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彥山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初中英語教學應該側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當前實際教學而言,閱讀教學中仍存在重文本輕體驗、重技巧輕思維的現象?;诖耍處煂⑺季S導圖引入閱讀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有效地將語篇中的零散知識點串聯起來,可使知識體系具象化,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有效提升。本文以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為切入點,結合案例對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方式進行探析,以期在教學中優化學生的閱讀、知識整合及邏輯思維等能力。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思維工具,利用了圖像、分支、色彩、關鍵詞等元素,以圖像的方式表征對象,充分調動使用者的全腦進行記錄和思想表達。近年來,多數學者雖已逐漸地將思維導圖運用于教學領域,但其運用在英語閱讀教學方面的研究還十分有限。本文立足于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試著探析以下問題:(1)思維導圖的概念與用途;(2)思維導圖的制作步驟;(3)閱讀教學中如何結合思維導圖進行課程設計。
一、理論概述
思維導圖(mind map)是一種由單個中心主題向外發散出的若干呈放射狀排布的圖標與分支組成的圖像,其關鍵詞按照邏輯關系放在不同層次的分支之上。一個思維導圖能夠展現中心主題、邏輯線索、層級關系等多個層面的信息,給大腦提供可視化模型,幫助學生處理復雜信息,并且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也將呈現出信息的不同特征,如對比、分類、描述、過程等,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習能夠將文章中的知識、信息提取出來,使學習事半功倍,根據用途的不同將思維導圖分為以下六種: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閱讀理解的掌握程度可由淺入深地分為三個層次:表層信息獲取、深層含義理解(推理判斷性理解)、創造性理解。要指導學生用思維導圖解析文章結構,從宏觀通讀到微觀理解要做到以下四個步驟。下文將結合人教版八年級英語課文“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詳細講述閱讀與思維導圖的制作,分步闡明閱讀中的導圖制作思路。
(一)以課文主題為核心,確認中心詞(句)
在閱讀整篇課文時,厘清全文的結構和確認文章主題是最重要的,這一步能夠給學生一個大體框架,明白該文的邏輯順序。根據文章的題目“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學生可以直接了解到這是一篇議論文,主要探討未來機器人發展的話題。在議論文中,觀點是多樣性的。如本文中有“I think? robots? will? be widely? used? in? the? future”和“I? think? it is difficult? for? robots? to? do the same thing as people.”兩個不同的觀點,因此,學生下一步可以結合這兩個方向和閱讀任務,采取分類討論的思維導圖方式(扇形圖)進行思考,并在文章中找出依據。
(二)以閱讀任務為目標,鎖定關鍵詞
在閱讀過程中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是解題的基礎,在本篇中共涵蓋“What? are? robots? 1ike in? movies?”“What can robots do today?”“Will robots think 1ike humans in the future?”“What will robots be 1ike in the future?”四個問題,讓學生記住這四個問題是什么,在閱讀過程中找到每個問題的答案是非常難的。學生會將問題與依據記混亂,而依照上一步分類討論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思考則會在腦中得出這樣一個模型:(見圖1)
根據這個模型學生可以聯想出這四個問題其實分為兩大類,機器人的現實應用(電影形象、生活形象)和對機器人的未來暢想(形象、思維)在分類后學生可以依據題干關鍵詞movie,today,shape,think進行段落定位查找答案。
(三)以語言分析為基礎,構建各級信息鏈
在依據思維導圖明白本篇的邏輯順序后,學生可進行深度理解,為以上四個問題找出具體依據與例證,并為推斷未來機器人的形象與功能提供依據。
在引導學生深度理解文章時,教師的問題也要更加細致化地遞進,例如,針對機器人的形象可以設問:“What? are? robots? like in movies?”由此學生可以定位到第一段得出“They are usually like human servants.”教師再設問:“We know what robots can do in the movies,but what can they do in real life?”由此學生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段得出結論:“There are already robots working in factories.These robots look more like huge arms.”并且由這兩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But? will? robots? think like humans in the future?”按照文章中機器人影視與現實工廠形象和科學家的觀點,學生得出“In the future, robots will have many different shapes.”的結論,并為學生對未來機器人的形象和功能想象提供支持。
(四)以文本閱讀為基礎,進行創造性理解
創造性理解是一篇閱讀的升華,在學習課文之后,學生以課文為基礎,借助課文內容的前后連貫、觀點、意圖對文章進行升華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才是真正對此篇文章有了深入的思考。教師要準確找到能夠進行創造性閱讀的地方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對于此篇文章教師可以提出“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 in the future?”“What? will it look like?”“What? will? it do? for? you?”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說出自己的依據。
三、思維導圖視域下閱讀教學設計
在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文章詞匯教學和對文章的逐句翻譯上,而要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材料的文章結構,在閱讀中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能夠對文中的長難句進行獨立解析、答題。
(一)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材Unit 1“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中的一篇閱讀課,題目為“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本文講述了主人公魏芬從不喜歡上英語課到被英文電影吸引,從而學會了借助肢體動作、面部表情、關鍵詞來輔助理解單詞意思,從而喜歡上了英語課的故事。本篇課文主要體現了單元主題,并提出魏芬的學習技巧,引導學生用文中英語語法自主表述自己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學會表達如何學習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2.掌握動名詞的正確使用方法。
3.掌握By的用法。
4.引導學生通過用思維導圖提取語篇信息并完成閱讀任務。
[教學重難點]
1.學會運用How來詢問做事方式。
2.學會運用by + doing的結構表達做事方式。
3.借助思維導圖厘清文章脈絡。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程開始前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How do you study English?Have you ever used the following methods to learn English?(Show some pictures)教師通過在PPT中展示多種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聯想自己生活中會使用的學習方式,然后引出問題:Read the passage about Wei F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y did Wei Fen find it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2.What did she do in English class?
3.What is the secret to language learning?
[文本梳理]
教師在閱讀環節可以設計fast-reading和detailed-reading兩個閱讀環節,輔助學生進行文本梳理。教師要求學生先進行第一遍快速瀏覽,再根據文章的自然段總結每段的大意與文章題目相對應,在第一遍閱讀后學生可以將文章三個段落的內容總結為:(1)Last year,I did not like my English class.(2)I found several secrets of learning English by watching movies.(3)Now I really enjoy my English class.由此,學生可以定位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對應文章第一段,第三個問題對應文章第二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并且過濾無效信息,將與答題無關的第三段篩選出去,在詳細閱讀時,在第一段和第二段尋找題目答案。
在detailed-reading環節,學生對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進行詳細閱讀,并且完善文章框架。(見圖2)[Methods of
learning English][Before][Now][their body language and the
expressions on their faces][method][watch movies][consult a dictionary][want to learn more words and grammar][hid behind the textbook
never said anything]
圖2
根據文章框架學生可以定位到具體自然段并進行細節性閱讀,得出文章閱讀理解的答案。
1.She couldnt understand her English teacher.
2.She was afraid to ask questions and never said anything.
3.For Wei Fen, the secret to language learning is listening to something interesting.
[鞏固練習]
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可以從課文本身發散出去,讓學生嘗試用思維導圖的模式考慮和解決問題,如請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分析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態度、方法、聽力、口語等),并討論自己的解決方法,以思維導圖為框架,寫一篇題目為“My Method of Learning English”的作文。
(三)反思評價
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時,要引導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達到以下幾個要求:(1)通讀全文,把握文章主題。(2)厘清文章結構,每部分是什么內容。(3)記住文章要點、重要的結論及關鍵詞(時間、人名、地名等)。(4)體會作者主要的思想感情。(5)掌握字詞(對于生詞能夠根據上下文或構詞法猜測詞意)。(6)理解句意,力求挖掘句子隱含信息與深層含義。(7)獨立思考,對文章開展個性化評價。(8)掌握閱讀速度,有效控制閱讀時間。
四、結語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將思維通過圖像與文字的結合具象化表現出來的實用性工具,有助于學生從整體認識上把握閱讀材料的結構,通過關鍵詞快速定位文本位置,進而高效整合文章信息,快速查找題目理論依據,提升做題的準確率與效率。教師要將思維導圖有效地運用于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推斷、預測、反思等高階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敏慧.核心素養視角下運用思維導圖培養英語閱讀思維[J].品位·經典,2022(17):148-150.
[2]李永霞.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以“The Chinese Witting System”的教學為例[J].天津教育,2022(21):78-80.
(作者單位:河南省西平縣五溝營初級中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