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新
“我不能保證我的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都能夠一帆風順,但我愿傾聽他們生命的每一次拔節的聲音。希望他們長成參天大樹,懂得感恩社會,報效祖國,讓每個學生心里充滿陽光,為每個學生找到展現自我價值的平臺,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與擔當!”新邵縣第四中學英語教師張夢龍這樣詮釋他對教師職業的理解。
2007年6月,張夢龍從邵陽學院外語系畢業,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憧憬與滿懷熱情,踏上新邵縣第四中學的三尺講臺。他從學生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里讀懂了“教書育人”的含義,并暗下決心:絕不能辜負這些淳樸的山里娃,一定要把知識的種子播撒到他們心中!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干的。2008年9月,張夢龍擔任198班英語教學兼班主任工作。班里有個叫黃姍的學困生,性格靦腆,不善交流,并且因為學習基礎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導致她有點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優勢。有一天,沉默寡言的黃姍突然找到張夢龍老師,言語里透著絲絲憂慮:“老師,我考大學有希望嗎?”
“你很有潛力,現在雖然說成績不夠理想,但是只要你堅持努力,一定會有進步有收獲的!”迎著黃姍那忐忑而又充滿期盼的目光,張夢龍積極鼓勵她重振學習信心。張夢龍又拉著黃姍,分析每張試卷的錯題,他發現黃姍非常聰明,又很好學。為此,他主動找到黃姍的家長,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堅定信心、多陪伴孩子學習,并和其他學科老師一起商量,積極幫助黃姍找到恰當的學習方法。三年的成長陪伴,張夢龍始終是黃姍最堅定的鼓勵者和支持者。2011年,黃姍以優異成績順利考入心儀的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黃姍專程打來電話,向張夢龍報喜,話語里透著深深的感恩:“感謝張老師,要不是您,我也不會接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目前黃姍已到美國一所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每當教師節,黃珊總會給張夢龍發來感謝語言,每次不會忘記說:“老師,謝謝您!沒有您的鼓勵,一定沒有我的現在。”
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張夢龍致力于教學研究和教學方式創新,尤其注重英漢對比教學的應用。他常常將英語和漢語放在一起比較學習,創新將古代詩詞融入英語教學中,讓課堂妙趣橫生、異彩紛呈,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和接受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學習、更快進步,他所帶的班級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張夢龍深知,鄉村振興的推進需要教師素質的提升。只有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才能讓農村學生享受更優質的教育。為此,他不斷學習、充電,努力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當好農村學生成長成才、放飛夢想的“筑夢人”。
除平時正常的教學工作外,張夢龍還主動承擔了更多的“任務”,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精心組織各項活動,言傳身教做表率,以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受到學生、家長和同事的好評。張夢龍雖然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但已經把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無私奉獻、為人師表融入日常工作中。
為給鄉村孩子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張夢龍從名家經典中汲取養分,更珍惜各種培訓提升的機會,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素養儲備。他精于研究,立足學情,因“生”而異,科學設置學習活動,關注每個人的成長與進步。他尤其注重體驗式學習,善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英語,把快樂學習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他善于反思,多年保持著寫教學反思的習慣,在且行且思中成長。在自己成長的同時,他還帶動身邊的青年教師,通過主題教研等形式共享智慧、共同成長。他從一名普通英語教師一步步成長為鎮“十佳教師”“縣優秀教師”“縣最可愛鄉村教師”“縣優秀班主任”“市優秀班主任”,在2022年新邵縣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競賽中,張夢龍榮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