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劍平 (上海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編輯/暖陽
提及炎癥,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發炎。它其實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在向您的身體發出信號,啟動身體的自愈功能。大多數人對于炎癥的了解大概是從紅腫熱痛這些可惡的表現開始,比如扭傷腳踝時,腳踝周圍組織腫脹,出現瘀青和發熱,您會感到疼痛,這些都是急性炎癥的表現,很容易被察覺到。
然而,對于慢性炎癥,我們往往會已處于慢性炎癥狀態下,卻不自知。事實上,炎癥是慢病之源,WHO已把慢性炎癥稱為人類健康的巨大威脅,全球每5個人中就有3人受慢性炎癥的困擾,這些慢性炎癥可以誘發多種疾病,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癥、糖尿病、中風、衰老等重大健康問題都相關。打個比方,如果血管長期處于慢性炎癥狀態未被治療,放任其不管,血管就會逐漸失去彈性,出現硬化,繼而引發高血壓、血栓等慢病的發生。
近幾年,“抗炎飲食”走紅,成為研究熱點。我們可以通過健康、抗炎飲食和生活方式來控制體內的慢性炎癥,那么“抗炎飲食”都有啥?
基本上大部分的蔬菜水果中都含有抗炎成分和抗氧化物。足量和多樣化的果蔬,對健康有著極佳的保護作用。我們要做到“三多一全一新鮮”,即品種多、色彩多、量多、要吃全、選擇新鮮的吃。
推薦蔬菜有羽衣甘藍、大白菜、卷心菜、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菠菜、芹菜等綠葉蔬菜;胡蘿卜、西紅柿、南瓜等深色蔬菜。
推薦水果有蔓越莓、草莓、藍莓、葡萄、獼猴桃、石榴、櫻桃等。
全谷物食物和未經過精加工的粗糧中含有易于消化的纖維素,可防止血糖驟升,也有助于控制炎癥。
主食是主要的能量來源,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在主食里加入些粗糧雜豆,又或是一些帶麩皮、糠的全谷類食物(如麥片、糙米等),少吃精制、過分加工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白米、白面、面包等),有助于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
有研究發現,偶爾多吃堅果,對減輕炎癥也是很有幫助的。
蛋白質,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可是,何為“優質蛋白質”?動物蛋白質中的魚類蛋白質最佳,植物蛋白質中大豆蛋白質最好。
每天保持攝入一定量的優質蛋白質,如魚、牛奶、蛋類、豆類及豆制品,可增強自身抵抗力。
ω-3型脂肪酸具有很好地抑制炎癥的作用,堪稱為天然的“消炎藥”。
很多魚類富含ω-3型脂肪酸,例如三文魚、金槍魚、鱈魚、沙丁魚等。含有豐富ω-3型脂肪酸的食物還有橄欖油、亞麻籽油、葡萄籽油、堅果等。自己在家做飯時可多選用這些油來進行烹調。
綜上,這些食物都是天然的“消炎藥”,是保護心腦血管、預防慢性疾病的“主力軍”。我們從飲食中尋找到抗炎力量,減少慢性炎癥,降低慢病風險,吃出身體自愈力,何樂而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