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爽 黃瓊



摘?要:本文基于社會資本互惠交換理論,以2017-2019年深交所596家創業板企業的面板數據為樣本,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中介變量,探究政治關聯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機理。研究發現:企業家政治關聯對企業數字化創新和技術創新績效均有正向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有正向影響,數字化轉型在企業家政治關聯和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
關鍵詞:政治關聯;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績效;中介效應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33
0?引言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了創新發展的“三步走”目標。“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如何提高該績效成為熱點問題。如今,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時期,政府在資源分配過程中仍處于主導地位。企業家通過建立與政府間的關系,形成政治關聯,企業家能更好理解和把握國家發展政策動態,調整創新決策。因此,政治關聯也可以被視作一種資源。
學界對政治關聯這一具有配置功能的資源能夠對其他資源的獲取產生影響已經達成了共識,但就企業家政治關聯如何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并未統一,因而展開思考:第一,企業家政治關聯能否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起到正向的激勵效果。第二,企業家政治關聯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內在機制又是如何表現的?為此,我們采用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為中介變量探究企業家政治關聯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作用。為更好聚焦政府與企業的雙邊關系,而非以往政府單方面影響企業創新行為,本文基于社會資本理論中互惠交換原則,從雙向交換的視角分析企業家政治關聯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
1?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企業家政治關聯與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
由于我國國情的特殊性,政府在資源分配中仍發揮著主導作用,企業家在制定戰略時希望通過建立起政治關聯獲得更多先發優勢。企業永葆競爭優勢的唯一路徑是創新,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創新更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創新績效是表征創新程度與效果的重要指標,包括技術創新的產出績效和過程績效兩種類型。
學者們就企業家政治關聯對創新的影響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依據社會資本理論,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政治關聯所代表的企業和政府之間建立的非正式、隱性的聯系,成為了企業獨特的社會資源。施定國等通過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對高校科技支出及專利產出的影響,發現政治關聯型企業能夠獲取政府提供的技術創新所需資源進而提高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研發水平。蔡地等通過實證分析指出,政治關聯能夠提高小型民營企業對于創新活動的投入與產出,進一步提升創新活動參與度,推動技術創新。羅明新等在研究中發現,政治關聯會造成企業的依賴性,使企業創新意識被束縛,無法對企業創新績效產生積極作用。
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還處在深化改革階段,具有政治關聯的企業可以依靠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使企業可以把握技術創新機會,提升企業績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企業家政治關聯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相關
1.2?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中介作用
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我國增強企業生產力與創新活力的重要抓手,為實現傳統產業轉型提供了發展機遇。具有政治關聯的企業能夠更多得到政府的幫助:一方面,這些企業對政府政策關注更多,進而調整戰略,獲得更多資源,促進數字技術嵌入。另一方面,基于社會資本理論互惠交換原則,政府會選擇更貼合政策目標的企業以實現對GDP的增長速度的追求。企業家為了企業效益努力與政府保持聯系,盡力維系政治關聯水平,貼合政府政策。因此認為企業家政治關聯會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產生正向影響。本文提出假設2:
H2:企業家政治關聯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有正向影響
目前,數字經濟為企業帶來新機遇,通過數字化轉型,一方面,企業能夠降低日常經營活動的成本。通過簡化管理過程以提高運營效率,使企業更好集中于技術創新。另一方面,數字化轉型有利于體現價值發現和價值創造的創新驅動意涵,推動技術創新績效提升。為價值發現與創造帶來貢獻。因而,研究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相關。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3:
H3:企業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有正向影響
隨著經濟發展,一昧維持原狀只會讓企業走向末路,因此組織變革成為了企業應對復雜環境的必要舉措。政治關聯能為企業帶來支撐組織變革所需的發展資源,助力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通過調整企業戰略布局、改變研發部門結構等行徑提升組織創新效率,數字化轉型成為組織變革的重要抓手。依照上述分析,企業家政治關聯對數字化轉型形成影響是在創新績效改變之前,數字化轉型在企業家政治關聯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之間起著傳遞的作用。因此,提出假設4:
H4:企業數字化轉型在企業家政治關聯和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2?研究設計
2.1?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2017-2019年中國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創業板推動中小企業成長,且創業板的上市企業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因此,本文從國泰安CSMAR數據庫獲取對應數據,并以創業板上市企業的企業年報、新浪財經和同花順網站作為補充;政治關聯數據主要根據新浪財經中董事長的個人簡歷進行手工整理得出。本文剔除了無需創新活動也可以持續經營的公司。此外,為保證研究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剔除如下樣本:(1)ST、*ST類樣本企業;(2)三年間專利申請數為0的企業;(3)存在缺失值的無效樣本。共得到596家上市企業合計1782個樣本觀測值。
2.2?變量選擇和說明
(1)被解釋變量:技術創新績效(IP)。專利是技術創新的重要成果,由于專利申請到授權之間存在時間差,本文采用各上市企業年發明專利申請數加1的自然對數衡量企業技術創新績效。
(2)解釋變量:企業政治關聯(PC)。本文研究對象為創業板企業,其中大多數企業為中小企業,其董事長大多控股比例較高。本文對創業板上市企業的董事長簡歷進行0-1編碼,具體編碼條目為:a.是否有政府部門工作經驗(含軍隊等)b.是否在政府部門擔任過處級以上領導崗位(軍隊為團職干部以上)c.是否擔任過“兩會”代表d.是否獲得過以下政府頒發的獎項(各省市縣級勞模、先進個人、優秀企業家、三八紅旗手等)。依據編碼條目,符合上述任意一條對應的董事長編碼為1,否則編碼為0。
(3)中介變量:企業數字化轉型(DT)。年報中關鍵詞匯的用法與頻次能反映企業的戰略特征和未來展望,本文參考普遍做法,采用年報中數字化相關詞語的出現頻次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
(4)控制變量:本文依據需要選取了企業規模(SIZE)、企業年齡(AGE)、股權集中度(LS)、所在地域(AREA)。
2.3?模型
本文旨在研究政治關聯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中介作用。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P值為0.323,表明接受原假設,故可采用面板隨機效應模型檢驗假設。主效應模型與中介模型如下所示:
IPi,t=α0+λ0∑Ctrlsi,t+εi,t(1)
IPi,t=α1+β1PCi,t+λ1∑Ctrlsi,t+εi,t(2)
DTi,t=α2+β2PCi,t+λ2∑Ctrlsi,t+εi,t(3)
IPi,t=α3+β3PCi,t+β4DTi,t+λ3∑Ctrlsi,t+εi,t(4)
其中IPi,t是企業i在t年的專利申請數量情況,PCi,t是企業i在t年是否具有政治關聯的狀態,如果企業i在t年具有政治關聯,取值為1,反之則為0。Ctrlsi,t為一系列的控制變量,包括企業規模、股權集中度、企業年齡、所在地域。εi,t為隨機擾動項。β0是主要關注的系數,若β1顯著且大于0,則表示企業政府政治關聯與企業創新績效正相關。
3?實證分析與結果
3.1?描述性統計
3.2?回歸結果與分析
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模型2顯示政治關聯與技術創新績效的回歸系數為0.067,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成立,表明政治關聯能夠正向影響技術創新績效,假設1成立。模型3顯示數字化轉型對政治關聯的回歸中,政治關聯的系數值為1.521,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說明政治關聯正向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假設2得證。模型4表明數字化轉型與技術創新績效的回歸系數為0.003,表明數字化轉型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假設3得證。綜合實證結果表示,數字化轉型在政治關聯和技術創新績效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設4得證。實證結果進一步說明,政治關聯可以通過企業數字化轉型來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提升,數字化轉型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4穩健性檢驗
4.1?更換控制變量的測度
為避免控制變量的影響,本文采用赫芬達爾指數來替代股權集中度的測量。重復上述步驟,結果依然穩健。
4.2?更換模型
因變量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中16.9%的數據值為0,中介變量企業數字化轉型為22.7%。本文采用負二項回歸進行檢驗,結果依然穩健。
4.3?擴大樣本容量
為進一步聚焦創新型行業,本文剔除了無需創新活動也可以持續經營的公司。為避免研究結論是局部特異樣本的結果,在此選擇保留。重復上述步驟,結果依然穩健。
5?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社會資本理論,對企業政治關聯、數字化轉型、企業技術創新績效三者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1)企業政治關聯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具有正向影響;(2)企業家政治關聯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正向影響;(3)企業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具有正向影響;(4)數字化轉型在企業政治關聯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關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本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就影響路徑及作用機理而言,本文開辟了一條新的主效應的影響路徑,打開政治關聯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的“黑箱”。第二,本文采用了較新的數據進行分析,反映了政策動向下的企業創新新態勢。
本研究對于創業板企業數字化轉型及相關的政府管理的啟示體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高成本的數字化轉型環節,需要強化企業創新空間。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促進效率為0.003,表明數字化轉型對技術績效影響較小,因此要強化企業創新空間。
其次,加強過程的監督與反饋,提升政府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上的投入產出比,持續釋放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數字化轉型質量。
最后,在政府為主導的環境下,企業要爭做出題人。通過加快新舉國體制建設,促進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與政府調控“看得見的手”兩手的協調性,加速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本研究仍有局限和不足:本文采用0-1變量衡量企業政治關聯情況,而各企業的政治關聯程度是不相同的,未來將考慮使用累加的連續變量。
參考文獻
[1]Hagedoorn?J,Cloodt?M.Measuring?innovative?performance:?is?there?an?advantage?in?using?multiple?indicators?[J].Research?policy,2003,32(8):13651379.
[2]施定國,徐海洪,劉鳳朝,等.政府科技投入對高校科技支出及專利產出的影響[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6(23):192195.
[3]蔡地,黃建山,李春米,等.民營企業的政治關聯與技術創新[J].經濟評論,2014,(2):6576.
[4]羅明新,馬欽海,胡彥斌,等.政治關聯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研發投資的中介作用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3,31(06):938947.
[5]王海軍,馮乾.互聯網金融的演進軌跡:學術論爭與當下實踐[J].改革,2015,(9):142150.
[6]何帆,劉紅霞.數字經濟視角下實體企業數字化變革的業績提升效應評估[J].改革,2019,(04):137148.
[7]王鳳彬,鄭騰豪,劉剛,等.企業組織變革的動態演化過程——基于海爾和IBM縱向案例的生克化制機理的探討[J].中國工業經濟,2018,(06):174192.
[8]安家驥,狄鶴,劉國亮,等.組織變革視角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模式及路徑[J].經濟縱橫,2022,(02):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