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摘?要:為了滿足企業對實務性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社保專業教師開始注重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并積極運用專業實驗課程,強化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的教學體系應用。文章通過對社保專業學生專業實驗課程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得出了學生專業實驗課程的學習效果及存在的問題,并在協同育人機制的基礎上,了解企業端對社保人才的需求特點后優化專業實驗課程,最后提出了進一步通過協同育人機制提升專業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協同育人;實驗課程;評價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41
0?引言
為了促進高校人才培養供給側和企業需求側在人才的結構、質量、水平上有效平衡,避免人才供求“兩張皮”的問題,2017年,國務院通過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達到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等有機銜接。校企協同育人是產教融合的有效方式,通過讓企業參與教育,使教育能更好地服務社會,這也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由于大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課程較多,缺乏整塊的時間和精力去企業實習,實驗課程通過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將理論知識更有效地應用到實務案例中去,成為了培養學生實務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校企合作,了解企業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實驗軟件開發,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融合理論知識并一同設計到實驗操作環節中,這樣,試驗課程毫無疑問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務結合,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社保養老金規劃實務實驗課程正是秉承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基于充分調研后進行軟件開發,力求通過實驗軟件平臺為專業教學體系提供較為完整的實驗功能支持,通過養老金的實務測算,讓學生通過真實案例進行養老金規劃的制定,這一人才培養設置符合中國老齡化日益深化背景下的市場用人需求,為了不斷提升實驗課程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問卷調查了學生課程學習的學習效果,并對問題進行分析。
1?專業實驗課程學習效果評價
為了提升我校社保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水平,專業教師在不斷拓展課程創新和完善的路徑。一方面通過專業實驗課上學生的問卷調查、訪談,了解各專業實驗課授課的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對市場相關用人單位的調研,了解本專業實驗課的內容以及人才培養是否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契合,以此了解本專業實驗課程對人才培養的效果和作用。
1.1?學生對實驗課程的滿意度情況
本校社保專業養老金規劃實務課程正是結合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以及金融機構對養老金實務人才巨大需求的現實,在融合我校金融特色的辦學定位的基礎上進行的課程軟件開發,其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我校社保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該課程目前已開設了兩個周期,為了進一步評價課程效果,授課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課程評價的問卷調查(見圖1、圖2)。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兩屆學生對這一課程的滿意度水平都較高,選擇“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為均為零。其中2018級學生非常滿意的比例占714%,比較滿意的比例占179%,滿意的比例為107%。2019級學生選擇“非常滿意”的比例進一步上升,達到769%。
1.2?實驗課程收益
圖3是2018級和2019級學生對養老金規劃實務課程各類收益的比例,可以看出,兩屆學生的總體課程收益都呈現出較高的比例,尤其是2019級學生的課程收益在2018級的基礎上又上升了一個臺階,這與前面2019級學生的課程滿意度高于2018級的評價結果是相一致的。從具體指標來看,2018級學生選擇“實務性強”的比例高達964%,在五個指標中比例最高。說明該實驗課的確讓學生學到了以往理論課程較少涉及的實務性內容,在將學生培養成理論素養兼具實務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19級學生選擇“實務性強”的課程收益也是五個指標中最高的,雖然比2018級降了兩個百分點,但“應用型強”這一指標上升了32個百分點,考慮到這兩個指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認為,2019級學生在實務性、應用性方面比2018級有著更高的課程收益評價。此外在“可操作性強”的課程收益評價中,2019級學生也達到了923%,相較于2018級的893%有了較高的提升,說明優化實驗步驟后實驗的可操作性確實有所加強。此外,課程的“趣味性”和“知識的復合型”的課程收益占比也均有所上升。
2?專業實驗課程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在本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及課程要求:
2.1?課程較難,計算量較大
由于本課程主要是以情景案例的形式對個人養老金的供求及缺口進行測算,并在此基礎上給出彌補缺口的最優可行性養老金規劃方案,的確存在一定難度以及較大的計算量。因此,兩屆學生在面臨的學習問題的選擇中很多都選了這兩點(見圖4)。2018級學生中,有4285%的學生認為課程實務的計算量大,393%的學生認為課程內容較難。經過課程軟件計算環節的調整,2019級學生反映計算量大的比例下降很多,只有231%,但認為課程較難的比例沒有大幅度下降,仍然有385%的占比,主要是因為實務課程的應用與之前學習的理論課程有密切的關系,倘若學生對理論知識沒有學透,會影響實務課程的應用,加之實務課程是在理論課程后幾個學期上的,有可能造成理論知識的部分遺忘從而導致實務操作較難,且本實務課程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如除了有養老保險的知識外,還需掌握經濟金融、財務管理、養老服務等方面的知識,這也增加了課程的難度,但同時反映了該課程的多元知識體系的應用,可以為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案例時間緊
從圖4可以看出,有357%的2018級學生和307%的2019級學生認為在實務案例完成的過程中時間比較緊,影響實驗進度。這主要還是與課程內容有一定難度、計算量大相關,部分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太好的學生不能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可見,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并不是“兩張皮”一樣不相干,而是存在著緊密聯系,理論課程的知識在實驗環節得到驗證,而實驗課程的操作和應用則需要以扎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因此,在今后的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必要與理論課程做好學期間的銜接。在實驗課程開始階段也應注意幫助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回顧與復習。
2.3?實務案例的場景需進一步優化、可視
從圖4可以看出,2018級學生中有214%的比例認為實務案例場景需進一步美化,經過實驗環節優化改進后,優化了案例場景,豐富了案例的內容,如在養老護理需求中增加了不同級別的護理,這樣學生的選擇不同,護理的費用計算則不同,大大提升了案例的多維場景,不同學生小組的選擇不同,計算的結果和養老規劃方案的選擇也有差異。因此在改進后,2019級學生認為場景不夠豐富和美觀的比例下降為192%。
2.4?團隊配合度有待加強
圖4顯示,實驗課中的小組作業完成的質量不高,有36%的2018級學生認為組內團隊成員就實驗項目的完成缺乏高效的配合與協作,雖然經過了小組成績評定的修正,但2019級學生認為這一問題存在的比例仍達到307%。由于小組案例中的計算量較為復雜,如果缺乏合理的分工與配合,既不能保證小組案例的高效完成,也讓“搭便車”的學生不勞而獲。因此,今后在案例評分中應設計不同的分工任務,每個學生認領一個任務,老師將根據每位學生任務完成的質量給予評分,以便避免學生“搭便車”的現象。
3?專業實驗課程完善的創新路徑
3.1?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實驗課程質量不斷提升
雖然企業追求的是利潤,學校追求的是人才培養質量,但二者并不是完全不同的平行組織。因為學校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社會,而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源于高校培養的人才,這就讓兩個看似不同利益的主體擁有了共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可見建立和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打通校企之間的天然壁壘,使學校人才培養向企業后延、企業人力資源向學校前伸,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
進一步促進產教融合的力度,實現實習基地、軟件公司等企業技術人員與院系教師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方案、實驗教學體系、實驗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等內容,共同制訂校企協同育人新方案,使學生在掌握社保領域專業基本理論與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成為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較高實踐能力的勞動與社保領域的卓越人才。
3.2?以提升學生社保實踐能力為目標,聘請企業導師共擔實驗課程教學工作
今后院校應以提升學生社保實踐能力為目標,聘請企業導師共擔實驗課程教學工作。企業導師具有豐富的社保實踐經驗,具備開展學生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復雜的勞動與社保相關問題的能力。
3.3?打通各實驗環節,形成不斷提升學生理論及實務能力的有效閉環
實驗課程涉及的課程環節較多,包括課內與課外,課前與課后,因此要打通各實驗環節,以提高授課效率。隨著專業授課內容不斷豐富,不斷與社會實踐結合,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現實也是新時代下實驗課程的新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專業實驗課程不僅僅是一種實務操作,還要求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結合案例實際形成善于思考、不斷探究的學習品質。
3.4?構建跨學科綜合實訓平臺
社會保障是一個跨多個學科領域的專業,雖然專業屬性屬于公共管理,但涉及財稅、金融、保險、人力資源管理等諸多學科領域,這也要求在建設專業實驗平臺時要本著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宗旨,融入相關學科、專業的知識內容。此外,近年來,大學生層面的各類就業創業的相關競賽較多,學生的參與熱情也較高,我校社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也有創業相關的理論課程,通過實驗課程還應將跨學科綜合實訓與相關競賽相結合。同時,利用跨專業知識點的嵌入,既能夠為本專業學生掌握復合型知識提供保證,又能為其它相關學科專業的學生作為選修實驗課提供可能和便利,形成跨學科綜合實驗平臺。
實驗教學與校企協同育人是大學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等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靈,甘益慧,馬莉,等.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的網絡類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現在計算機,2017,(10):35.
[2]霍炬,于為雄,李琰,等.新形勢下高校實驗室校企合作建設模式研究[J].實訓與實驗探索,2020,(2):56.
[3]任瑞波,周浩,趙品暉,等.地方應用型大學交通類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基于科教融合、協同育人背景[J].大學,2020,(11):116117.
[4]馮曉麗,康海燕,孫立銳,等.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下的集成電路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大學,2022,(8):113115.
[5]熊文淵,阮堅,王小燕,等.以“互聯網+實驗教學”深化校企協同育人的路徑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8):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