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梅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世界之問,問題倒逼改革,時代呼喚新發展理念指引新實踐。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應時代之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次偉大的理念創新,由此推動了一場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對此,人民日報出版社“新時代新思想標識性概念叢書”中的《新發展理念》一書作出深入闡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國家發展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的變化,我們必須作出新的判斷、選擇和行動。新發展理念應時之需,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指引,是確保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科學理念。
以創新為動力,引領經濟發展。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并把創新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強調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是黨中央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立足中國現代化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遵循創新發展理念,我們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促進創新的制度體系和文化氛圍,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激發新活力。現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推動科技強國建設。
以協調為要求,實現良政善治。協調發展體現一個社會綜合平衡、協同合作、統籌兼顧的能力和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環境,國內外諸多矛盾相互疊加、各種風險挑戰凸顯。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妥善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實現良政善治。
以綠色為底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延續人類文明必須保護自然環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將綠色發展上升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充分體現了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體現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著眼于綠色發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必須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細化生態管理,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保障生態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

以開放為途徑,構建發展新格局。開放既符合中國包容的文化傳統和融合的民族品格,又符合未來世界一體化發展的方向。開放發展是經濟發展全球化的歷史趨勢。大工業化生產帶來了國際分工與國際交換,一國經濟不可能脫離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而獨自發展。開放是時代必然,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并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當前,盡管逆全球化思潮在世界范圍內涌動,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開放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以共享為目的,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通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如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等。我們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反映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新發展理念總結中國過去的發展經驗,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根據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對新階段、新形勢、新目標、新任務作出正確研判,同人民群眾對發展的新期待相呼應,同實現新發展階段的新目標相契合,是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具有高度的戰略性、綱領性和引領性。
新發展理念是一套完整的發展觀念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轉變,中國這趟高速行駛的“列車”既滿載著成果,又面臨著動力、協調等影響持續前行的新問題。新發展理念在深刻回答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維度確立未來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針對發展動力問題,提出創新發展的理念;針對發展不全面不平衡問題,提出協調發展的理念;針對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提出綠色發展的理念;針對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提出開放發展的理念;針對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這五個維度的內容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綜合成一套完整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觀念體系。
新發展理念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每個時代的發展理念都有其破解發展難題的歷史使命。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一個與時俱進地解放思想、不斷破解建設社會主義發展新難題的歷程。新發展理念深刻回答了事關我國發展全局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提出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強調未來發展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新發展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新高度,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科學指南和價值引領,為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發展動力等方面的“重大轉變”提供了新方法。
一個國家和民族要發展,必須從面臨的形勢任務出發,聆聽時代聲音,從人民的愿望要求出發,為民謀福利,勇于堅持真理,才能有所作為。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同人民群眾對發展的新期待相呼應,有利于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人民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終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長遠目標和近期工作統籌起來考慮,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同時,將以新發展理念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把新發展理念的戰略思想、理念、原則貫徹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行。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