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陸
為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近日,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2022年度會員代表大會暨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東莞隆重召開。政府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廣東環保產業人齊聚一堂共襄盛會,圍繞“服務高質量,綠美新廣東”主題,群策群力、共商共議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會議透露,廣東環保產業環保營收連續3年全國第一,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連續六年排名全國第一。
大會內容精彩紛呈,召開了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暨2022年度會員代表大會,舉辦了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主旨論壇,以及6大細分領域高質量發展平行分論壇,共同探討推動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邀請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領導、專家學者、環保企業家,以主題發言、專題報告、對話沙龍的形式,為廣東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會上,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麥建波介紹了廣東環保產業發展現狀,他表示,“十三五”以來,隨著廣東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開展,廣東省環保產業也獲得快速發展。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調查數據統計,2021年,廣東省納入統計的1783家企業的營業收入總額為4286.1億元,其中,環保業務營業收入總額達1933.3億,占全國的14.7%,連續3年蟬聯全國第一,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連續六年排名全國第一。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
高質量的環境保護需要高素質的環保產業
“廣東的環保產業發展,已不再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而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郭承站表示,廣東環保產業伴隨著廣東改革開放40余載發展壯大,無論產業規模、企業數量,還是領域覆蓋程度,都居全國前列,廣東環保產業要敢為人先,提高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完善市場營商環境、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等,戮力打造環保產業廣東樣板。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2023年全國兩會為生態環保產業進一步明確了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郭承站寄語,廣東環保產業要立足新形勢新任務,未來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要勇毅前行,充分認識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要守正創新,準確把握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須秉持創新和工匠精神
走專精特新、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之路
“機遇送來頭啖湯,創新才是不二方;大浪淘盡風流漢,唯有執著見丹陽。”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細康作《最新政策走向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報告,他認為,未來環保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要辨明國際國內經濟社會大趨勢;要讀懂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新信號;要堅定自信,堅持創新發展和卓越發展,秉持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創新社會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具備求變和求精兩種品質。要順勢而為,搶抓“錯配” 機遇,瞄準新發展格局,搶先進入“國內大循環”。要瞄準新賽道,走專精特新、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之路。要安全發展,做好風險管控。要遵循企業倫理,承擔社會責任,共享發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推動籌建大灣區產學研用孵化轉移中心
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難題
“廣東環保產業在支撐服務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過程中,自身也獲得快速發展,這是廣東環保產業的使命也是機遇。”麥建波認為,未來廣東環保產業面臨三個市場,一是存量市場的高質量提質增效,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服務制造業當家等帶來的增量市場;二是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出的新污染物治理、污染物排放提標要求帶來的新市場;三是粵東西北產業有序轉移等帶來的新機遇。與此同時,廣東省環保產業也存在從業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創新能力有限、區域分布極不平衡,新技術新產品缺乏應用場景、權威第三方檢測、驗證、公信力等痛難點問題。
麥建波表示,未來,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將持續深入做好“四個服務”工作,奮力做好解決制約行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痛難點工作:一是籌建大灣區產學研用孵化轉移中心,打造技術中試孵化平臺、第三方檢測及驗證平臺科技成果展示、推廣、交流平臺以及人才培育平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環保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應用;二是構建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建立科學準確的評價方法、指標等評價體系,通過評價體系對環保產業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找出高質量發展水平、發展差距及短板,指導廣東省環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方向;三是打造環保產業高質量示范點,以園區為載體,形成一批應用低碳化、資源化、智慧化、綠色化的環保技術園區示范點,支撐“低碳無廢”園區的建設。
大會現場還為“十三五”廣東省環保產業骨干企業、“2022年度廣東環保產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先進項目單位”、“2021年度廣東省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優秀運營服務單位”、“2022年第三批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企業信用登記評價獲評單位”進行頒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