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慧霞
摘?要:作為中國社會技術型人才培養主要輸出基地的職業院校,在為區域經濟發展和國民經濟發展輸出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1+X”證書制度的實施,使職業教育進入深度改革階段。以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為例,從“1+X”證書制度實施的意義、“1+X”證書制度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專業建設的策略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分析,旨在全面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成效。
關鍵詞:“1+X”證書制度;改革思路;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56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到來,出現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經濟態,轉型、創新、拓展傳統會計已勢在必行。“1+X”證書制度創新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思路,能彰顯職業教育特色和增強適應性,能夠與國家倡導的職業教育中的產教融合的理念相契合,同時也符合職業教育中的技術技能設置的要求和評價的標準。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今后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基于“1+X”證書制度做好專業建設。
1?“1+X”證書制度實施的意義
1.1?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新經濟、新技術催生新業態,新業態下,會計主體經濟業務呈多樣性和規模化,財務與信息技術融合,引發了財會行業的飛速發展與變革,財務人員正面臨著新型的“財務工業化革命”,出現了智能會計、共享財務、業務財務、稅務服務、數據管理等新職業。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要滿足新技術時代企業用人需求,適應現代復雜的經濟結構,就要提升和強化會計職業能力和會計素養,搭建“X”證書橋梁,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新經濟形勢下企業財稅一體化實際工作中相結合,準確定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及社會需求,對專業課程體系不斷進行重構。數字化、智能化等是“大數據與會計”專業“X”證書的特色與創新點,是財務人員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其技能的設置能滿足新型財會行業對數字化、智能化等新崗群崗位能力的需要
1.2?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X”證書制度的實施,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企業人才需求相適應,激發社會各行業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活動中,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為保證制度的順利實施,必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整個人才培養過程、教學環節進行有機融合,同時為了促進崗課賽證融通的更好實現,在教學過程中,也將更好銜接課程內容、工作過程、職業標準等,進一步優化與整合教學資源,促進教法、教材等的進一步改革、進一步提升教師職業能力。在這種背景下,學校大力宣傳“1+X”證書制度,讓學生明確“X”證書對其未來就業與職業發展規劃有很大的積極促進作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態度得到極大的改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1.3?實現學校與社會的共享互通
數智化等新技術已滲透到各領域,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勢必要提高財會專業人才的適應性和創新性,需要在“X”證書的對接融合中不斷拓展產教校企協同育人的新思路、探索與人才培養模式相契合的新方向,主動對接產業需求、對接新職業崗位、對接新技術過程,與“X”證書認證評價組織、數智化技術領先企業深度合作,詳細分析企業行業工作任務和流程,以此為依據來設計職業技能的考核標準,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推動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有效銜接,最終實現學校與社會的共享互通構建。
2?基于“1+X”證書制度,改革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1+X”證書制度的創新部分是“X”證書,為高職人才培養指明了新方向,緊密聯系職業教育的“需”和“求”。在此制度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明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各個要素與“X”證書考核的關系,需要構建新的邏輯體系,調整和重構各個要素內容,尤其是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和考核評價。我們改革的方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職業教育始終堅持就業導向,人才培養的規格基于用人單位需求,將掌握系統性、先進技術和熟練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與“X”證書目標要求協調一致。第二,調整、重構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各要素內容,使其更明晰地服務培養目標。第三,學院在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方面不斷改進,并建立診斷和監控管理制度,實施“1+X”證書的行業評價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重要評價指標可以將學生“X”證書獲取率設置為其中的標準之一,人才培養模式各要素和環節要協調高質量發揮效用,“1+X”證書制度起到關鍵作用。
3?“1+X”證書制度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建設的策略
2021年3?月,教育部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中,將高職院校“會計”更名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更名對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高職院校要依據目前數智化的發展趨勢,準確解讀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把握“1+X”證書制度的內涵,在新技術手段的指引下,不斷對專業進行改革和升級。
3.1?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是指導性文件。要辦出具有特色又符合國家職業發展要求的品牌專業,就需要在對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對歷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的實時跟蹤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產業發展的形勢和行業企業對財會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對在校生開展學情分析,精確進行崗位任務和技能的設置。同時通過走訪、調研、分析行業新職業場景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內容,結合行業的崗位招聘需求,對數據進行詳細分析,精準定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3.2?積極重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
目前,大數據、智能化、互聯網和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已經深刻影響了企業財務與稅務領域,現階段,學生不僅要具備業財融合背景下的基本財會操作技能、知道發票開具和納稅申報等實務操作中的職業品格和素養,又需懂業財一體數字化、專業智能化工具、大數據技術及分析、預測及決策工具。專業課程需要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重新設計和開發。
一是優化課程結構。體現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新技術、新業態的新型課程要依據專業、崗位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有機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和內容,有效對接教學標準和證書標準。比如對于技術更替、產業發展、崗位需求相分離的課程進行升級改造,以提升智能化運用為基礎;有一部分課程與工作崗位典型任務緊密相關,則需要將這些課程的內容重新進行梳理,對內容進行重構,使其崗位能力與“X”證書的崗位能力相匹配,專業基礎課程主要于側重于學生基本素養和基本理論的培養;專業核心課程要圍繞課證融通,以智能化運用提升為基礎,通過細化職業技能等級的技能點,并將其與日常教學內容相融合,并按照工作崗位標準設計課程模塊,專業理論知識中有機嵌入企業業務、財務和稅務,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綜合實訓課程如《會計基本技能實訓》《云財務會計崗位技能實訓》《智能財稅技能實訓》《財務分析與決策》等以課證融通的技能點為依據制訂課程標準,在學院的整周實訓課程中直接使用企業真實的工作項目、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等,將學院的日常教學、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與?X?證書培訓相結合,采取替換、擴充和突出等方法,展現出邏輯遞進的體系內容;
二是重構教學內容。結合目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國家課程標準,認真分析“X”證書中技能考核的內容,對其主要核心內容進行分解,以不同的教學模塊分布在專業核心課程中,使專業核心課程的整體設計體現遞進式、螺旋式發展規律,符合財會人才技能的需求。而作為教學內容載體的教材,也可以依托現在新型的方式和手段,與企業一線專家共同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融媒體教材,在教材中體現與證書相對應的崗位任務,高職學校將職業標準中“工作任務”“技能要求”的融入到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和教材建設中,更能促進“崗課證”的融通,為社會培養“零距離”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3.3?不斷探索新型的教法與學法
為滿足多元化需求的人才培養,專業核心課程要探索團隊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新”教法,實現模塊教學的便捷性和靈活性,通過模塊化教學來拓寬學生的專業基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新學生的核心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學團隊重構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并加快建設新型的教學資源?,深度優化能體現學生專業核心技能的重要課程,根據財會崗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來靈活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在不同的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內容,讓學生能體驗、體會到正能量、主旋律的思政要素,產生對職業的高度認同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引入思政熱點、社會熱點、相應工作崗位中的精彩案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素質養成、專業理論學習、專業技能提升。
在教學方面,將增加大量實踐實訓內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強化訓練,借助線上教學資源,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來拓寬知識面和攻克重難點;引入崗位核心技能,以新技術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更好的因材施教,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學生靈活掌握,讓學生能深度、高效學習。例如,運用翻轉課堂,重構學習流程,創建高質量的課堂活動,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習,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索、思考項目任務,并從中獲得探尋知識的樂趣,形成自己的發散思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更利于自己的長遠發展。信息化時代,專業教師團隊還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技術手段,積極參加教學能力大賽,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使其能滿足數智化時代重構的專業教學內容,同時充分利用學院的信息化教學實訓實踐平臺來開發適合本院學生特色的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的需求。
3.4?大力提升教師職業能力
要順利實施“1+X”證書制度,教師首先要深刻理解“1+X”證書制度先進理念及實施的重大意義,熟練掌握數字化、智能化的職業技能等級的標準,重組新領域下的“雙師型”教學創新團隊,滿足學生培訓需求。
一是專業帶頭人要轉變觀念、勇于創新。要及時把握新技術的發展,樹立崗課賽證融合的課程開發新理念,準確把握證書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帶領教師創新團隊做好與“1+X”證書制度相符合的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二是多維度、多途徑提升專業骨干教師的大數據基礎技術,大數據分析及處理技術,業財處理的流程化與智能化、拓展培訓和考核評價能力。
三是開展企校雙向教師流動機制。學校引進培訓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或定期委派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頂崗實踐,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3.5?大力加強企業合作深度
實施“1+X”證書制度是高職院校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所開展的一項教學改革,為確保改革成效,必須發揮高職院校和企業雙主體作用,要進一步深化合作,滿足財會行業組織機構的變化、數字經濟對智慧財經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圍繞高質量發展理念,從區域經濟、數字轉型出發,聚焦?“雙主體育人,智能化教學,標準化考核”。通過崗位實習,充分發揮企業項目實踐和人才培訓的優勢,實現產教有效銜接機制。
黨中央、國務院為了促進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與學生就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方面更好地進行對接,提出了“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高職院校通過雙元、雙主體共建實訓基地,與新型財務大數據中心、會計師事務所、智能新型代理記賬公司合作共同制訂校企共同培養人才機制,將企業真實業務引入課堂教學或實習實訓中,不斷進行學生的技能訓練,并鼓勵學生定期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也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一個方面。
在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指導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可開展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通過這個平臺,讓學生有更多參與企業業務的實踐機會,了解到新技術環境下的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職業的認知,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其在項目實踐和人才培訓方面的優勢,統籌融合人才供給、新經濟條件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促進校企共同良性發展。
“1+X”?證書制度要順利實施,高職院校應建立保障機制,在硬件方面,構建崗、課、賽、證一體化教學和實訓平臺,重視實訓設備、?場所等的優化與更新,運用信息技術方法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在軟件方面,制定相應規章制度,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質量評估和考核評價體系,以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與企業合作,讓其提供實際工作場景和項目任務,讓其參與考核評價認定工作,雙方緊密合作,厘清各種權利義務關系,實現雙方共贏目標。
參考文獻
[1]周列平,齊求兵,徐盛秋,等.“1+X”證書制度融合專業建設的案例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1,(9):4650.
[2]王靜.“1+X”證書融通模式下會計專業課程重構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10)上:185187.
[3]黃斌.“1+X”證書制度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為例[J].財會學習,2022,(10):156157.
[4]宋清偉,湯偉.“1+X”證書制度下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以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為例[J].山西青年,2022,(19):1214.
[5]張毅.芻議1+X證書制度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20,(4):2630.
[6]袁春燕.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9):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