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盛林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過酸甜苦辣,也有過歡欣和鼓舞。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班主任平時管理瑣碎的班級事務,只有不斷地反思和改進,不斷地總結和積累經驗,才能使自己的班主任職業生涯更加完美?,F在用“學與頑”“寬與嚴”“勤與懶”“近與遠”“家與班”“教與倦”“業與錢”“獲與憾”“貶與贊”九組相對的詞語談一談自己的班主任管理經驗和體會。
一、學與頑
世上沒有生而知之的人,許多人都是從后天的勤奮學習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班主任管理也一樣,班主任必須通過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班主任要向書本學,學習新的教育思想、現代教育理論、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毛主席說過,“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我們不僅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同事學習,向家長學習,向學生學習。記得有一次,一位班干部在我還沒有想到問題的時候,他就已經把事情處理好了,我表揚了他。結果他立刻說:“沒事,老師,幫助您管理好班級是我們班干部應盡的職責?!边@位學生的反應對我觸動很大,也促使我在平時的工作中更加細心和負責。
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寫道:“面對我們的知識、能力、素質與時代要求還不相符合的嚴峻現實,我們一定要強化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主動來一場‘學習的革命?!?/p>
所以,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努力去學習,不堅持自我革命,努力改造自己,就會失去上進和提升的機會。
二、寬與嚴
《古文觀止》里有一篇《子產論政寬猛》,講的是為政要寬猛相濟的道理。在平時的班主任管理中,我們也要注意做到寬嚴相濟。我的體會是,對于學生的學習一定要嚴格要求,絲毫也不敢放松,但是對于學生的生活習慣、班級紀律、健身習慣等方面則要慢慢培養,不能操過之急、督之過猛。每個學生都不一樣,如果班主任要求過嚴,言行過激,學生就不容易接受,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例如,如果學生各科知識掌握得不好,班主任嚴厲批評,學生大概率會誠懇接受??墒侨绻n堂上哪位學生做了一個小動作或是不小心把書本、鋼筆掉到地上等,我只是溫馨提示一下,也不去點明具體的人,然后繼續開展課堂教學,這樣就做到了拿大放小、重點突出。
有一位學生進入青春期后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家里天天和父母頂嘴,家長和我交流了一下自己的苦惱。我先是在課堂上與大家談了談青春期心理變化的應對之道,用這種敲山震虎的方式從寬處理,然后提醒說,如果我了解到哪位同學在家里和父母老是頂嘴、鬧情緒,我就要親自上門去家訪和調解。在此期間,我和家長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隨時掌握學生在家的動態。過了一段時間,我把這名學生叫到辦公室,旁敲側擊地詢問他在家里的表現,他告訴我自己從沒有和父母頂嘴。我就告誡他,如果我了解到他在家里和父母鬧情緒、頂嘴,我一定要嚴厲處分。在之后的日子里,我通過家長了解到,這個學生確實再沒有和父母頂嘴。
所以,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細心品味、理解和運用教育的寬嚴之道。班主任只有說話得體、做事得體、行為得體,才能作出表率,讓大家產生學習和成長的喜悅感。
三、勤與懶
羅蘭在《忙碌與進取》中說:“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人們常說,如果父母懶,孩子就勤快;如果父母勤快,孩子就變懶。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學習和獲得能力的機會就被剝奪了,從而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和快樂。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例如,有些班主任可能很勤快,也很能干,像班干部的安排、班級事務的安排通通都自己包辦,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執行和遵守。可是我覺得班級的管理者既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又要努力地提供和制造機會,讓學生自由地去發揮和鍛煉。所以對于班級干部的配備、衛生安排和管理、班級活動的開展和舉行,我都放手讓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這能提升學生的社會能力、組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再比如,每周有一節班會課,班會課的主題介紹、開展推進、發言總結這些環節我都是讓學生自主完成,我只是在旁邊起關注、贊揚、引導和協助的作用。學生發揮主體和主導作用,我起陪伴和引導作用,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提升學生處理事情的能力。
班主任“懶”一點,不包辦一切,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體驗和經歷,讓他們獲得成長的機會;班主任在一旁提醒、鼓勵,共享學生的成功和喜悅,和他們一起尋找和分析其中的不足,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甚至置身于他們身后,永遠實行教育的“柔弱之道”。
四、近與遠
和學生保持怎樣的距離,這是我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親其師,信其道?!比绻麑W生內心疏離了教師,那教師的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每個人內心里都有一桿秤。也就是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折射在學生眼里,在他們純潔的內心里也會有一個評判。班主任的行為究竟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學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帶的許多學生來自農村,平時行為很拘束,到講臺上來,甚至手從袖子里都取不出來,我就幫他們把手伸出來,再幫他們把領子翻好,學生的緊張感就逐漸降低或消失了。我很溫和地提醒他們別緊張,暢所欲言。從班主任的話語里和行為中,學生能感覺到尊重和關愛,他們也會對班主任產生好感和親近感。這種好感和親近感以后就會折射在學生的學習和行為中。見了教師就立刻問好,這種問好不是強迫的,不是教師要求他們去做的,而是他們自發的行為。學生不但待人接物會熱情禮貌,學習也會積極主動。但是,距離產生美,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和學生保持適度的距離也是十分正確的做法。有極個別的學生看到老師親切就會掌握不住分寸,這時班主任還是要善意批評和引導,可是也不要不依不饒、小題大做,只需要點到為止,學生一般都會立刻醒悟自己的問題,改正自己的錯誤。
“人以待己為是非,我以待人為對錯;人以利己為恩怨,我以利人為取舍;人以得失為得失,我以善惡為善惡;人以地位升浮為親疏,我以感情真假為遠近。”在班主任管理中,事事都是大事,事事也都是小事。只有在戰略上重視教育的重要性,在戰術上重視學生心理的關鍵性,不斷總結、歸納和實踐,才會行穩致遠。
五、家與班
這是指家庭與班級。班主任還要處理好家庭和班級的關系。這又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自己的家庭與班級之間的關系。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不可能有脫離社會關系的獨立的人存在。作為一名班主任,我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每當面對家庭和班級孰重孰輕的取舍的時候,選擇的艱難就顯現出來了。有一天早上,孩子生病了,要到醫院去檢查,可是我一直掛念著學校里的幾十個學生,他們究竟都到校了沒有。在這份責任心的驅使下,我讓妻子帶孩子先到醫院,而自己則是去了學校,等我處理完班級事務,又上完了自己的課,才向學校請了假,匆匆趕到了醫院。
另一方面,還要處理好與學生家庭的關系。有一位學生和同學相處的過程中,不僅脾氣很大,還和同學起了肢體沖突,據同學反映,這位學生在自己家里還時常和自己的父母起沖突。
了解這些情況之后,我就主動給學生的家里打電話,很誠懇地了解情況,幫助學生和父母好好溝通。在我的幫助下,他們都進行了反省,互相道歉,各給臺階,這位學生感受到了尊重和友好,不但脾氣慢慢發生了變化,而且開始關心班級事務。
六、教與倦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曾經給自己的兒子寫過一封信《天堂與地獄比鄰》。信中用一則寓言說明了一個道理,“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樂?!睆氖掳嗉壒芾韼资?,偶爾還是會產生職業倦怠。當看到社會上自己的同學、朋友或熟人事業十分成功,干得風風火火的時候,不免也會產生一時的落差。但是既然自己當初選擇了這份事業,自己就要堅持不懈,堅定地走下去。當好一名班主任,就要從瑣碎的班級事務入手。
“如果你視工作為樂趣,人生就是天堂?!贝_如洛克菲勒所言,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時時刻刻將學生的成長和生活放在自己心上,讓學生的歡聲笑語洋溢在心頭。
七、業與錢
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偉大的事業,只有把這份事業和責任落實到每一位教師身上,轉化為我們前進的責任和動力,才能實現偉大的教育夢。教育強國不是靠口號喊出來的,而是需要我們用汗水和腳步去實踐、去奮斗。雖然班主任這份職業不可能成為致富的門路,不可能一舉成名天下知,但是做好一名班主任,可以讓我度過充實的每一天,睡好踏實的每一覺。
八、獲與憾
作為一名班主任,有多少次,妻子抱怨說:“你究竟干了多大的事,三天兩頭地去加班?!庇卸嗌俅危覍⒆诱f:“今天晚上,學校還有點事?!?/p>
在我的班主任教育生涯中,我獲得了許多的榮譽和獎勵。有市級優秀班主任稱號,也有好幾次縣級優秀班主任稱號,更有好多次校級優秀班主任稱號。面對這么多的榮譽和獎勵,我時常有一種欠家庭太多、欠妻子太多、欠孩子太多的感覺。
初三畢業的時候,有些學生考入了優質高中,也有些學生進入了普通高中,但是也有些學生走入了社會。
不論他們的人生道路如何,看到他們都能面對現實,積極拼搏,我感到欣慰和自豪。因為在他們的人生中,我曾經陪伴過他們,曾經和他們共歡欣、同悲傷。而他們今天的成績、明天的人生得到了我的鼓勵和支持,愛心、智慧和勇敢將會伴隨著他們,追求、奮斗和夢想也會伴隨著他們。這難道不是我班主任生涯的最大收獲嗎?
成功必然有方法,失敗肯定有原因。成功不僅僅是一個點,而是由無數個點組成,才構成完整的生命歷程。一時事業成功只是小成,一生歷程成功才是大成。
然而,班主任生涯也有遺憾。畢竟個人的天賦不同,個人的努力不同,個人的成長背景也不同。班主任即使再努力,也難以讓每一位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都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有些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有些學生成績平平,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高材生。我們,包括學生的父母在內,要能面對現實,接受他們的平凡,尊重他們曾經的付出,也接受他們的現實。這或許就是班主任生涯中的遺憾吧。
九、貶與贊
有些學生活潑,有些學生安靜;有些學生膽子大,有些學生膽子小;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強,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弱;有些學生善于表達,有些學生不善于表達。在班級生活中,有些學生會出格,有些學生則不愿意展示自己。
錢理群說:“中小學教育是干什么的?一是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二是教給學生好的讀書方法;三是養成讀書的習慣。做到這三條,學生就會一輩子讀書,受益無窮。”有一次上課時我讓學生做生物玻片標本的觀察,有一位姓王的學生手拿小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劃了一道口子。事后,我把這位學生叫到辦公室里了解情況。他說:“老師,我是想觀察一下血液。”從班主任的角度,如果狠狠地批評他一頓,或許會傷害他的探究心和好奇心。如果一味遷就,則會增長他的頑劣心。于是我對他說:“你有這份好奇心和探究心是很好的品質,可是你割自己的胳膊取血液,這種做法是極不可取的,很不安全的,會對自己造成傷害。”這位學生聽了以后立刻對我說:“老師,我保證以后再不這么做了?!蔽尹c了點頭說:“好的,說到就要做到?!?/p>
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當中,批評學生,對他們施以“貶”的評價和處理,或者表揚他們、鼓勵他們,對他們施以“贊”的肯定,這里面有微妙的語言和行為藝術。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有拿捏和掌握了這門教育藝術,才會讓學生心服口服、如沐春風,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力。
(作者單位:榆中縣第六中學)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