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泰禮
摘 要: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受單一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并不能在課上深入理解相關知識點,存在學習方面的問題。教師只有將多種教學方法合理應用到課程教學過程中,才能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文章立足初中語文實際教學情況,論述了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從融合先進教學技術、組織多樣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評價四個層面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多元化;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1-008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1.027
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解決了傳統教學策略單一、教學效果不顯著等教學難題,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機遇。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單一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的弊端,同時積極學習信息化教學、活動教學等教學方法,并將其應用到語文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多元化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一)教學方法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語文教學以聽、說、讀、寫教學為重點,教師多采取說講式教學方法,圍繞教科書中呈現的語文知識點展開講解,并搭配相關練習題目,實現對學生閱讀理解、習作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法與“填鴨式”教學有著較強的相似性,難以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缺失,陷入被動閱讀、被動刷題、被動寫作的境地,無法主動思考語文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出現了淺層學習的問題[1]。
(二)教學內容匱乏,難以拓寬學生的學習廣度
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存在教學內容匱乏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視野受到限制,無法將所學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以致學生的學習廣度和學習深度不足。比如,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分依賴教科書,只圍繞教科書出現的具體內容展開教學,并未對相關知識進行延伸講解,導致學生對相關知識一知半解。再如,部分教師缺乏主動收集拓展教學資源的意識,未能將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其他教學平臺的語文教學資源應用到教學課堂當中,教學課堂容量小,難以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三)教學評價趨同,難以培養學生多元思維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綜合性評估,具有檢測學生學習水平、診斷學生學習問題、彌補學生學習不足的作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以作業、考試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總結性教學評價,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與學生的考試結果作為評價參考。然而,部分學生在做作業時習慣與他人討論或參考他人作業結果,在考試前存在押題、背題的情況,根據學生的作業結果、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缺乏客觀性,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應試思維。
二、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策略
(一)融合先進教學技術,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1. 應用線上軟件預習導學,激發自主學習意識。預習是學生高效參與課上各教學環節的基礎,引導學生有效預習,對于解決學生自學意識弱、學習主體性差等教學問題有積極意義。然而,傳統的初中語文預習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預習意識,容易導致學生的預習學習效率低下[2]。近年來,各類線上信息化教學軟件不斷被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教師可將信息化教學軟件應用到初中語文預習導學過程中,通過線上指導、線上交流驅動學生有重點、有邏輯地課前預習,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第一, 教師可應用超星學習通組建線上預習群,在群中發布課程學習目標及課程學習重點、難點,為學生指明課前預習的方向,避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做“無用功”。
第二, 教師可在超星學習通軟件上傳預習導學文檔,在文檔中集中呈現陌生字詞、教學文章的重點語句、將要教學的修辭方法等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線上閱讀的過程中提前了解相關知識,形成初步認知。
第三, 教師可在超星學習通的預習群中提出導學問題,用問題驅動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在預習思考的過程中擺脫被動識記的學習問題,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性。
2. 應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愛為學問之始,初中學生只有具備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才能打牢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基礎。然而,單一教學方法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沉悶,無法使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造成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缺失。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趣味教學方法,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使枯燥無味的課堂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積極意義。然而,教師通過口述、板書創設的教學情境并不生動,無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導致情境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對此,教師可將微課視頻應用到情境教學當中,借助短視頻呈現妙趣橫生、直觀生動的畫面,使學生被鮮活的視覺圖像吸引,從而對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可根據課程教學需求從網絡上下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像、音頻、視頻、文字材料等,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微課視頻,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3]。
3. 應用電子白板交互教學,增強語文學習體驗。交互式電子白板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完美融合,使靜態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轉化為動態的趣味教學課堂,對于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有重要意義。在應用討論教學法組織學生探究學習時,為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師有必要應用電子白板進行交互教學。首先,應用白板出示討論問題,讓學生明確討論主旨,使其能夠快速聚焦學習重點,主動圍繞具體問題提出想法。其次,伴隨著討論的不斷進行,教師應用電子白板的切換功能、縮放功能,根據學生提出的想法切換白板內容。比如,將大范圍的問題切換為細節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討論轉向細節討論;將文字材料切換為圖文材料,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討論內容的感悟。再次,在學生得出討論結果后,教師應用電子白板呈現學生提出的答案,并應用電子白板的編輯工具對學生提出的答案進行圈、點、評,使生生討論學習轉向師生討論學習,進一步增進學生與教師的交互。通過應用電子白板,使學生在討論學習中完成課內知識的學習,并與其他學生、教師進行交互,實現對初中學生語文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的鞏固。
4. 應用思維導圖總結教學,增強回顧反思意識。思維導圖具有網狀結構、圖形展示的教學特點,能夠凝練地將關鍵知識關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提高學生的關聯學習、建構學習效率有積極意義。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應用X-mind軟件建構思維導圖,并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思維導圖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直觀觀察導圖中的圖像、色彩、數字、符號、關鍵詞等元素時回顧相關知識,鏈接建構相關內容,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回顧反思意識。然而,初中語文教學內容較多,不同類別的語文知識點多以不同形式呈現。若教師只使用一類思維導圖,很難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要求。對此,教師應根據課程教學的具體需要靈活應用樹狀圖、魚骨圖、括號圖、組織結構圖、氣泡圖、雙氣泡圖、橋型圖、圓圈圖等類型的思維導圖,以不同的形式呈現語文閱讀、語文習作知識,實現對學生建構學習素養的全面培養。
(二)組織多種教學活動,培養語文關鍵能力
1. 組織任務教學活動,培養深度探究能力。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無法主動地思考學習問題,久而久之造成淺層學習問題,影響學生發展深度探究能力。深度探究能力指的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系列能力,要培養學生的深度探究能力,首先要轉變“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課程學習的主動權。對此,教師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組織任務教學活動,通過布置教學任務驅動學生主動探究,使其在探究過程中逐漸掌握深度學習能力。組織任務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兩方面:一方面,任務活動的組織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立足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設計階段內的教學目標,并圍繞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設計若干小目標,圍繞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驅動學生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教學任務的布置應以培養學生的深度探究能力為重點。教師應在設計任務時融入相應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辯證分析、理性判斷、科學創新的相關學習行為,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深度探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分層問題,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設計難度和數量分層的教學任務,以免部分學生因畏難而逃避學習任務,影響其發展深度探究能力。
2. 組織課文鑒賞活動,培養閱讀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與閱讀鑒賞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4]。然而,傳統教學中,教師多讓學生背誦閱讀理解的萬能公式,如“語句在情感表達方面的作用多為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等等。嵌套公式的閱讀教學無法使學生真正掌握閱讀鑒賞能力,反而會造成學生的閱讀思維僵化。為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多元化閱讀鑒賞活動,借助活動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其在默讀、朗讀、品讀、賞讀的過程中充分理解課文關鍵字詞、語句、段落的深刻含義,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鑒賞能力。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閱讀教學的具體情況設計合理的鑒賞活動。比如,教學古詩詞、文言文時,教師可組織古文誦讀活動,讓學生在大聲朗讀、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古文的韻味,增強學生的閱讀審美;教學議論文時,教師可組織論點探究教學活動,使學生圍繞論點展開討論,加深學生的理解。
3. 組織創意寫作活動,培養語言建構能力。長久以來,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要突破這一教學難點,需要教師改變單一教學的思路,積極組織寫作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然而,實際教學中存在學生習作靈感不足、作文流水賬明顯等教學問題,影響活動教學效果。對于上述問題,教師可應用師生討論、小組合作、項目教學、實踐教學等多元教學法組織創意寫作活動,讓學生在多種教學方法的引導下主動創新習作。比如,教師可應用辯論教學法組織學生課堂辯論,讓學生以周記的形式記錄辯論賽的過程,提升學生的敘事能力;教師可應用實踐教學法組織清掃活動,讓學生根據活動體驗完成“參與清掃活動有感”的習作創作。
(三)融入多元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知識儲備
教學方法的靈活多變不是建設高效課堂的唯一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多元教學內容引入課堂,為多元教學方法的應用提供教學支撐。為此,教師應改變過去“唯教材”的錯誤教學觀點,以開闊的教學思維整合課內外的教學知識,用課外知識補充課內教學內容,進一步填補課堂教學的空白[5]。一方面,要關注現實生活與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關聯,挖掘生活中可用于語文教學的素材,并將其合理應用到課堂導學、新知講解、重點剖析、遷移應用等多個教學環節中,豐富各教學環節的內涵。另一方面,教師要著眼于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語文學科特性、語文教學觀念的相關內容,根據具體要求從網絡、圖書館、教研材料中篩選能夠培養學生語感、讀寫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文言文學習能力的教學材料,從而培養學生的開放性學習思維。然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避免低質教學材料降低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教師有必要在教學前篩選出與教學主題無關、同質化嚴重、內容煩瑣的教學材料,以免學生浪費學習時間。
(四)優化多元評價模式,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有利于解決傳統教學中評價片面的教學問題,使學生客觀地認識到自身發展不足,促進其查漏補缺。針對傳統教學中終結性評價泛濫的教學問題,教師應將過程性評價融合應用到終結性評價當中,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分析學生的考評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成果等進行全面的點評,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針對傳統教學中評價標準過于單一的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培養的相關教學要求補足教學評價標準,以多元化的標準驅動學生的學與練,在反思、提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比如,教師可將是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否能根據重點詞句分析課文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是否能根據某一主題完成習作創作等標準融入教學評價當中,以考查學生審美鑒賞與創作、語言建構與應用等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情況。得到教學評價結果以后,教師根據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優化方案,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的進一步培養。
綜上所述,將多元化教學方法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助于解決學生學習興趣缺失、學生學習視野狹窄、學生素養發展不全面等教學問題。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以發展的態度看待教學工作,將科學有效且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通過創新方法、融合方法提升語文教學水平,推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維俊.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讀寫算,2021(30):103.
[2] 早麗木·夏依木拉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程,2021(37):111.
[3] 羅建成.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模式實踐策略研討[J].智力,2021(4):149.
[4] 陳興軍.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2):125.
[5] 杜冬云.淺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2019(5):68.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