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冬
信息化教學不僅可以助力體育課堂更加科學化,還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效率,創建科學課堂。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普及任重道遠,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學校要加強自身硬件設施建設以及教學資源的開發,進一步推廣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實踐。
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方面
應試教育觀念一直存在,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師通常更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認為體育課無關緊要,對學生未來發展作用不大。體育課經常被占用,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另外,還有部分家長認為體育課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反對大力推廣體育運動。這些錯誤的思想認識限制著學生運動能力的發展,阻礙著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
2.基礎設施方面
學校把大量教育資金投入在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施的建設上,體育基礎設施并不完善,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難度較大,現有的教學器材無法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方案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阻礙重重。所以,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教師不得不壓縮體育課的教學時間,組織完簡單的熱身活動后就讓學生找個地方休息。如此一來,學生自然認為體育課就是娛樂放松課,難以在體育課上有所收獲。
3.其他方面
小學體育教學水平與校園硬件設施、師資水平等也有很大的關聯。由于很多學校沒有室內運動場館,如果遇到雨雪天氣,體育課就只能安排在室內上自習,這就壓縮了體育課本來就不多的教學時間。而室內教學中,由于有些體育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不夠扎實,也會導致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實踐策略
體育課堂上,教師要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不斷改善自身教學方法,努力營造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度,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意識。
采用符合當代小學生性格特征的教學模式有利于讓學生形成熱愛運動的好習慣,更有助于促進國家體育事業大幅發展。筆者依據自己的體育課堂教學經驗,從課前準備、課中運動、課后反饋三個環節入手,將信息化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體育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
1.課前準備
信息化教學提高了教師的備課效率。備課是授課的前提,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要以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例如在教授籃球技能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進行備課。
教師在授課前要秉承高質量授課的原則,在互聯網上搜索優秀課堂教學案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取舍,還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可以加入網上的一些專業討論組中,與其他體育教師分享心得、互換經驗。此外,教師還需要準備好課件,讓學生既可以理解理論知識,又可以觀看視頻進行體育相關動作的學習。
信息化教學打破了傳統體育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學生只要有時間,就可以隨時隨地打開視頻進行學習。在體育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提前將課件和視頻上傳到教室的電腦中,讓學生提前了解將要學習的知識,提高體育課堂的授課效率。
教師還可以使用網絡簽到的方式,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已經提前預習過課堂知識,并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對所有疑問進行解答,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課中運動
信息化教學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適合自身教學模式的教學資源。例如在教學生踢足球時,可以在教室先讓學生觀看足球的相關資料或視頻,增強學生對足球的好奇心。還可以提前讓學生拍攝自己踢足球的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同學之間互相觀摩、互相點評。這種教學模式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喜歡上體育課。
3.課后反饋
信息化教學能夠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近幾年,使用智能運動設備的人數逐漸增多,這些設備可以實時反映使用者的健康狀況。同樣,教師可以把學生課前身體健康數據與課后身體健康數據進行對比,實時了解學生是否適應體育課上的運動強度,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體育課教學效果是否理想,取決于是否采用合理的評估體系。傳統體育教學評估一般是依據學生對動作的熟悉程度來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是枯燥且死板的,當下體育教師則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三、結語
通過大數據選準方向、抓住重點、提出對策,可以準確把握不同階段學校體育工作的特點及學生健康狀況的變化過程,全面、客觀地作出評價,提高學校體育教學水平,滿足“互聯網+”背景下學生體育學習的需求,更好地促進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