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欣 蘭洋 連航杰 喬思琦

摘要:慢性腎病具有高患病率、低認知、預后差、高費用等特點,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腎功能喪失性疾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因此對于慢性腎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極其重要。智慧醫療打破了傳統醫療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為患者長期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優途徑。本文研究了在互聯網技術發展背景下,智慧醫療用于慢性腎病患者健康認知、膳食護理、運動療法、延續性護理等方面的應用現狀,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并對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預測,為臨床醫務工作者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慢性腎病的康復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慢性腎病;智慧醫療;健康認知;膳食護理;延續性護理
引言
在傳統醫療模式下,存在看病難、看病貴和醫療資源分布極其不均等醫療難題,無法滿足慢性腎病患者的延續性護理和疾病健康管理等需求。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智慧醫療”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在醫療衛生領域特別是在慢性病的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智慧醫療對于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醫療成本、應對慢性病威脅,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慢性腎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腎功能喪失性疾病,發病初期并不明顯,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1]。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世界范圍內慢性腎病的患病率為14.3%,而我國的慢性腎病患病率在10.8%左右。當前,我國慢性腎病存在患病率高、預后差、醫療費用昂貴等問題,若未及時治療,會給病人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2]。如何在智慧醫療背景下完善慢性腎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滿足病人對健康管理的需要,是目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本文就近年來智慧醫療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在慢性腎病患者健康認知、膳食護理、運動療法及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現狀進行綜述,分析當前的問題,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預測。
1. 互聯網技術在健康管理中的研究背景
1.1 相關概念回顧
“智慧醫療”是指通過建立醫療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區域性醫療信息平臺,運用最新的網絡技術,使病人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相互交融,逐步實現信息化。“互聯網+”整合了互聯網與傳統醫學行業,帶來一種嶄新的發展思路,進而創造出醫療領域的新發展模式[3]。
1.2 互聯網健康管理的服務模式
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包括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電子處方、疾病風險評估、遠程診療以及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服務。通過移動電話,用戶可以進行預約掛號、查看檢查報告、支付醫療費用、實時健康查詢等多種診前、診中、診后服務[4]。具體的服務方式是:病人可以隨時使用手機智能終端采集、上傳個人生理指標,醫務人員可以從遠程醫療平臺獲取病人的健康信息,對其進行分析后及時進行健康宣教和干預;同時,患者可利用互聯網進行咨詢,獲得視頻、文字、圖片、語音等多種形式的咨詢,并獲得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和社會支持。
2. 互聯網技術發展背景下智慧醫療在慢性腎病領域中的應用
2.1 網絡健康教育在慢性腎病健康認知中的應用
在互聯網醫療模式中,健康教育可依托小程序或APP等線上工具,有計劃、系統且及時地向患者推送疾病和康復治療的相關知識,是一種有助于患者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方式。目前,慢性腎病患者的居家治療以飲食、運動等為主,因此患者對于慢性腎病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度較高,而互聯網醫療模式下的線上小程序能滿足慢性腎病患者這一需求。利用微信小程序和開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將健康信息傳遞給病人,既能促進慢性腎病病人對健康知識的宣傳,又能促進慢性腎病病人之間、醫患之間的交流。李雨昕(2016)[5]等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對中青年慢性腎病病人進行隨訪,結果顯示,干預組病人的生活質量、服藥依從性、疾病認知、持續護理滿意度和療效均較好。由此得出,利用微信小程序和開通微信公眾號等方法,對于為慢性腎病患者提供相關健康知識具有可行性。
2.2 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在慢性腎病膳食護理中的應用
國內相關研究通過調查慢性腎病患者的飲食醫囑依從性和服藥依從性,發現慢性腎病患者飲食依從性普遍較差,并且慢性腎病患者在日常血壓、血糖、體質量等方面的健康管理水平較低。由此可見,膳食護理對于慢性腎病患者極其重要。相關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旨在幫助患者通過建立健康行為進行目標營養管理,實行個體化膳食指導甚至營養治療。李萍(2021)[6]等將電子輔助工具融入慢性腎病患者飲食管理,在干預12個月后進行比較,結果為12個月后干預組飲食依從態度總分、飲食依從行為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將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融入慢性腎病患者營養管理中,可以提高患者飲食依從性,可以促進患者飲食健康行為習慣形成,改善其營養狀況,并能延緩腎病進程,適宜于臨床應用,造福于廣大慢性腎病患者。
2.3 網絡健康管理平臺在指導慢性腎病患者運動療法的應用
運動療法是延緩慢性腎病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國內,為了避免病人的身體狀況受到運動的影響而導致病情的惡化,以往的慢性腎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臨床開處方開展治療;目前,臨床上一般都會鼓勵病人進行康復訓練。智慧醫療背景下,與之適配的是各類電子健康設備和程序。在現行的慢性腎病運動指導APP或小程序中,主要的運動指導流程為:小程序收集患者個人信息,患者通過四項評估(心肺運動實驗、六分鐘步行實驗、坐立實驗、起立行走實驗)后,根據患者的個人信息制定個性化運動指導與計劃安排,主要包括運動內容、類型、強度、時間、頻率以及運動注意事項。由于使用線上程序具有便利性、低成本、個性化等優勢,在慢性腎病患者中受歡迎程度較好,如圖1所示。
2.4 網絡線上平臺在慢性腎病患者提供延續性護理的應用
對慢性腎病病人進行有效干預,延緩其進入末期階段,是臨床醫務工作者探討的一個重要方向[7],而延續護理已被證實能夠幫助減緩慢性腎病進程,但該護理服務模式以護理為主導,患者常游離于護理決策之外,難以真正理解并依從,導致出院后仍存在營養、行為方面的問題,其延續服務效果仍不理想。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減緩慢性腎病進程。焦偉娜(2021)[8]等基于臨床廣泛應用的延續護理模式,結合行動研究法,將該模式應用于慢性腎病患者的效果,經6個月干預后,行動的延續護理模式可明顯改善慢性腎病患者的腎功能、營養狀態,提升其自我行為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朱愛軍(2018)[9]等分析了延續性護理對慢性腎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效果,干預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通過線上平臺,為慢性腎病病人提供延續性護理服務,使整體、科學、可行的慢性腎病護理體系從線下向線上延伸、從醫院向家庭延伸,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腎病病人的腎功能恢復效果,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效率。
3. 慢性腎病患者對智慧醫療健康管理服務的使用情況
智慧醫療技術可顯著促進慢性腎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因此了解患者對互聯網背景下智慧醫療技術的接受度和使用情況,對于促進智慧醫療技術在慢性腎病健康管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張佩嘉(2017)[10]等調查134例慢性腎病患者對互聯網健康管理服務的使用現狀及需求,結果表明患者在制定個性化電子健康計劃、遠程飲食監測和指導、遠程生理指標監測和指導等方面有較大需求。這表明國內外患者對于互聯網健康管理的接受度和需求較高。國外對于慢性腎病健康管理平臺較我國成熟且患者對于互聯網健康管理服務接受度較高,而我國互聯網技術在慢性腎病健康管理方面寥寥無幾,說明互聯網技術在我國慢性腎病健康管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4. 智慧醫療在慢性腎病健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4.1 智慧醫療在慢性腎病健康管理領域應用不足
目前智慧醫療正處于逐步發展階段,在慢性腎病領域關注和應用尚且不足。國內關于智能手機應用管理健康的研究也相對較少,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的關注和發展。
解決措施:(1)院內推廣:慢性腎病患者就診、治療期間,向患者介紹智慧醫療技術,指導病人使用相關應用程序,以實現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健康管理;(2)路演與社區活動:制定智慧醫療推廣計劃,進行線下演示與推廣,協助患者結合個人病情使用互聯網技術,并分析活動提升用戶量。
4.2 網絡信息安全問題
智慧醫療應用于健康管理雖然具有省時、節約看病成本等諸多優點,但仍存在安全隱患:(1)某些網絡信息源不清,信息質量不能保證,存在造假現象;(2)互聯網技術所產生的醫學資料、病歷報告等,涉及患者個人信息、診療信息等,如果被非法使用,將侵犯患者的合法權益,并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
解決措施:(1)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出臺有關保護網絡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規,對于侵犯網絡信息安全的行為追究相應法律責任;(2)加強國家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醫療在健康管理領域仍處于探索階段,各方面部署應協同合作,優勢互補,全局協調、發揮統籌作用,助力智慧醫療應用于健康管理的發展,著力保障網絡信息安全。
4.3 慢性腎病患者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互聯網背景下智慧醫療技術用于健康管理對患者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要求較高,但老年人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信任度、滿意度、總體使用率較低[11]。
解決措施:規范化、簡便化智慧健康管理服務系統,應針對不同人群的認知水平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為患者提供簡單方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智慧醫療健康管理服務。
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醫療技術被逐漸應用于慢性疾病管理領域。“互聯網+醫療”對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醫療費用、應對慢性病威脅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互聯網背景下智慧醫療可促進醫患實時交流,增加患者對于慢性腎病等慢性疾病的健康認知,為患者提供延續性護理,并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飲食指導、運動療法的應用,合理安排飲食及運動,進而延緩疾病進程。我國慢性腎病發病率高,并對自身和社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但我國相關平臺起步晚且較少,因此利用網絡平臺對慢性腎病患者進行健康管理在我國有著較大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董婷,李建中,吳聲,等.蘇州社區老年人慢性腎臟病篩查及共病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1,40(12):1583-1588.
[2]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委員會營養治療指南專家協作組.中國慢性腎臟病營養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J].中華醫學雜志,2021, 101(8):539-559.
[3]王政,王萍,曹洋.新時代“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互聯網醫院建設及發展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20,40(11):90-92.
[4]趙霞,李小華,周毅.“互聯網+醫療”的服務特色[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1):26-28.
[5]李雨昕,楊茜,李娜,等.微信在中青年慢性腎病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6,39(2):166-169.
[6]李萍,楊杰,封蕾,等.電子輔助工具改善慢性腎病患者飲食依從性及酸負荷狀況的研究[J].臨床腎臟病雜志,2021,21(3):188-193.
[7]安玉,蔣琦,劉志紅.慢性腎臟病:全球腎臟健康狀況及應對措施[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8,27(1):61-64.
[8]焦偉娜,王鶴云,齊鴻飛.基于患者行動的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對慢性腎臟病營養狀態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20):3056-3060.
[9]朱愛軍,王莉,鐘曉琴,等.延續性護理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7):130-131.
[10]張佩嘉,譚潔,王丹,等.134例慢性腎病患者對互聯網健康管理服務的使用現狀及需求調查[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57(4):70-74.
[11]張山,郝曉寧,馬騁宇,等.老年人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和使用意愿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21,38(11):36-39.
作者簡介:盛欣,在讀本科,研究方向:護理學;通信作者:牛洪琳,醫學博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糖尿病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