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穎:
展信悅!
很開心能成為你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個“師父”。一個學期過去了,你在講臺上越來越從容,對教學也越來越有想法,我為你感到高興。你好幾次問我,自己的班級成績總不見起色,應該怎么辦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差距,陪你找出授課時薄弱的知識點,并囑咐你重點突破。你做得很好,孩子們在接下來的月考中進步了一些。但是直到期末,一講到大型考試或是公開課,你總會非常憂慮。作為和你曾經有過相同經歷的大姐姐,我有些心里話想和你說。
我希望你能看見真實的課堂。也許,你觀看過許多熱鬧的課堂,在那里,學生的回答總是滴水不漏,像標準答案;學生的小組活動更像是精心準備的表演,能在課堂那短短幾分鐘的討論里就生成答案。可是小穎,這不是真實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對學生和老師的成長沒有一點好處。課堂上學生跟老師的對話不是為了迎合老師,不能讓學生揣測老師的上課意圖,揣測自己通過什么方式才能更接近老師的標準答案。你要學著真正走入學生的心靈,才能備好課,看見真實的課堂。
我看我們組里好幾個老師都喜歡歌手許嵩,我想和你分享我剛參加工作時的一件事。
那是2009年,我教高一。有一次檢查作業,我翻開一本練習冊,看到前面幾頁全是一行行一塊塊黑漆漆的歌詞,密密麻麻。當時我很生氣,覺得這個學生成績不拔尖,又調皮,還不懂尊重老師。后來想了想,還是先看看他的作業完成得如何。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的作業完成得非常整潔,也非常認真。
我很好奇:這個學生為什么只在英語練習冊上寫歌詞?還是些什么“清明雨上”“斷橋殘雪”之類的文字。他的回答讓我很驚訝:“因為我喜歡老師你啊。我覺得你不是老古董的老師,就像我喜歡的這個歌手,他叫許嵩,他很有個性,自己創作,自己發專輯。只在英語練習冊上寫歌詞,是因為只有寫英語作業時才有很快樂、想唱歌的感覺。”他調皮的回答惹笑了我,我當即感謝了他對我的喜歡,并和他約法三章:以后歌詞只能寫在內頁空白處。
之后,我發現他與我的關系更親近了:他問問題的次數多了,也常常會和我分享他對歌曲的理解。我也在和像他這樣的學生交往時,發現了這個班級在英語學習上最大的問題——用初中學習的習慣學高中英語。那一年,我在靠近學生的路上,慢慢改進自己的備課和教學。就是那時,我發現課堂上學生心領神會的點頭和微笑對一個老師來說,是多么大的鼓舞。
小穎,好的廚師會根據顧客的口味烹調菜品,好的老師也會根據學生的個性進行教育教學。教育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是充滿溫度的私人訂制。去用心看吧,看見不同的學生。只要不是原則上的大問題,就應用愛去包容、去靠近、去了解他們。只有懂他們,看到他們對知識共性和個性的需求,才能備好課,做好思想教育。不要擔心課堂上的突發狀況,而要預先思考每一個環節和問題的梯度與目標。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是基于教學目標設計的深入淺出、有層次的階梯能力訓練,你設計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能啟發學生真正的思考。真實的教學生成,能在學生的真實回答中檢測課堂的思維流動及學生理解情況。而我們老師在這樣的課堂中應當給學生們傳遞出的信息是:我把決策權還給你們,把節奏還給你們。就是這些微妙的信息,讓人和人之間產生了信任和尊重,促成了真實的、高效的課堂。
我希望你能看見真實的自己。這一學期以來,我在你身上看到了青年教師身上十足的干勁和熱情。你愛學習,不懂就問,主動聽課,還能聽取我的建議,在網絡上搜索優秀課例,學習前輩們的教學方法和創意。你的點子很多,也很巧妙,可你苦于上公開課時總是上不完預設內容,也上不出別人的那種味道。原因很簡單:你還沒看見真實的自己。
小穎,你了解自己嗎?在閱讀和學習別人的優秀課例或者管理經驗時,有沒有思考哪些是和你同頻的經驗?魏勇老師曾在他的著作《怎么上課,學生才喜歡》中說:“我覺得要上好課,要對自己的天性和特點進行一下評估,然后在學習別人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時候,要盡可能學習其中能夠與自己的天性和諧共生的東西。只有采取與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才可能會是一名非常有魅力的老師,學生才會喜歡。”經驗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思維方式上的碰撞和融合;課堂也不是活動的疊加,而是基于學生和老師特點的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
所以,小穎,繼續閱讀,繼續向優秀同行學習吧。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看清自己,很多人在大量的閱讀和人生經歷中漸漸找到自己。了解自己和自我成長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要允許學生犯錯,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走出象牙塔,走出舒適區,走近學生,走進自己的內心。不要怕一時的成績落后,不要怕公開課的批評和意見,不要過度咀嚼失敗的味道,你可以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頻率和節奏。只要你在自己的節奏中緩緩向前,慢一點,沒有關系。我相信,自信、好學、踏實、誠懇的你,一定能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教學風格,成為一個受歡迎、有魅力的好老師。
最后,親愛的小穎,快樂一點,去嘗試,去擁抱,去熱愛吧。勇敢些,站在有光的地方,才能讓更多的人看見你,也才能在單調重復的日子里,心生甘甜,慢慢歡喜。
祝你開心、幸福!
永遠支持你的朋友:聶媛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