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櫻子
本期榜單由杭州師范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團隊主推,并聯合校內部分學生共同完成。團隊師生以共同閱讀、評選、討論的方式,合作式地推選出本期榜單上的十部作品。通過梳理、考察,本期榜單基本呈現“類型融合”“自我反思”以及“家國情懷”三個顯著特征。
本次榜單的作品,言情、武俠、科幻、都市、修仙等多種類型要素彼此交織,呈現出類型融合的特點,早已與網絡文學發展初期彼此區隔性極強的標簽化、單一化模式不同。如充滿敘事性與人文主義思考的非典型科幻作品《地球上的一百億個夜晚》、蒸汽朋克的末世美學與東方傳統美學元素相對話的《宿命之環》等,當下的網絡文學創作不再著力尋找各種小說類型的差異與邊界,而是更多地探索融合式的文學寫作,這實際對網絡文學的創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寫小說,但不能只懂小說,需要作者掌握多個學科的知識,“全才”式地進行文學寫作。
自我反思則主要體現在小說主角的成長歷程之中,作品不僅著力描寫對外部世界的觀察經驗,同時更多關注到主角對內心世界迷思的詰問。如在精神共鳴中反思個人命運的《玻璃糖》,作家與精神病人互換反轉的《一個精神病人的自述》,主角博士肄業面臨考編、催婚的《別說我們認識》等,隨著故事動線的推進,主角的自我認知也在不斷轉變,側面反映出當下年輕人對獨立生活的強烈渴望與自身相對較淺的社會經驗之間往往存在罅隙,由此可能會帶來異化、掙扎、迷茫等問題,這也提醒我們應對個體尤其年輕一代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給予更多關注。
家國情懷與中國話語的當代書寫也是本期榜單的重要特色。如在科舉考試中探尋時代癥結的《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憑熱血精神行俠仗義的《洛九針》等,無不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在網絡文學之中的演繹與延伸。其中,《洛九針》的作者希行也是本期訪談和評論的對象,其古代言情、古典架空的創作類型及“大女主”、群像式的寫作特色極具研究價值,豐富的寫作經驗、見證時代變化的深刻感悟及對文學的純粹熱愛也讓她對網絡文學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同時,除了像《宿命之環》《洛九針》這樣影響力較大的主流作品之外,我們也非常關注小眾作品,例如輕小說風格的作品《塞壬之刃》,盡管其受眾群體相對較小,但是其存在對于網絡文學環境的多元化建設大有益處,同時也可能預示著未來網絡文學審美的新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