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然
摘?要:在我國小康社會全面建成之后,國內的經濟從之前的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總體要求。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明確提出了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求,2021年中央1號文件中也明確提出要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在我國全面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形勢下,水庫移民安置規劃質量的提升對于鄉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本文在簡單分析水庫移民安置工作面對全新發展形勢的前提下,針對水庫移民安置工作在規劃思路、規劃邊界、補償政策體系方面出現的問題,根據基本的原則要求提出了針對性解決對策。
關鍵詞:水庫移民;安置規劃;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17
根據我國水利部門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經修建完成了水庫數量超過98,000座,由此帶來的水庫移民數量累計超過了2,400萬人。在我國改革開放工作持續深化的背景下,政府部門針對水庫移民出臺了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移民安置工作可以由地方政府通過前期的經濟補償以及后期的產業扶持等多項措施,進一步改善移民安置區域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隨著目前我國水庫工程逐漸向高山地區發展,工程征地和移民規模增加趨勢將會有所減緩,但總體的移民規模依舊較大。我國的水庫移民安置工作因為綜合受到不同區域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為數量十分龐大,整體的搬遷安置任務較為艱巨。故此,本文探討了我國水庫移民安置規劃質量提升的策略,為后續我國水庫工程建設中的移民安置規劃工作發展提供參考。
1?水庫移民安置工作面對的全新發展形勢
一是我國水庫移民安置工作出現全新的特征。現如今,水庫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始終面臨著移民安置工作缺乏土地資源的問題,尤其是在我國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的背景下,這一問題變得越發明顯。在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影響下,水庫移民安置的方法也出現了明顯的多元化特征,比如我國云南省實施的是農業安置逐年補償安置、第三產業安置等多種方法,在各個省市的具體工作實踐中,一般都會使用城鎮化安置、社會保障安置兩種方式。前者是農村地區的移民進入城鎮地區安置,土地資源調劑的數量相對較少,以小城鎮的發展區位優勢為基礎,將其從傳統的農業從業人員轉變為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社保安置則是目前我國水庫移民安置工作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因為水庫工程建設導致農民在失去土地資源之后,不再為其配置對應的生產資料,而是需要將其納入到養老這類社會保障體系中,確保移民在達到既定的退休年齡之后,可以定期領取對應的保證金。
國內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水庫移民安置的要求逐漸提高。在黨的十九大之后,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便成為“三農”問題解決的有效對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歷史任務。水庫移民一般都是以農村地區的移民為主,包括了農業、農村和農民等多種問題,移民安置規劃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貫徹實施的必然要求。
2?水庫移民安置工作出現的問題
2.1?規劃思路尚未及時更新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全新的形勢和矛盾提出的促進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對策,在2021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要求,國家也對土地產權、戶籍等各項制度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對于我國的水庫移民安置規劃同樣也提出了收益方式創新以及利益共享等方面的要求。當下我國水庫移民安置規劃工作始終遵循國家與地方政府出臺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程規范要求,移民安置規劃相應的法規政策和規范條款的調整帶有明顯的系統化以及長周期特征,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相比明顯落后。比如,我國的《水電移民規范》從1996年規范調整為2007年規范,并且在2017年之后開始修編全新的規范,每一次的行業規范調整都跨越了10年左右的時間,將會明顯出現新規范發布之后無法有效解決新問題的情況。總體而言,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全新形勢和要求下,移民安置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規劃設計的理念和思路必須要結合經濟社會的發展進行調整以及更新。
2.2?部分規劃邊界模糊
現如今,我國水庫安置規劃使用的生產安置方法是以逐年貨幣補償安置為主,但卻并未在國家層面形成統一的政策,不同地區在補償的對象標準、期限和兌付方式方面均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此外,安置規劃中的養老保障安置方法與國家統一的社會保險體系存在著脫節發展的現象,繳費和領取的標準、資金渠道等方面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導致養老保障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水庫工程移民和地方政府都希望能夠對水庫資源的開發成果進行分享,這也意味著安置規劃方式的創新已經成為我國當下移民安置規劃工作必須要考慮的真實問題。
從我國水庫的搬遷安置工作看來,目前現有的規范尚未針對遠遷移民的具體界定原則以及建設征地范圍外的實物調查范圍和內容給出明確的細化要求,使得不同地區和項目在移民建設征地范圍外的實物指標調查的原則范圍、內容等方面均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很容易引發水庫移民之間的相互攀比,從而威脅到當地經濟社會的健康穩步發展。
2.3?補償政策體系有待完善
在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下,移民原有的物權結構也在快速發生改變,宅基地用益權出現了顯現化特征,而土地承包權也被賦予了明顯的資產收益屬性。目前我國的水庫工程開始逐漸向我國知名的大江大河上游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延伸,意味著不同區域的水庫移民收入構成以及安置需求產生了明顯的變化,諸如林下資源的新增以及民族儀式的補償和宗教信仰網絡恢復等是目前移民安置規劃中居民產生的全新需求。集合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出臺的有關水電開發利益共享方面的政策文件不難發現農村移民的宅基地處理方式要求各級政府不斷進行創新,結合當地的真實發展狀況形成完善的激勵方案,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添置有關移民安置的激勵補助措施,對于民風民俗設施和宗教活動場所不斷進行完善,意味著我國的移民安置規劃必須要結合新形勢下的政策體系不斷進行調整。
3?水庫移民安置工作在新形勢下的工作原則
一是各級政府需要始終堅持開發性的移民原則,要求對于移民經費統籌進行規劃使用,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促進移民區域的經濟發展,利用多種渠道和多種產業形式對于水庫移民科學進行安置,真正實現移民安置區域農民群體快速致富的目標。
二是需要始終推行移民資金切塊包干和限額規劃原則,各級政府需要實行移民任務和移民資金完成雙包干的制度,避免移民補償持續投資的現象。
三是需要始終堅持國家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在進行水庫移民安置規劃編制工作時,需要科學利用我國政策體系的優惠,并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在堅持自力更生原則的前提下,對于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科學地進行協調。
四是地方政府需要科學處理移民安置與水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做到二者同步發展的同時,確保移民安置規劃能夠納入當地的經濟發展規劃體系中。
五是移民的遷移進度需要和資金安排實現遠近結合,移民進度需要與水庫工程的建設進度緊密結合。
4?水庫移民安置工作在新形勢下的工作對策
4.1?工作規劃思路的現代化調整
以目前我國移民安置規劃存在的問題看來,在我國從全面小康逐漸轉變為全面現代化經濟社會的全新發展形勢下,各級政府需要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的發展理念作為基礎,對于移民安置規劃理念和思路科學進行調整。
一是需要建立移民中心的規劃理念。地方政府需要始終遵循提高移民群眾的獲得感這一基礎要求,從內心深處理解移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現出明顯的多層次化特征,將當地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和水庫移民工作有效融合,確保水庫移民和當地民眾能夠享受同等質量的公共服務。
二是需要以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為基礎,形成切合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地方政府需要在制定移民政策的環節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地方政府在制定和修訂移民行業規范時,需要添加有關產業發展規劃的相關內容,而在制定有關項目移民的安置規劃時,需要結合當地的真實狀況形成對應的產業發展規劃以及具體的工作措施。地方政府需要在實施移民安置工作時,針對各個行業的技術和資金不斷進行整合,確保移民之后的產業能夠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
三是促進移民安置規劃的精準化發展。地方政府需要以現存的移民安置規劃政策體系作為出發點,出臺有關移民規劃和實施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文件以及釋義,最終形成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精準化操作細則。此外,地方政府需要以移民信息精準采集作為出發點,確保移民安置規劃的目標和標準能夠科學制定。
4.2?安置方式邊界條件的完善
一是逐年貨幣補償安置政策的統一制定。為了保證逐年貨幣補償安置政策能夠在我國不同區域的水庫移民安置工作中逐漸推廣應用,全面發揮其作用,國家政府需要從宏觀層面對逐年貨幣補償政策方法的合法性以法律條款的形式給出明確的規定,并以最快的速度出臺有關這一方法的適用范圍、補償對象補償標準等方面的政策要求,為政策的實施提供明確的標準要求。
二是促進移民養老保障和社會養老保障之間的銜接發展。規劃水平年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因為水庫工程建設產生的移民可以自愿選擇進行社會養老保險安置,要以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建立促進城鎮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定,各項參保費用需要由項目法人全部納入到移民安置規劃中。
三是促進資產收益扶持安置方法的創新。當地政府需要針對資產收益扶持這些方法不斷進行探索和發展,用以解決當地環境容量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強化移民收益的可持續性,將土地補償費入股分紅和土地入股等安置方式逐漸進行探索應用。
4.3?補償政策體系的持續完善
考慮到移民安置規劃原本使用的標準規范無法完全與安置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進行匹配。各級地方政府需要在持續完善補償政策體系的前提下,以現有標準作為基礎保障移民安置規劃能夠完全符合經濟社會在全新發展形勢下的聚集要求,保障移民安置目標與當地的發展保持同一水平。
一是持續完善農村宅基地的補差政策。對于面積明顯超過新址規劃宅基地面積的,需要嚴格按照二者之間的面積差值對于農村宅基地的差價補償進行計算,補償單價可以結合地方的相關規定,如果地方政府尚未出臺統一規定,則需要以農村原宅基地所處區域的統一年產值以及綜合地價與移民安置點新址的場地平整費用單價之和進行計算。
二是持續完善安置激勵措施。各級地方政府可以將市政工程的搬遷激勵和補助措施作為基礎,綜合考慮水庫工程移民實施項目的工作經驗,對于安置激勵費用實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適用范圍等逐步進行探索,形成有關測算方案和方式等方面的明確制度規定要求。
三是持續解決我國少數民族移民安置問題。考慮到我國少數民族水庫工程在建設中會產生有關民族信仰和宗教活動等多方面的問題。在房屋補償補助環節,各級地方政府不僅需要將房屋重置價格進行考慮,同時也需要根據少數民族區域的整體居住特征和建筑風貌要求形成有關民族宗教設施和風貌打造的補助測算辦法,對其具體的費用構成不斷進行細化。此外,水庫移民搬遷需要和當地的寺廟搬遷安置方案進行統籌銜接,確保移民信仰和寺廟網絡能夠同步恢復以及發展。此外,中央政府需要考慮我國少數民族區域腹地在收入結構和宗教信仰網絡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需要對移民安置工作及水庫工程產生的社會影響范圍科學進行鑒定,對于該項工程建設帶來的社會影響進行評價,科學地利用幫扶措施有效削減水庫工程建設產生的各種消極影響,確保我國的水庫工程建設可以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移民安置工作也不會對居民原有的生活水平帶來負面影響,促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化實施。
5?總結
在2021年中央1號文件出臺之后,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在這種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水庫工程移民安置規劃也成為各級地方政府關注的重點內容。但實際上,我國各個地區的水庫移民安置工作,因為受到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宗教信仰和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規劃思路更新不夠及時,規劃邊界模糊以及現有補償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的問題。各級地方政府需要在綜合考慮我國中央政府有關水庫移民安置規劃總體標準文件要求的前提下形成以移民為中心的科學規劃體系,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針對現有補償政策不斷進行調整,配合安置方式邊界條件的持續完善,確保移民安置工作能夠與當地的水庫工程建設基本保持一致,提高移民安置之后的生活質量以及收入水平。
參考文獻
[1]蔣建東.基于高質量發展的水庫移民安置規劃體系探討[J].人民長江,2022,53(07):232236.
[2]羅海波.水庫移民安置規劃質量措施研究[C].2022工程建設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2022:115119.
[3]李致慶.跳蹬水庫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與完善分析[J].低碳世界,2021,11(12):118119.
[4]金培鑫,李洪鮮.水庫移民安置規劃方案探析[J].水利科學與寒區工程,2020,3(05):150152.
[5]馮雪.水庫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工作探討[J].智能城市,2020,6(14):7980.
[6]韓曦,白靜.保豐水庫建設地質災害影響區移民安置規劃[J].水電與新能源,2017,(0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