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懿
麻醉在外科手術、術后鎮痛、無痛診療等醫學活動中應用廣泛,可以有效控制疼痛感受,保障手術順利實施。但是,大眾對麻醉了解較少,以至產生各種認識誤區。為進一步提升大家對麻醉的認知水平,本文將介紹在麻醉過程中人體究竟經歷了什么?
認識麻醉
麻醉是一門特殊的醫學學科,也是一種重要的醫療技術。在麻醉藥物的作用下,會對人體中樞神經或(和)周圍神經痛覺感受產生抑制作用,同時具有鎮靜和松弛肌肉的效果。隨著現代麻醉學不斷完善優化,麻醉技術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的雙重特征,可以達到無痛治療的目的。在臨床治療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麻醉技術,既要保證麻醉效果,為探查診斷、手術治療和術后康復創造良好的條件,也要保證患者的安全。
近年來,麻醉的臨床應用不斷完善和豐富,不僅可用于外科治療,也應用于急救復蘇醫學、重癥監測醫學、疼痛診療醫學等相關學科醫療活動中,為現代臨床診療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臨床常用的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顧名思義是對局部神經進行阻滯的麻醉方式。使用局麻藥物,按照神經走向進行局部注射,可完成目標神經及周圍神經的可逆性功能阻滯,進而達到消除疼痛或鎮痛的作用。隨著現代麻醉學研究深入,已經形成了規范的神經阻滯方法,可根據需求實施對應的麻醉措施,控制目標區域的痛覺,并達到松弛肌肉的作用。局部麻醉常用藥物,主要為利多卡因、普魯卡因等,規范注射于機體脊神經的神經叢或神經干,可達到局部神經阻滯的效果;同時,局部麻醉也可以阻滯周圍神經末梢,滿足局部手術的小范圍麻醉需求。局部麻醉的方法較多,主要包括神經阻滯、區域阻滯、椎管內麻醉、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潤麻醉等。各種局麻方式存在較大差異,麻醉效果也有明顯不同,適用于不同的醫療活動中。
椎管內麻醉
椎管內麻醉是外科手術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將局麻藥物直接注入脊髓的椎管內,麻醉師通過注射位置和藥物擴散情況,調整阻滯平面,進而達到阻滯平面以下神經的抑制效果。椎管內麻醉又可分為蛛網膜下腔阻滯和硬脊膜外腔阻滯兩大類,主要用于腹腔及下肢手術治療,因此也被稱為半身麻醉,可使患者下半身失去感覺,手術治療中不會受到痛覺的影響。
神經阻滯
神經阻滯是針對某一神經的阻滯方法,主要用于頸神經叢、臂神經叢、骨神經等。麻醉前,醫師可通過觀察觸摸及超聲引導等方式確定目標神經的位置,然后將麻醉藥物注入目標神經的神經干或神經叢中,直接發揮神經阻滯效果,具有快速、高效的麻醉效果。
區域阻滯和表面麻醉
區域阻滯是一種應用于簡單外科診療的常用麻醉方法,可對小范圍的人體組織實現麻醉作用。患者確定手術范圍后,可圍繞手術區域進行點狀注射麻醉,實現了周圍神經末梢的阻滯效果,可切斷痛覺傳導途徑,減少患者外科治療帶來的疼痛感,提升治療依從性。
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是一種特殊的麻醉方式,主要用于人體皮膚表面的疾病治療中,對于疼痛程度較輕的表皮治療項目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表面麻醉無須注射,有效降低了創傷導致的相關風險;同時麻醉藥物僅作用于表皮局部,可降低藥物對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的影響。浸潤麻醉在創傷救治、軟組織疾病治療等臨床醫學活動中應用較多,是多種小手術的常用麻醉方式。浸潤麻醉時,需要將藥物注射至手術部位,藥物向下浸潤可達到手術區的各層組織內,實現手術區域的神經阻滯,術中可獲得較好的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
在臨床診療中,全身麻醉的實施頻率較高,是臨床治療的重要麻醉技術。但是,大眾對全身麻醉的了解較少,甚至存在錯誤認識,所以需要著重了解相關知識。
意識消失的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是麻醉藥物作用于人體全身的一種麻醉方式。麻醉藥物進入人體的方式較為多樣,如麻醉氣體可通過吸入的方式進入人體肺部,通過氣體交換進入血液,發揮全身麻醉的作用;非氣體的麻醉藥物多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進入人體,經血液循環到達中樞神經系統,透過血腦屏障,發揮中樞神經抑制效果。全身麻醉后,患者意識將逐漸喪失,機體無任何感受;有人說全身麻醉后就像睡著了一樣。其實,兩者存在一定的差異。麻醉產生的中樞抑制作用,可使患者的意識和記憶喪失,對于手術過程無任何記憶和感受,只是由清醒狀態轉為深度鎮靜狀態;麻醉藥物停止注射后,患者可逐漸蘇醒,重新恢復清醒狀態。
全身麻醉是一項復雜的麻醉措施,并非簡單地運用麻醉藥物使患者進入意識消失狀態,而是需要縝密的評估與控制,以保證全身麻醉的順利實施。全身麻醉可以達到完全無痛的效果,患者由于全身肌肉松弛,鎮靜效果也較為理想,術中醫生可以放心完成手術操作,不會受到患者的主觀影響,有助于保證手術效果,降低手術風險。靜脈給予麻醉藥或吸入麻醉藥,均可用于全身麻醉。但在實際應用中,可采取兩者結合的方式,更好地控制麻醉深度和效果,提升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全身麻醉可能需要氣管插管
很多人看見過麻醉患者存在氣管插管的情況。其實,并非所有的全身麻醉都需要氣管插管。對于時間短、傷害性小、刺激性小的手術,只需控制好麻醉藥物劑量即可,讓患者達到深度鎮靜的效果,在意識消失、無痛覺感受的同時,仍保留自主呼吸功能,無需進行氣管插管。但是,大型外科手術或對患者機體影響較大的手術時,則需要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輔助呼吸。這樣做主要原因為手術時間長,鎮痛鎮靜要求高,所使用的麻醉藥物劑量也相對較高,中樞抑制作用尤為明顯,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呼吸中樞抑制作用,導致患者無法有效維持呼吸功能,需要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以輔助呼吸。
全身麻醉的各個階段
與局部麻醉相比,全身麻醉的操作流程和措施更為復雜,患者必須經歷麻醉誘導、麻醉維持和蘇醒3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關系患者生命安全。麻醉前,需要為患者開通靜脈通道,構建起手術治療中的血管通道,便于完成各種診療及處理。同時需要連接心電圖、生命體征監測儀器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血流動力學指標波動情況,積極控制中樞抑制作用,避免患者出現體征大幅度波動或血流動力學指標異常,引發不良預后風險。麻醉前的準備工作完成后,麻醉師就要開始麻醉誘導處理,即將各類麻醉藥物通過靜脈輸注或吸入的方式送至人體血液循環中,并達到中樞神經系統,發揮神經阻滯效果,整個過程持續3~5 min。患者意識會逐漸消失,如同睡著一樣。此時,若需要進行氣管插管,則應盡快插管,同時連接呼吸機,調整相關參數,給予患者呼吸支持。隨后,患者將進入麻醉維持狀態。麻醉師會根據患者的手術需求,持續輸注麻醉藥物。若采用了麻醉氣體,則通過麻醉機將氣體持續注入患者氣管插管中,達到穩定的麻醉效果。檢查患者達到理想的麻醉狀態后,即可開始手術操作。術中麻醉師會和醫師保持密切的溝通交流,根據手術的結束時間,評估、確定停藥的時間點。停藥后,患者體內的血藥濃度逐漸降低,當降至無法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時,便會逐漸清醒過來,這一過程稱為麻醉清醒期。麻醉清醒期是麻醉過程中風險系數較高的一個階段。由于不同個體對于麻醉藥物的代謝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患者術后蘇醒時間也不一樣。部分患者對麻醉藥物的代謝能力較弱,可導致麻醉藥物蓄積在體內,持續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以至無法蘇醒或出現蘇醒期不良反應,危險性較高,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蘇醒期,不僅要讓患者恢復正常的意識狀態,還要恢復自主呼吸功能,逐漸脫離呼吸機。此時,醫護人員會密切觀察患者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并做好各種突發事件的救治準備。當患者完全蘇醒、自主呼吸功能恢復后,評估符合離開蘇醒室標準后,可將患者送入病房或其他科室。
局部麻醉時,身體經歷了什么
局部麻醉前,麻醉師會指導患者變換體位,以滿足麻醉藥物注射的需求。例如椎管內麻醉時,需要患者弓起身體,蜷縮如同蝦狀,便于充分顯露椎體關節,通過椎關節間隙完成椎管內穿刺,進而注射藥物。椎管內麻醉注入藥物時,患者會有一定疼痛感受,但很快就會消失,隨后感覺到胸部、腰部或下肢感覺也逐漸消失,但軀體其他部位的感受仍然正常。椎管內麻醉患者手術中,麻醉區域無明顯知覺。但對于部分特殊的手術,椎管內麻醉的鎮痛程度略低,神經阻滯效果并不強烈,因此患者仍能感覺到輕微的痛感,以及手術操作中牽拉人體組織的感覺。不過患者多可耐受,不影響正常手術實施,無須過于擔憂。
進行神經阻滯和區域阻滯時,注射局部麻醉藥物可能會產生一定疼痛感,但很快會隨著知覺一起消失,不過意識仍然清醒,未阻滯的區域保持正常的感覺和運動能力。局部浸潤麻醉時,需要圍繞麻醉區域進行點狀的皮下麻醉藥物注射,該階段可出現明顯的疼痛感,但持續時間較短,很快會出現麻木僵硬的感覺,進而局部區域失去知覺。表面麻醉時,需要將麻醉藥物敷在表面,患者無任何疼痛感。當麻藥進入皮下組織,發揮神經阻滯效果后,患者開始出現麻木感,表皮感覺功能喪失,機體其他區域則無明顯感受。局部麻醉后,隨著麻醉藥物在局部組織內逐漸代謝、減少,麻醉區域的知覺將逐漸恢復,患者可慢慢感受到肢體的存在。但當麻醉藥物消退后,手術的疼痛感會暴露出來,此時可通過補充術后鎮痛藥物的方式加以緩解。
全身麻醉時,身體經歷了什么
麻醉誘導后數分鐘,患者的意識基本消失,進入深度鎮靜狀態。麻醉誘導完成后,患者處于無意識狀態。全身麻醉藥物的中樞抑制作用較強,對呼吸中樞抑制較為明顯,需要機械通氣支持。當前,臨床常用的全身麻醉藥物以短效為主,進入人體后很快會被代謝分解,生物學作用消失,然后排出體外。因此,術中麻醉需維持微量注射狀態,持續補充麻醉藥物,使患者始終維持在意識消失的狀態。停止輸入麻醉藥物后,患者血藥濃度逐漸降低,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減弱,相關神經活動開始啟動,患者由深度鎮靜狀態轉為清醒狀態,呼吸中樞的抑制作用也逐漸減輕,開始恢復自主呼吸功能。蘇醒期的患者可以感受到意識狀態逐漸恢復,周邊的聲音、人和事物逐漸清晰。但是詢問患者術中有什么感受?那他一定會說沒有任何感覺,大腦對手術過程一片空白。很多全身麻醉的患者術后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就像睡了一個好覺。當然,個體的麻醉體驗存在一定差異性,并不完全相同。全身麻醉患者蘇醒后早期,多存在一定的認知功能異常,如反應遲緩、記憶力不佳等,擔心是麻醉藥物對神經系統造成的損害。麻醉藥物對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的確會影響患者的認知、記憶等神經功能,但是這種影響是短暫的,主要與全身麻醉藥物在體內的殘留有關,術后短期內這些認知能力異常會逐漸緩解,對神經功能影響很小,無需過于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