,并通過教育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利弊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思政教育的建設。
關于杜絕腐敗,其要點在于將課程的內容與工作實習相結合。工程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良好,一般在大學三年級以上就具備實習能力,并能夠進入到單位實習。但從校園到社會的轉變也是學生意識與自控能力薄弱的時期,學生在面對行業不良現象時可能會出現意志不堅定的情況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課程思政教育能防患于未然。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應多次、嚴肅地強調可能發生的腐敗問題,并有意識地告知學生相關的后果。通過對將腐敗問題的識別融入到課程教學目標中,引導學生尊重工程質量與嚴守法律法規,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
創新意識的提升應從兩個層面進行:教師層面與學生層面。通過教師的創新意識來帶動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教師的創新意識可以從教材選用與教學方法優化兩個方面提高。經典教材是教師喜愛的教學資料之一,但將經典教材作為唯一參考資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教材的選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的創新意識。以工程結構為例,近幾年出版的教材不僅在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等章節內容中采用了最新的規范要求,而且對裝配式結構等新技術的介紹也有更深入的探討。因此,本文鼓勵工程管理類專業的專業課程使用近三年出版且同行使用的教材。此外,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應該有創新意識。對于抽象的圖例,例如“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的章節中出現的二維圖形,目前常用的教學方式是多媒體展示與黑板繪制相結合。這種方法有一定局限,例如教師繪制費時費力且受力過程不直觀。因此,利用三維建模軟件進行受力分析展示能較好地解決學生“看不懂”的問題。在學生層面,教師利用三維建模技術顯示受力構件并展示構件的受力過程,學生在觀看模型的過程中感受到技術創新的優勢并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提高創新意識。在本次研究中,工程結構課程的構件三維展示與授課可以采用Revit或者Tekla軟件進行。此外,學生的創新意識還可以通過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或參與教師的課題來提高。教師應重視學生與自己科研項目的結合以及學生的學科競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并指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或比賽,以項目或比賽為驅動,以賽促學,提高學生創新意識與專業能力。
3?思政建設不能脫離專業課程教學
課程思政建設與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融合的重點在于設定的思政元素、課程教學目標以及課程教學方式三者的有機結合。為了更好地在教學活動中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課程思政元素需在教學目標制定時結合課程專業知識進行設定。在以往的課程思政建設中,思政元素、思政內容與專業課程知識“分離”,即課程由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兩個獨立的部分組成。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教學質量無法保證,預期教學目標難以實現。獨立的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需要完整表達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對于教師來說,新加入的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課程講授之間的時間關系難以把控,導致原本制定的教學內容可能無法完成或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次,獨立的課程思政內容與課程專業知識的匹配度低。當課程思政元素未在課程目標制定時加入,而后新增的思政內容可能無法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獨立的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課程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無法清晰地理解各個思政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這將導致教學質量與學生滿意度的雙重下降。因此,思政元素的選取與設定需要基于專業本身以及專業課程兩方面的內容。專業課程的思政內容建設具有系統性,是學校或院系、教師以及學生等多方參與的事項。除了學校或是院系給與的支持和理解外,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人之一應該加入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參與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討論,鼓勵學生思考提出學生視角下的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意見,并讓其在學到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明白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課程思政元素可以根據各章節的主要教學內容適當調整,但應作為各個章節中的其中一個教學目標。
4?結語
針對專業課程建設中思政元素融入的問題,本文探討了思政元素與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相結合的方法,并以工程結構課程為例,分析了遵守紀律、杜絕腐敗與創新意識3個思政元素。本文強調了思政元素的設定應該基于專業與課程,在課程目標制定時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考慮了思政元素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給專業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教師作為專業課程的主導人,應在思想態度與專業能力上與時俱進和自我提高,將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做到“立德樹人,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強根榮,施仁信,王海濱,等.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11):4.
[2]吳寒斌,高虹.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文化理念與基本原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10):152155.
[3]莫雷,溫忠麟,陳彩琦,等.心理學研究方法[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顧雷雷.思政元素融入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教學探索——以“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教學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0):6.
[5]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Z].2020.
[6]林鑾珠.“薪酬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10):7174.
[7]王芳,張志強.融合BIM技術的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優化與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6,5(1):155157.
[8]王勤香,李歡.專業基礎課程“水力學”思政元素挖掘與教學融入探討[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0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