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雅梅 編輯/青鳥
人口老齡化正席卷全球,我國老年人口正在逐年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機體功能逐年下降,從而導致認知障礙和肢體受限,跌倒風險也顯著增高。目前,跌倒事件屬于我國護理不良事件前三位的原因之一。跌倒事件的發生常可導致患者身心健康受損、原發病的康復受影響、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等,同時也是引起醫療糾紛的隱患。
因此,作為醫護人員應高度重視住院患者的跌倒不良事件的預防,尤其是老年住院患者。了解住院患者的原發疾病、病情變化和合并用藥,科學評估跌倒風險,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制訂風險防控的流程,對減少跌倒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患者入院后,護士根據跌倒風險因素和評估工具來確定住院患者的跌倒風險。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目前臨床使用的跌倒、墜床風險因素評估表由跌倒風險臨床判定法及Morse跌倒風險評估量表組成。
根據年齡、既往史、用藥史等,直接判斷跌倒風險等。
不符合表1中的任何條件時,采用Morse跌倒風險評估量表(表2)評估,得出風險等級。<25分為跌倒低風險;25—45分為跌倒中度風險;>45分為跌倒高風險。

表1 跌倒風險臨床判定法

表2 Morse跌倒風險評估量表

根據患者的疾病史、跌倒史、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用藥史等多方面進行防跌倒墜床風險評估,簽署《住院患者防跌倒護理安全告知書》,嚴格落實防跌倒護理措施,并實施全面質控。在床頭懸掛防跌倒防墜床的警示標牌,提高醫護人員及家屬看護時的警惕性。
腫瘤患者骨髓抑制導致全血細胞減少,免疫力低下,常感肢體酸軟、頭暈乏力、視物模糊、低熱等不適,升白細胞治療后容易導致發熱、頭暈、周身酸痛等,這些情況均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風險。故此期間應多飲水,注意休息,適量活動,減少外出,注意安全。因疼痛造成睡眠不足、感知覺障礙、步態不穩、反應減慢等情況,應進行規范的止痛治療,以有效控制疼痛。
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患者應按時、正確服用藥物,避免因指標過高或過低帶來身體不適而造成跌倒。
服用鎮靜、安眠、阿片類止痛藥物者出現瞌睡時應臥床休息,未清醒時不宜下床活動。服用降壓藥物后應休息30分鐘后再活動。
服用解熱藥物者可能存在大量出汗導致虛脫,如廁應有人陪同。
使用利尿劑者頻繁如廁時應注意安全,必要時在床邊或床上使用便器。
穿著大小合適且底部防滑的鞋,長短合適的衣褲。年老體弱者沐浴時應有家屬陪同,采取坐位,避免長時間洗熱水澡。房間物品有序擺放,清除區域障礙物,保持過道通暢。日常活動突感頭暈、雙眼發黑、下肢無力、步態不穩、不能移動時,請原地坐下或靠墻,呼叫他人幫助。
夜間是跌倒墜床發生的高峰時段。告知患者睡覺時需拉好床欄,切勿從床欄空隙或翻越床欄下床。行動不便的患者,將尿壺放在隨手可拿的床邊。年老體弱眼疾患者起夜時一定要打鈴請求幫助。入睡前可先如廁排尿或少飲,減少夜間如廁的次數。
年老體弱患者外出檢查,科室備有輪椅。使用時請陪護人員或護士先固定輪椅,檢查性能。患者坐上后固定腳踏板,系上安全帶,囑咐患者靠椅背而坐,避免因重心不穩而跌倒。
病房實施整理、整頓、清潔、規范、素養、安全的6S管理,配備多種安全設施,如公共區域的扶手、床欄、呼叫鈴、床頭燈、可移動的餐桌椅,衛生間設有緊急呼叫鈴、方便洗浴的座椅等。護士定期進行設施的功能檢查,向入院患者介紹各種設備的使用方法。
順勢倒下,不要掙扎,迅速彎曲,降低重心。盡可能使自己變為俯臥位手掌撐地,避免臀部著地。一旦跌倒,不要著急起來,先檢查傷勢,充分休息,盡量移動到有椅子的地方,以椅子為支撐,慢慢站起來。無法站立者休息片刻,呼叫尋求幫助。
防跌倒,三字歌
必要時,家屬陪。有需要,尋幫助。
病房內,光線足。無雜物,道路暢。
必需品,放床旁。坐輪椅,要約束。
睡覺前,先如廁。無必要,少喝水。
如廁時,要坐穩。需沐浴,有人陪。
睡覺時,拉床欄。晚間起,先開燈。
要起床,三部曲。無陪護,不下床。
衣和褲,要合體。防滑鞋,穿腳上。
遇水漬,請繞行。有不適,快蹲下。
三字歌,要牢記。防跌倒,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