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現攀|文

現代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要注重鍛造自身的硬核競爭實力,還要對外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營造昂揚向上、積極正面的外部輿論氛圍。在軟硬實力全方位競爭的當代,企業的競爭力已不僅僅局限于產品品質、市場覆蓋率、利潤回報等數字指標,更多的競爭已經外延至價值觀認同、社會形象樹立、企業文化融合、公眾正面評價等多個維度。一家現代化企業只有善于通過對外宣傳,全面展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科技、文化,提升企業社會認知度和公眾美譽度,助力軟實力領域的不斷提升,才能實現企業良性發展,繼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對外宣傳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早期單純依靠官方媒體的宣傳渠道,讓人們在報刊、廣播、電視中了解企業,轉述企業的事跡。二是互聯網時代的網絡傳播,一些大型企業建立了官方網站、微博,雖然面向社會,但很大程度上是供利益相關者了解參考,還未從電腦終端轉換到移動的手機終端,互動仍不夠廣泛。三是在信息爆炸的全媒體時代,企業通過公眾號、視頻號、抖音、頭條等平臺,在移動終端實現了與公眾的無縫交流。這一時期,企業宣傳呈現出低成本、高效率、互動頻繁、點多面廣的全新特點。因此,在全民自媒體時代,如何提升外宣工作實力成為現代企業必須面對的命題。
提升外宣工作實力,首先,要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宣教團隊。要通過培訓學習,以請進來、走出去、手把手師帶徒等方式,讓宣傳從業人員掌握基本的傳播技能和新聞素養,根據企業熱點,逐步完成選題、策劃、執行和完善等一系列工作。
其次,要綜合應用多種宣傳媒介。根據外宣工作的需要,要精準定位宣傳渠道和宣傳風格,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使新聞更接地氣,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傳播方式,做到嚴肅與活潑并存,讓受眾喜聞樂見。
再次,要精準把握宣傳力度和內容。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擁有“麥克風”,在發布新聞之時,要回避敏感話題,不能借熱點事件炒作,更不能泄露企業商業機密,力爭做到“能放能收”。
當下,外宣工作實力已經成為衡量企業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企業必須善于通過對外宣傳來全方位展示自己,讓自身的生產方式、品牌理念、企業文化獲得上下游客戶、消費者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