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潔 編輯/清風
68歲的孫女士,原來除了有高血壓,身體狀況還可以。近期自覺“陽康”以后身體虛弱,想到醫院做一下體檢。醫生給她開了驗血、胸部CT和腹部超聲等,她的肝腎功能都在正常范圍,空腹血糖有點偏高,6.8mmol/L;而且胸部CT的報告中顯示“右側腎上腺有2.8×3.0cm結節”。
腎上腺是什么?這個腎上腺的結節是否要緊?
腎上腺作為人體重要的一種內分泌腺體,是一“帽型”的器官,正好“蓋”在我們雙側腎臟的上端。雖然腎上腺的體積并不大,但它可以分泌多種的內分泌激素,如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性激素和兒茶酚胺類的激素,除了參與血壓的調節,在我們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和生殖等多方面發揮作用。
隨著目前影像學檢查的普及,不少人在檢查胸部CT、胰腺MRI或者進行腹部超聲的時候,發現了腎上腺的腫塊。類似孫女士這種情況,是在體檢或者因為其他的疾病去做檢查而發現了腎上腺有超過1cm的結節,叫做腎上腺的意外瘤。簡單地說,就是意外發現的腎上腺腫瘤。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這種意外瘤的發生率在1%~6%之間,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升高,50~70歲的人群中發病率可以達到7%以上。

首先,意外發現腎上腺的這種腎上腺腫瘤不必過度緊張,因為這些腫瘤,大多是沒有分泌功能的良性腫瘤,75%是良性的腎上腺腺瘤。因此,最先需要了解的就是這個腫瘤是否具有分泌功能,特別是如果體重增加明顯,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積,并且出現疲乏感、皮膚瘀青、傷口難以愈合或記憶力減退等,這些情況應特別予以關注。目前的研究認為存在腎上腺意外瘤的患者,約有10%左右的患者存在腎上腺皮質醇的自主分泌;這種激素會導致體重增加,軀干部脂肪堆積而四肢相對纖瘦,而且往往會同時存在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等情況。對于這些臨床可疑的情況,需要做一些生化檢測,化驗我們腎上腺的皮質醇水平,并進行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等,來判斷意外瘤是否能夠“超標地”分泌皮質醇;如果存在這種情況,就可能需要臨床進行干預,甚至采用腹腔鏡手術切除。
除了分泌皮質醇之外,還有少數這樣的意外瘤可能與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有關。如果年齡小于40歲就出現高血壓,或者采用2~3種降壓藥血壓也控制不好,特別是曾經有過低血鉀這樣的情況,就需要進行相關的生化檢測,看我們體內醛固酮/腎素的比值(ARR),排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醛固酮,這個聽上去很“化學”的名字,正是我們體內調節鹽分的激素,這種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高血壓和低血鉀,且用普通的降壓藥往往效果不好。另外,還有腎上腺髓質的意外瘤,也會導致血壓“狂飆”,叫做“嗜鉻細胞瘤”。研究發現,意外瘤中約有1.5%~14%可能是嗜鉻細胞瘤,這種腫瘤導致的高血壓,往往幅度更高,可以持續性升高,或者血壓出現高低波動的情況,發作時伴有明顯的頭疼、心慌和出汗,收縮壓可以超過200mmHg。這種嗜鉻細胞瘤,需要使用一定的藥物進行術前準備后,進行手術切除。
女性朋友如果近期出現明顯的多毛,痤瘡,聲音變粗,伴有月經稀少、月經紊亂等情況,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是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與雄激素分泌過多有關。然而,如果患者體檢又發現腎上腺的意外瘤,應當進行較為詳細相關的血、尿檢測判斷,判斷這種雄激素是否有可能來源于腎上腺的腫瘤。表現為月經紊亂或不孕不育的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癥的患者,也有可能因為意外瘤而就診,17-羥孕酮的檢測對這類患者較為重要。
影像學發現的意外瘤,往往會有放射科醫生對于腫瘤大小的描述。一般認為,腫瘤越大,具有潛在分泌功能的可能性、惡性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對于4cm以上的腎上腺的腫瘤,或影像學上出現特殊征象(如CT上病灶的密度大于10 Hounsfield units、MRI上T2成像高信號或化學位移分析無信號丟失等)的話,建議考慮手術切除,并明確病理性質。很少數情況下,惡性腫瘤可能會轉移到腎上腺,對于雙側較大的腎上腺結節不能排除轉移性腫瘤,需要進一步的18F-FDG PET-CT等相關檢查。此外,腎上腺的結節有的時候也也可能是畸胎瘤、血管瘤、淋巴瘤、結核等特殊的情況,這需要根據各自的影像學表現進一步檢查。
因此,當腎上腺遭遇意外瘤的時候,需要了解的是這個結節是否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對于比較小且沒有分泌功能的腎上腺意外良性腫塊,不必過于焦慮。然而,對于具有特殊影像學表現的意外瘤,或直徑較大的意外瘤,尤其伴有肥胖、頑固性高血壓等臨床癥狀時,需要進一步評估后,全面制訂治療方案和隨訪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