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德
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要圍繞核心素養培育目標,開展創新性教育工作。教師帶領學生在數學知識深度探索過程中,逐步建構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思想,對數學問題進行發散性解答,鍛煉學生總結性思維,增強課程駕馭能力,鍛煉小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綜合技能,使學生在探索學習中,提高數學知識深度學習水平,幫助學生建構數學邏輯思維,在知識探索與發展中增強綜合學習能力。本文從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意義、作用、原則、策略進行詳細闡述,以供參考。
小學階段深度教學以教師創設課程教學情境為突破口,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深度學習活動。超越數學知識表層內容進行探究,挖掘數學知識的隱藏性、內在性邏輯關系,使數學教學體現出知識性、邏輯性、探究性優勢,讓學生了解數學學科本質、挖掘數學知識內涵,落實深度學習理念。同時,教師要在數學教學目標上進行全新定位,給予學生關注和理解,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在深度學習中建構學科思想,提升對知識要點與內涵的探究素質。另外,深度教學要從以下四個層次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思維、學習評價,小學數學教師要遵循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以深度教學過程增強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為學生全面性發展鋪平道路,促進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意義
小學階段數學核心素養培育工作要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深度教學。在數學知識教學中,要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知識解讀中,圍繞知識點的內涵、結構、聯系等,進行深度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具體知識探索學習情境中形成數學思想,在面對數學問題時,運用相關概念、理論知識進行解讀,鍛煉學生創新性、創造性學習技能。在深度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鍛煉學生對知識的分析與理解能力,讓學生利用適宜的學習手段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合作交流意識,在課程學習基礎階段獲得收益,使學生在心理上、行為上提高深度學習技能。第二,加強核心素養培養力度。核心素養是教育的主要目標,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具體教學過程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使學生在學習前、學習中、學習后具備知識掌控能力,促使學生逐步形成獨立性數學邏輯思維,形成抽象、形象的學科思想。通過核心素養培育活動,使學生針對具體知識點鍛煉幾何與代數能力,利用數形結合、思維導圖等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建模意識,提升知識學習水平,為學生全面發展拓寬路徑。
2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作用
2.1 有利于教學內容深入
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中,教師要圍繞知識內涵,讓學生進行知識點探索活動,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能力,培養課程學習思想、優化課堂探索過程,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探索興趣。教師要結合數學教學內容的深入度,落實深度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知識探究中形成學科思想,建構課堂學習思維,促使學生扎實、系統、高效掌握知識內涵,培養良好的課堂學習能力,為教學內容深入滲透提供有利環境,促使小學生在教學內容探究中,形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
2.2 有利于教學方法深入
在學生形成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中,要結合實用性、創新性教學方法的應用,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建構數學邏輯思維,帶領其在數學問題探究、分析、解決的學習過程中,合理應用相應的數學學習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意識和行為能力更加多樣,提高課程學習綜合素質。因此,在深度教學理念下,有利于教師圍繞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方法滲透活動,讓學生在鍛煉綜合學習能力中,掌握數學知識深度學習技巧,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實踐運用能力,提升小學生對知識點的駕馭與應用水平。
2.3 有利于學生思維深入
數學學科知識邏輯思維特點比較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深度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思維深入發散,讓學生在數學解題中,具備深入思考、深入解析、深入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結合新課改教學目標,在數學深度教學理念下,增強學生對要點和重點的學習技能,在知識探索與實踐應用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另外,在知識點探究中,要結合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發散數學思想意識,使其在課程探究中強化學習技能、形成良好學科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深度學習素質,培養熱愛學習、深度探究的意識。
2.4 有利于學習評價深入
教師圍繞數學知識特點,通過開展深度教學活動,優化學生數學評價意識,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中,具備深度學習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知識探索與應用中,強化課程學習能力、增強課程探究技能,激發學生引導和創新意識,提高知識點解讀技術水平。教師的數學教學評價要深入學生的思想意識中;要深入課程教學主題中,使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性評價中成長、發展。根據學生數學知識掌握與應用情況,教師要做出合理化評價,并通過評價的深入度,提高學生數學思考能力,鍛煉知識應用技能,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3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原則
3.1 主體性原則
教師要發揮主導性作用,使學生在課程探索中培養學習思想,完成教學指導工作,凸顯小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主體性地位。首先,教師要具備專業自主性能力,在以自身專業素養為依據,針對數學知識教學活動進行創新指導,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興趣。其次,教師發揮專業自覺性作用,將學生的課堂學習、作業完成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運用有效課堂指導、課程探究等形式,加強對知識點的駕馭技能。最后,具備隨機應變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多元化課程創設活動,使學生逐步建構數學習思維,針對數學課程重點、要點進行發散性學習活動,落實深度學習的具體步驟,幫助學生具備主動學習的意識。
3.2 目標性原則
深度教學理念下,教師要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圍繞具體目標展開深度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駕馭與應用技能,促使小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明確“學什么”“怎么學”“怎么用”。首先,帶領學生明確課程標準解讀活動,讓學生根據長時間的探究學習過程,提升數學知識應用質量與效率,讓學生在理論知識探索中培養學習思維,在行為應用上增強深度學習技能,向著目標而努力。其次,深度領悟教材內容,幫助學生在知識探索中明確學習方向。再次,深度領悟教材。教材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師要在教學中帶領學生深度領悟教材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法則、規律等,使小學生的代數思想和幾何思維逐步建構。最后,圍繞學生學情進行教學分析,增強學生系統性學習能力,向著數學深度學習目標不斷努力。
3.3 問題性原則
“問題”是數學學科的核心要素,教師在深度教學指導過程中,要圍繞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形成深度學習意識,科學應用所學知識點進行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深度學習思維,強化對數學知識點的拓展性學習能力,使數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學生在以教材為核心的問題解答中,培養獨立性思維、建構邏輯性思想,加強對知識點的建構技能。比如:問題解決前,要鍛煉學生的問題,探索思維是學生具備敏銳的問題發現能力,在解決問題中,要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整合已有知識體系,對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解答;問題解決后,對學生進行系統性評價,使其在課程探究中形成良好數學思想,落實深度教學的目標任務。
4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策略
4.1 營造教學氛圍,拓展教學活動
在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中,要圍繞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有目標性地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課程引導與概念教學中,幫助學生融入探索學習情感,增強對知識點的綜合學習能力,構建良好的課程教學環境,可以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探索興趣,圍繞具體教學內容打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方程的知識點時,教師要運用探索性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深度學習思維,讓學生在數學知識深度探究中,發掘課程的趣味性、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集中注意力,展開知識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挖掘性學習,圍繞深入淺出的知識要素進行拓展學習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滿足學生課程學習需求。教師通過創設小組探究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解方程式的競賽活動中,培養深度學習技能,逐步產生對方程知識的學習興趣,在課程探索過程中強化對知識點的解讀能力。比如,解答以下方程:x+15=34;39-x=18;55+x=79;68-x=23;55+x=97,通過小組競技的形式,引發學生對簡易方程的計算興趣,讓學生對“x”的求解進行深度思考,通過活躍且趣味的競技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解“x”簡易方程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4.2 巧用發散思維,培養數學邏輯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層層遞進的特點,教師要圍繞發散性思維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在整合運用過程中的邏輯能力。因此,教師要運用發散性思維培養模式,使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步轉化為抽象思維,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增強對知識點的系統整合與應用能力,在多樣性課程體系中,增強深度學習技能,使其在知識點混合應用過程中,具備清晰的意思在多解題探索中,形成緊密的思維,為開展多樣性課程學習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學習乘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要結合乘法的運算法則,幫助學生建構數學解題思維,并運用發散性思維培養過程,鍛煉學生發散性解題能力,使其在乘法解答過程中,應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展開學習活動。比如在鍛煉學生解答2×6×4=48這道題時,首先,教師運用乘法的計算法則,讓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相乘,先計算2×6=12,再計算12×4=48,使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逐步形成。其次,運用發散性思維進行乘法拓展訓練,由于乘法計算遵循先乘除后加減的原則,在計算過程中,可以先計算4×6=24,再計算2×24=48;也可以先計算2×4=8,再計算6×8=48,最后,在以上思維拓展的過程中,達到數學解題的目的,促使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全面培養,增強學生的數學計算準確率。
4.3 培養探究意識,增強解題能力
數學課堂構建活動,要凸顯小學生的主人翁作用,讓學生結合數學問題展開發散性學習活動,發揮自主探究作用,培養課程深度學習能力,給予學生思想上和行為上的引導,以提高數學知識掌握能力。教師可通過啟發式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具體問題探究學習中,培養課程學習思想,促使學生在知識建構的活動中,強化對問題的解答能力,凸顯深度學習的作用與價值。
例如,在探索學習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分數的意義這一課程時,教師要圍繞核心知識點,對分數學習時,以問題意識培養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的興趣,積極開展課程拓展性訓練活動。比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讓學生感受分數的存在形態。首先,運用圖形教學的方式,將一張圓形的紙平均分為兩份,小學生展示其中一份為1/2;將一張正方形紙,以對角線對折兩次,將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一份為1/4;將一個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一份為1/3。在這一過程探究中,讓學生了解幾分之幾,也就是將整體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其次,教師結合上述三個圖形教學內容進行問題創設,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增強學生對單位這一概念的理解,提高深度教學效率。最后,在進行知識總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以感性思維促進理性意識形成,積極開展課程深度學習活動。
4.4 重視實踐教學,增強綜合能力
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根本,科學開展發散性教學引導活動,使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的模式下,逐步形成問題探索習慣,對數學問題展開深度探究,增強小學生的深度探究技能。因此,在數學知識學習中,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技術,培養學生課程探索學習思維,讓學生通過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探索,促使學生在具體學習體驗中,積累經驗、發散思維,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深度學習。同時,利用實踐教學過程,鍛煉學生自主思考、動手操作、實驗探索等能力,讓學生在理解性學習過程中,增強知識掌握技能。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時,為了幫助小學生逐步構建幾何思維,在課程教學活動中,要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教學做合一能力,落實小學數學課堂深度教學策略。比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公式時,教師要圍繞“長×寬”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用格尺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并運用“長×寬”公式計算出數學課本的面積,使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掌握幾何知識學習的方法,具備舉一反三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課程學習整體效率。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背景下,教師要通過深度教學過程,落實教學改革政策、實現立德樹人目標,讓學生在課程探究中強化綜合學習技能。通過深度教學活動,帶領學生挖掘數學知識深層次內容,了解數學本質后的知識內涵,為學生建構課程學習意識、培養創新學習思想提供助力。深度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在數學思想培育中,鍛煉學生的質疑能力、問題思維、合作意識、獨立思考等綜合能力,使學生在知識探究與駕馭中強化課程學習技能。
(作者單位:甘肅省廣河縣城關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