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
縱觀當代學習理論的發展,新時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實施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創設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發現學習意義,激發學習動力,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提供學習支持系統,明確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活動,豐富教學資源,并采用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法。本文以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為例,對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1 “以學習為中心”的由來及其內涵分析
當代學習理論主要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三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行為是學習者對環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應,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教學就是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盡可能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合適行為。“以教師為中心”范式源于該理論,它突出了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教學主體地位,將學生弱化為教學的客體地位,學生以被動式的跟隨、模仿為主,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具有天生的學習愿望和潛能,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個安全、自由、充滿人情味的心理環境,使人類固有的潛能自動地得以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來源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突出知情協調,以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核心,對學生的學習愿望和潛能持樂觀積極的態度,重視學生的認知、情感、興趣、動機、潛在智能等內心世界;但容易過分強調學生的學習潛能,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過于突出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從而低估了教師的作用,低估了社會與教育的力量。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面對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的組織,從而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作為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重要分支,同時又吸收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一些精髓。該理論認為學習是從原有經驗出發,構建新的經驗的過程。“以學習為中心”范式(Learning-Centered Paradigm, LCP)源于該學習理論,它將教師與學生都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共同構成了學習共同體。
無論是“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都是以單方面作為核心主體,是對立的思維,而不是辯證的、系統的思維;而“以學習為中心”重視的是學習認知的過程,以“問題”為出發點,讓師生之間產生有效互動,促進學習者借助已有知識、經驗,構建新的知識能力網絡。“以學習為中心”關注學習過程,重在對學習本質的認知,這既不同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視角,容易夸大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同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視角,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容易陷入盲目樂觀,而是以學習過程為主線,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學習的共同體,進行有效互動,教師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幫助學生發現學習價值、學習意義,為學生構建新知提供學習條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教學對學習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和效果,是自身教學的學習者、研究者。學生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新的知識網絡。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自身學習的教學者。
2 “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職業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專業技能及人格的共同發展,包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批判能力、創造能力等。職業教育需要更新理念,秉持終身學習的觀念,確定以學習為中心的范式。
2.1 創設學習情境,發現學習意義
從實質上來看,學習的認知過程是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需要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領悟學習的意義,并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進一步對知識進行主動發現和主動探索,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構建知識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從價值層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從本源上解決學生學習的持續驅動力問題,才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將知識內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不斷通過自身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反饋,進行主動調節,最終實現自我驅動。
2.2 建立學習共同體
“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學習共同體。教師必須擯棄自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知識的灌輸者的傳統思維模式,而是要構建學習型組織,廣泛開展合作學習,建立互信協作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治性與主動性,充分保障學習的自由,從而以利于學生團結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既不是教學的掌控者,也不是教學的旁觀者,而是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教師經由觀察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從而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根據客觀學情,動態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活動中,必須以學習過程本身作為研究對象,設計學習活動,不能只局限于本課程或本學科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幫助學生面向問題,在既有的知識結構上建立新的知識體系,拓展學習的廣度及深度,展現出學習探索的無限可能性——多元化、多維度、縱深性等,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學習的思維模式。另外,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情緒狀態等,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
2.3 提供學習支持系統
以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支持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和教學資源。
學習目標是教學的根本,學習目標的價值取向定位為學生綜合能力及素質的發展,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學習目標的設置要突破以往的知識記憶、知識理解等低階要求,要達到知識聯系、綜合應用、思維發展、價值形成等高階要求。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反映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范疇;能力目標反映學生應達到的相應職業能力水平;素質目標涵蓋學生的身心發展、人文素養、社會素質等。
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本質上是對學生學習研究的踐行。教學即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是為了達到特定的學習任務,在學習支架的指引下、進行的一系列組織化的學習交互行為。學習活動的復雜性和靈活性在于學習活動中師生互動關系的不確定性,以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活動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控制中心,簡要來說,也就是沒有中心,只有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研究者,教師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習習慣、學習狀態等,分析其影響因素,并對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未來發展路徑進行預測。學生以學習活動為載體,主動進行知識構建。學習活動的設計要服務于學習目標,要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習活動的設計不是死板的、一成不變的,而是靈活的、可調節的,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學生學情、學習過程中的反饋以及累積的教學經驗等,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設計,并允許在實施的過程中進行動態的調整。另外,在學習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形式、教的方法以及學的方法的靈活應用。在一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是將個別教學形式或個別教學方法一以貫之,而是必須根據學習目標,根據促進學生學習的原則,將它們靈活地進行綜合應用。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形式通常有MOOC、SPOC、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形式,教學方法通常有情境教學、支架式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學習方法主要有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反思學習等。
豐富多樣的立體化教學資源是以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支持系統的必要保障和條件支持。這些資源既包括線下資源,又包括線上資源,例如:新形態教材、多媒體課件、視頻、微視頻、動畫、虛擬現實、資源鏈接等。教師需要根據學習活動的設計,以模塊化形式組合各類資源,并運用網絡社交工具搭建便利的線上、線下學習交互環境。
2.4 多元化學習評價
以學習為中心的學習評價應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學習目標為準則,做到科學、有效、便捷,包括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認知能力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及社會性的發展,既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還要考查學生素質的培養成效。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評價重點在于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的評價,將形成性學習評價方式與總結性學習評價方式相結合,既要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觀察,又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檢驗。在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和教師構成了學習共同體,所以評價角度也是多樣的,既有對學生的評價,例如,學生自評、小組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評價等,也有對教師的評價,例如,學生評教、自我評教、同行評教等。教師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對學生學習進行診斷性和表現性評價,實現個性化學習資源推送和智能化學習效果評價。無論在什么階段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對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進行及時客觀的反饋,用以動態調整學習活動的設計及執行,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3 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Java程序設計課程是三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軟件技術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任務是培養學生面向對象編程思想、Java程序語言開發能力,為后續Java Web應用開發、Java企業級項目開發、移動應用程序開發等課程奠定學習基礎。該課程的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具備搭建Java開發環境,針對具體問題使用Java語言進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程序設計規范,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結合作的能力,養成優良的工作作風和職業素養。
Java程序設計課程以圖書管理系統項目作為學習情境。學生帶著實現圖書管理系統的目標和好奇心進入課程的學習,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學習主動性。在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擯棄先理論后實踐的傳統學習方式,而是通過具體案例、項目實踐,促使學生自主總結知識理論,再應用于新的實踐,完成從“實踐—理論—實踐”的螺旋上升的認知過程。運用PPT的教學只在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論總結的階段才會以極簡的形式出現,僅實現對理論進行辨析、總結、歸納的作用。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通過實踐實現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程序開發能力的培養及提升。
教師設計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對課程進行系統全面的認知,突破停留在具體知識上的藩籬,架構完整的知識體系。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支架主線為開發環境搭建、基礎語法、面向對象、常用API、集合、高級應用六大部分。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面向對象部分是建立面向對象編程思想的重中之重,整個學習設計應以案例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為主,學生以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為主。面向對象部分的學習,教師應該重在幫助學生對面向對象的三大特性的設計成因進行邏輯建立,讓學生能站在程序語言設計者的角度,重在理解為什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師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讓學生不僅見樹木,還要見森林,幫助學生構建系統認知,讓學生形成科學有效的思維模式、思維方法,才能為學生日后跨專業、跨領域的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思想基石。
為了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建立沉浸式立體化的學習環境,Java程序設計課程建立了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學生的學習軌跡、各類測驗詳情、師生間的互動活動等都能通過平臺的大數據技術進行統計分析,為學習活動設計的不斷精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指導。同時,課程運用專門的實踐教學平臺,建立校企實踐項目案例庫,可以方便地進行學生分組、項目協同開發、代碼托管、任務跟蹤、按組評分等。
伴隨學習理論的發展,當今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呼喚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范式。在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中,我們應實施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設學習情境以幫助學生發現學習意義,激發學習動力,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提供完備的學習支持系統,明確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活動,豐富教學資源,采用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法。
本文系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一般項目《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范式在高職軟件技術專業課程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1JSJG572。
(作者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電子與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