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曉玲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在胚胎發育時期,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情形。常見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類型有很多種,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會對患兒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
治療措施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最常見的類型是室間隔缺損,約占我國先天性心臟病的50%,常常合并其他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室間隔缺損的種類也有很多,以膜周部缺損多見。小型的缺損(缺損的直徑小于5 mm)可以沒有癥狀,一般活動不受限制,也不會影響生長發育,不需要治療,有自愈的可能。但如果長時間不能自愈,可考慮做微創封堵手術治愈。
康復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往往體質虛弱,經常感冒、咳嗽,抵抗力低,易患肺炎。為了患兒的心臟健康,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康復治療:(1)房間要保持合適的溫度與濕度;(2)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3)注意小兒個人衛生,每天進行空氣消毒;(4)防寒保暖,保證充足睡眠,預防感冒。
病因
導致先天性心臟病原因較多,比如孕婦在懷孕前的3個月如果患有病毒性感染或細菌性感染,如感冒、風疹病毒等,嬰兒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性較高;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如有先心病家族史。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可能會表現出消瘦、拒奶、發紺、容易感染等,需定期復查心臟彩超,觀察室間隔的閉合情況。假如在6歲時還沒有完全閉合,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平時要特別注意患兒可能出現的感染,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治療,以免加重心臟負荷,引發嚴重后果。
結束語
先天心臟病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危害很大,要盡可能在早期發現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進一步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