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懿 吳東曉 黃 平
高尿酸血癥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代謝疾病,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生成增多或排出減少,血尿酸水平高出正常范圍[1]。長期血清尿酸升高可引起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尿酸鹽沉積,進而出現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和軟組織炎癥、痛風石沉積、慢性關節炎和關節損壞,甚至可累及腎臟[2]。黃平教授是浙江省第七批名老中醫,全國第三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獲得者,國醫大師葛琳儀學術經驗繼承人,擅長用中醫療法治療內分泌疾病,在高尿酸血癥的診療上有豐富的臨證經驗。本文收集黃教授門診高尿酸血癥處方,采用數據挖掘技術,總結其高尿酸血癥的臨證用藥規律和經驗。
1.1 資料來源 選取2020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5月31 日黃平教授門診高尿酸血癥處方270 例,收集包括四診、診斷、處方等在內的相關病案資料。
1.2 診斷標準 根據2020 年中國風濕免疫科相關專家小組提出的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實踐指南,將高尿酸血癥定義為正常飲食狀態下,不同時間2 次檢測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7.0 mg/dL),女性>360 μmol/L(6.0 mg/dL)[3]。
1.3 納入標準(1)符合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2)年齡18~85 周歲;(3)有完整中藥處方及用量。
1.4 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肝、腎等重要器質性疾病者;(2)患有基礎疾病或使用藥物引起的繼發性高尿酸血癥;(3)嚴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
1.5 數據規范化處理 依據《中國藥典》(2020 年版)進行處方中藥名稱規范,例如“炒米仁”規范為“薏苡仁”,“溫山藥”規范為“山藥”等。由2 名研究員交叉檢查確定信息的準確性及一致性。
1.6 研究方法 將收集到的270 首處方通過Excel預處理后建立數據庫。采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3.0軟件進行藥物及其四氣五味頻數分析、組方統計分析、用藥規則分析、網絡展示,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軟件對高頻藥物進行聚類分析。
2.1 用藥頻數分析 共篩選出270 張有效處方,涉及165 味中藥,總頻數4704 次。其中使用頻數≥60的核心藥物有23 味,總頻數2918 次,累計占總頻數的62.03%。排名前10 位的分別是土茯苓、蠶沙、薏苡仁、車前子、生地黃、綿萆薢、百合、茯苓、威靈仙、土貝母。見表1。

表1 黃平治療高尿酸血癥常用藥物頻次統計
2.2 用藥性能分析 性能統計結果顯示,四氣以寒性及平性藥為主,分別占比36.70%、29.20%;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藥為主,分別占比43.50%、28.10%、19.60%;歸經以脾經、胃經、肝經為主,分別占比17.90%、16.50%,15.80%。見圖1-3。
2.3 聚類分析組方規律 通過對出現頻次≥30 的23 味中藥進行聚類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5 選擇組間連接,距離測量選擇平方Pearson 相關性,輸出樹狀圖形式見圖4,得出常同時出現的藥物組合,探索臨床常用新組方配伍規律,見表2。

圖1 所用中藥在四氣中所占比例

圖2 所用中藥在五味中所占比例

圖3 所用中藥在歸經中所占比例

圖4 黃平治療高尿酸血癥高頻藥物聚類分析結果

表2 黃平治療高尿酸血癥基于系統聚類的中藥組合
2.4 藥物關聯度 設定最小支持度為136(>50%),最小置信度為0.9,得出以下藥物組成關聯規律。見表3。同時得到處方藥物關聯規則網絡展示圖。見圖5。

圖5 黃平治療高尿酸血癥藥物關聯規則網絡展示圖

表3 黃平治療高尿酸血癥支持度>50%的藥物組合頻數(置信度>0.9)
3.1 化濕泄濁,推陳致新 高尿酸血癥患者多數處于無癥狀期,僅表現為血尿酸升高,若血尿酸蓄積超過人體自我調控范圍,則發為痛風,這與中醫伏邪“漸而伏具,遇因而發”的特點相契合[4]。仝小林院士提出高尿酸血癥為尿酸濁聚集血脈,隨血脈運行所致[5],相關調查提示痰濕體質在高尿酸血癥發生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6]。黃教授參考各家看法,結合自身臨證經驗,認為高尿酸血癥病位在血分,起病多歸責于濕濁,即“高血清尿酸”這一伏邪。
藥物五味統計顯示,苦味藥占比近三成,辛味藥占比近二成??嗄苄鼓茉?,辛能散能行,葉天士言“苦能祛濕除熱,辛能開氣宣濁”,辛開苦降,調暢氣機。歸經分布上,以脾、胃、肝經為主。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胃功能正常,氣機通暢,濕濁自去。肝主疏泄,郁而乘脾,影響脾胃樞機,痰濕乃生,因此柴胡、郁金、枳殼等疏肝之品亦常為黃教授所用。若遇痛風發作,患者多見紅腫熱痛等關節不適癥狀,可見其體內濕濁之邪易趨化熱,“熱者寒之”,故而四氣分析示寒藥運用最廣。
通過藥物關聯規則發現,為加強化濕泄濁之效,黃教授常用側重于不同方向的藥物相配合?!靶Q沙-土茯苓、車前子”,“土茯苓-蠶沙、薏苡仁”為清熱利濕藥與健中化濕藥組合,前者土茯苓以清熱解毒見長,車前子以利尿通淋多用,后者蠶沙偏以和胃,薏苡仁善于健脾;“土茯苓-蠶沙、綿萆薢”,土茯苓性寒,蠶沙性溫,綿萆薢性平,三者四氣側重不同,同時祛濕方面各以清熱解毒,健脾和胃,分清泄濁為主。
聚類分析示,在所得9 組核心藥物組合中,有3組以化濕泄濁為主要功效。C2 澤瀉利水滲濕,化濁降脂,泄熱,助高尿酸血癥患者尿濁排泄通暢,水濕運化平衡;山慈菇清熱解毒,化痰散結。C3 藥味偏多,含解毒散結之土茯苓、蒲公英、土貝母,利濕化濁之車前子、綿萆薢,祛風除痹之蠶沙、威靈仙。以上兩組藥物主要功效皆為化濕泄濁,清熱解毒。C4 蒼術苦而溫,芳香而燥,歸脾、胃經,直達中州,長于健濕燥脾;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其性沉降,入肝腎清下焦濕熱。兩味合用,即二妙丸,為治療濕熱下注之筋骨疼痛或足膝紅腫、下部濕瘡、帶下以及濕熱成癥的首選方劑[7]。
上述即為黃教授臨床治療高尿酸血癥常用的祛邪之法,以利水滲濕藥、祛風濕藥、化濕藥聯合清熱藥,化濕泄濁,清熱解毒,祛除陳腐之邪,調暢氣機,安和五臟,津液得以新生,達到推陳致新之效。
3.2 健脾和胃,正本清源 高尿酸血癥患者多見形體豐腴,平素嗜酒喜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長此以往多見脾胃受損?!爸T濕腫滿,皆屬于脾”,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升清降濁無權,水濕痰濁內生。濕濁之邪最易困遏脾陽,脾運不健,進一步影響氣血津液的運行,如此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夺t宗必讀·痰飲》言:“脾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秉S教授由此認為,高尿酸血癥證屬本虛標實,其中之濕濁,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內,脾胃受損是內濕的主要來源,因而遣方用藥尤重補益,其中又以脾胃為要。藥物五味統計顯示,黃教授使用最多的是甘味藥。甘味藥能補、能和、能緩,具有補虛和中,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的作用,滋養補虛的藥物多具甘味。張艷華和王明明[8]提出,“欲使脾健,則不在補而貴在運”,黃教授常用白術、茯苓、陳皮等健脾助運之輩,補中寓疏,邪有出路。若是高尿酸血癥患者脾胃久虛,虛損難免累及肝腎。李東垣在《脾胃論》有言:“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力,是為骨蝕,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被颊吲R床上可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下肢無力,可隨證加補益肝腎藥,如枸杞子、女貞子、杜仲、牛膝、山茱萸等。
上述即為黃平教授臨床治療高尿酸血癥常用的扶正之法,多用于高尿酸血癥病程較長,或是處于無癥狀期且虛象明顯的患者,通過扶助脾胃正氣,正本清源,提高機體抗邪能力。
3.3 顧護陰液,隨證加減 高尿酸血癥患者體內濕濁之邪易趨化熱,久病易耗陰液,治療又主利濕化濁,燥濕太過亦有傷陰之虞,故黃教授認為,應適時加入滋陰之品。藥物組合C1 生地黃養陰生津泄血分之熱,百合甘寒潤燥清氣分之熱,共行清熱養陰之效。C6 姜半夏性溫,味辛,善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白芍性微寒,味苦、酸,養血斂陰,兼具利水之效。二藥一散一收,相互制約,燥濕利水之余顧護陰液,防生變證。
通過藥物關聯規則,得到黃教授治療高尿酸血癥常用方——“健脾祛濕湯”,并可通過網絡展示圖直觀體現。該方由土茯苓、蠶沙、薏苡仁、車前子、生地黃、綿萆薢、百合組成。土茯苓、蠶沙同具化濕泄濁之效,土茯苓兼可清熱解毒,蠶沙尚能健脾和胃,符合黃教授化濕泄濁,健脾和胃的高尿酸血癥治則,關聯分析顯示該藥對支持度及置信度最高,因而同為君藥。薏苡仁甘淡性涼,善治脾虛濕盛所致諸多不適;車前子清熱利尿通淋,滲濕止瀉;綿萆薢苦平,善于利濕而分清去濁,三藥共為臣藥,協同君藥健脾化濕泄濁。生地黃、百合養陰清熱,助全方化濕泄濁而不傷陰,同為佐藥。
在健脾祛濕湯的基礎上,黃教授辨證施治,隨證加減。臨證如見患者舌苔厚膩等濕濁偏盛之象,便酌情舍去生地黃、百合,適入砂仁、白扁豆、厚樸等理氣燥濕之品。處于痛風發作期,關節紅腫熱痛等不適癥狀明顯者,可加威靈仙、忍冬藤、豨薟草以清熱解毒,通絡止痛,或是伍以全蝎、蜈蚣等蟲類藥搜風定痛。
3.4 衷中參西,藥食并重 黃教授在遵循中醫學理論指導同時,也重視現代藥理學的相關研究。本研究涉及的部分藥物及處方被證實能夠通過抑制尿酸產生相關酶的活性而減少尿酸生成,或是通過促進尿酸排泄而降低尿酸[9],或是針對關節癥狀具有炎癥抑制作用。出現頻數最高的土茯苓,可抑制肝臟中黃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并下調尿酸鹽轉運體1(URAT1)及葡萄糖轉運蛋白9(GLUT9)mRNA 的表達,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同時對腎臟損傷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10]。四妙丸相較作用靶點單一的苯溴馬隆,具有多靶點的優勢,除腎臟途徑外,可通過促進腸道排泄尿酸[11]。藥物組合C9 桔梗所含桔梗多糖能抗炎性反應,減少炎性細胞浸潤,下調促炎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1β 表達,上調抑炎因子IL-10 表達[12]。
在遣方用藥的基礎上,黃教授注重開展健康宣教,高尿酸血癥與飲食密切相關,攝入過多嘌呤含量高的海產品、動物內臟、肉類食品以及大量飲用啤酒等會增加高尿酸血癥的發病可能[13]。高尿酸血癥患者應嚴格控制上述食物的攝入,建議日飲水量達到2000 mL,配合鍛煉,控制體質量,日常調攝,對于扶正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高藥物療效,盡快恢復正常尿酸水平。
本文基于數據挖掘對黃平教授治療高尿酸血癥處方的用藥規律進行了分析:高尿酸血癥證屬本虛標實,脾胃虧虛為本,濕濁為標。治法當以健脾和胃,化濕泄濁為先,再觀患者具體病情辨證施治,靈活變通,輔以補益肝腎,清熱養陰,活血化瘀等治法。得到以“土茯苓、蠶沙、薏苡仁、車前子、綿萆薢、生地黃、百合”為主要組成藥物的常用方健脾祛濕湯。同時強調相關藥物的現代藥理作用及患者在日常飲食等方面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