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麗 李小靜 編輯/蘇二
宮頸癌現已成為女性健康的第二“殺手”,而HPV是目前公認的可引起宮頸癌的罪魁禍首。近年來,HPV感染人群已趨于年輕化,且不限于女性,有必要進一步加強HPV的科普宣教。
HPV(Human Papilloma Virus)即人乳頭瘤病毒,主要寄居在人體的皮膚、黏膜表面,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可長期潛伏,伺機侵入人體細胞。目前發現的HPV約有150種以上,其中40多種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HPV有低危型和高危型之分,兩者的差異在于基因組的致癌部分將正常細胞轉化為惡性細胞的潛能不同。
低危型HPV轉化潛能很小,如HPV 6、11型,它們通常不引起癥狀或主要入侵皮膚黏膜鱗狀上皮的表層細胞,形成挖空細胞,表面呈肉狀生長物,我們稱之為濕疣。2~3年后漸恢復正常,90%以上病例檢測不到HPV。
高危型HPV有HPV 16、18、31、33、35、45、52、58型等,95%的宮頸癌由這8種型別所致,其中致癌力最強的是16、18型(70%以上癌癥和癌前病變可以檢測到感染),18型還可導致宮頸腺癌。高危型HPV如反復持續感染易感部位(女性宮頸、陰道、外陰、肛門,男性陰莖和肛門),尤其不同類上皮轉化區(宮頸、肛門和口咽),且防護不當,便可侵入該處表面鱗狀上皮的基底層細胞,并融入細胞的染色體內,從而引起細胞過度增生,并形成癌前病變,甚至進一步發展為癌。
那么,HPV感染是否一定會發展為宮頸癌呢?我們大可不必過度恐慌。事實上,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風險超過75%,大多數女性至少感染過一種型別的HPV,在剛感染的八個月到兩年內,人體可通過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而自愈,或通過治療而終止感染。即使病毒持續存在,形成病變也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HPV主要由接觸患者的皮膚、黏膜傳播(感染者數年內都可攜帶HPV),且多源自生殖器接觸傳播,少數間接接觸患者的物品、用具傳播。所以,正確使用避孕套、固定性伴侶、暴曬內衣褲、私人物品不共用、100℃熱水12分鐘即可殺死HPV等措施都是必要的。此外,避免多次妊娠、長期口服避孕藥,早睡早起,不抽煙飲酒,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健康飲食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再加上適當鍛煉,就能增強抵御病毒侵襲的能力。
既然性傳播為HPV感染的主要途徑,所以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以便及時發現病毒感染。首要的是定期做HPV檢測,研究證實90%以上的宮頸癌是持續的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通常指在相隔至少12個月以上,兩次檢測到同一型HPV)。HPV感染后約30%的患者會產生相應細胞學改變,要想知道細胞是否已發生病變,就必需聯合宮頸細胞學篩查(LCT/TCT),由病理科醫生在顯微鏡下搜尋被HPV破壞的細胞,分析細胞病變程度,以便患者能及時進行適當治療從而阻止其癌變。
最新的宮頸癌篩查指南建議:女性從21歲開始,或建議從有性生活開始,每年篩查一次。如連續3年陰性可以每隔3年一次。其間如有陰道不規則出血、性交后出血、白帶增多、異味等異常情況,需及時進行HPV檢測和TCT篩查;絕經或無性生活者,可適當延長檢查的間隔時間;子宮全切之前篩查結果正常者無需篩查,但之前有高級別上皮內病變或原位癌者至少常規篩查20年;接種過HPV疫苗者也需遵循年齡階段篩查。
篩查需避開月經期,前2~3天不同房,前1天不做陰道沖洗和用藥,有婦科炎癥者先做抗炎治療。篩查后保持外陰清潔衛生,避免坐浴。
有的報告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各型HPV陰陽性結果;有的可按所附的正常值范圍來判定有無HPV感染。須知,HPV陽性并不意味著宮頸已發生癌前病變或癌癥。對HPV感染的良性病變,還需結合宮頸細胞學篩查(LCT/TCT)結果來進一步確定。
宮頸細胞形態分析報告有以下7種情況。①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很少合并細胞學異常。②非典型鱗狀細胞,不能明確意義(ASC-US):不確定細胞是否異常,HPV陰性建議一年后復查,陽性則可做陰道鏡及活檢。③非典型鱗狀細胞,不排除上皮內高度病變(ASC-H):提示細胞改變,有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的特征,但證據不足。需行陰道鏡檢查進一步明確,但不可直接治療。④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HPV如陽性需進一步行陰道鏡及必要時活檢,陰性及21~24歲女性則可12個月宮頸細胞學篩查隨訪,孕婦可推遲到產后6個月處理。⑤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屬于癌前病變,需盡快進行陰道鏡及活檢確診,再據病變程度進行手術治療。⑥非典型腺細胞(AGC):多是息肉、化生等良性病變,但也可能與宮頸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輸卵管腺癌等相關,除需進一步檢查宮頸外,還需做頸管搔刮、內膜診刮及檢查子宮外可能出現腺上皮的部位。⑦鱗狀上皮細胞癌(SCC)或腺癌(AC):提示宮頸已有癌變,應及時就醫,行陰道鏡下宮頸多點活檢,盡快治療。
疫苗是預防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國在預防宮頸癌方面使用的疫苗主要有國產二價,進口二價、四價、九價疫苗。二價主要預防HPV 16、18型,這兩種高危型(預防70%的宮頸癌);四價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加上了HPV 6、11低危型(增加預防90%的尖銳濕疣);九價在四價基礎上增加了HPV 31、33、45、52、58型(增加預防90%的宮頸癌),9~45周歲女性均適用。
目前,讓我們欣慰的是,宮頸癌是一種病因明確,可以通過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癌癥。所以,疫苗接種的時間遠比接種價次更為重要。青少年應盡可能在HPV感染前接種疫苗,可使癌前病變的發生率下降70%。及早接種HPV疫苗與進行宮頸癌篩查,能預防或在癌前病變時獲得治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