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鋒 陳俊良
本文從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出發,探討東南亞來桂留學生在廣西地域文化教育方面的需求與問題。首先介紹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與內涵,闡述了其視角下對地域文化教育研究的意義。隨后概述了廣西地域文化的特點與歷史淵源。接著,分析了東南亞來桂留學生文化適應與教育現狀,并探討了廣西地域文化教育對其的影響。最后提出了應對問題的建議。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涌入中國。其中,東南亞留學生數量占據重要地位。而廣西地處中國與東南亞交界處,是中南半島和南亞次大陸與中國連接的重要門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和文化優勢。因此,研究廣西地域文化教育對東南亞來桂留學生的影響,有助于加深人們對于地域文化教育的認識,更好地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人文交流。
1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下的地域文化教育研究
1.1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與內涵
人類命運共同體包括多個方面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共同利益。全球化進程使得國家之間的利益越來越相互關聯,因此各國需要共同應對全球性的環境、發展、安全等問題。在這個背景下,共同利益成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只有各國能夠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展開合作,才能夠實現全球共同發展和繁榮。
共同責任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全球面臨的環境、發展、安全等問題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和應對,這就需要各國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各國需要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參與全球治理,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推進全球發展。
為了實現共同發展,需要各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開展交流合作。這可以促進各國經濟的共同繁榮和發展,使得全球各地的人民都能夠分享到發展的成果。同時,通過交流合作,各國也能夠在文化、科技等領域相互學習,促進彼此之間的互惠互利,從而實現共同發展。
和諧共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各國之間需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通過對話協商、互學互鑒、包容互惠等方式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只有通過和諧共處,各國才能夠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共同推進全球發展。
總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概念,它要求各國共同努力,實現全球的共同發展和繁榮。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各國需要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開展交流合作,實現和諧共處,從而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推進全球發展。
1.2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下的地域文化教育研究意義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下,地域文化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地域文化代表著每個地區特有的文化,這種文化包含著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歷史和傳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研究地域文化教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1)促進文化交流和互鑒。地域文化教育研究可以促進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和互鑒,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打破文化隔閡,從而實現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
(2)保護地域文化遺產。地域文化是每個地方獨有的文化遺產,它們包含了地方人民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觀念。通過地域文化教育研究,可以加強對地域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從而實現文化的多樣性和持續性。
(3)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地域文化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通過地域文化教育研究,可以加強對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4)培養地方人才。地域文化教育研究可以培養具有地方文化素養的人才,他們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傳遞和弘揚地域文化。
綜上所述,地域文化教育研究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下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促進文化交流和互鑒,保護地域文化遺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以及培養地方人才,從而實現地方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
1.3 東南亞來桂留學生的地域文化教育需求
東南亞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地區,其中包括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來桂留學生的背景十分多樣化,因此他們的地域文化教育需求也因個人差異而異。不過,可以總結出一些共同的需求。
(1)語言教育是許多東南亞留學生的重要需求。由于東南亞各國的語言差異較大,許多留學生需要學習中文或英文作為第二語言。此外,一些留學生還需要學習廣西當地的少數民族語言,以更好地了解當地文化。
(2)文化交流是許多留學生的愿望。留學生希望能夠與當地人建立友誼,了解中國文化,同時向當地人介紹自己的文化。由于東南亞與中國的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這種文化交流對于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具有重要意義。
(3)留學生對于廣西的地方文化也十分感興趣。他們希望能夠了解廣西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習俗,并學習當地的舞蹈、音樂和美食等。
(4)許多留學生也希望能夠參加當地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志愿服務、文化體驗和參觀企業等,以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
(5)留學生在異國他鄉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文化差異、語言障礙和孤獨感等。因此,他們需要得到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心理支持和幫助,以便更好地適應當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綜上所述,東南亞留學生的地域文化教育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語言教育、文化交流、地方文化學習、社會實踐和心理支持等。學校和社會應該為留學生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當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2 廣西地域文化概述
2.1 廣西地理環境與自然資源
廣西是一個擁有全國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和珊瑚礁群落的地區,也是全國重要的海洋漁業和海洋工程建設基地。該地區面向東南亞,南瀕北部灣,北回歸線橫貫中部,位于中國南部。其近岸海域水質保持優良,大陸海岸線長達1796千米,天然港灣眾多。廣西海洋資源豐富,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和林業基地,擁有第三大水電基地和第二大淡水漁業基地。境內河流分屬珠江水系、長江水系、桂南獨流入海水系、百都河水系等四大水系,水力資源豐富。廣西也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建材和化工原料基地,其中有97種礦藏被探明儲量,其中64種礦藏儲量居全國前十。特別是鋁和錫等有色金屬,廣西的儲量在全國范圍內排名前列。廣西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因此被譽為“山水甲天下”。該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7.6~23.8℃之間,光照充足、雨水豐沛、氣候溫暖,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廣西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和沿海經濟開放的戰略支點,也是中國與東盟的橋頭堡和重要門戶。
2.2 廣西歷史文化淵源與特色
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類就在廣西的柳江、麒麟山等地方生活。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加強對嶺南地區的控制和開發,派人開鑿了靈渠,把長江與珠江兩條水系連接起來,形成了一條連接中原和嶺南的水上通道,促進了廣西與中原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廣西也是金田起義、黑旗軍抗法、鎮南關戰役等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策源地和發生地,在這些事件中涌現了洪秀全、劉永福、馮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鄧小平,在廣西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廣西有壯族、瑤族、苗族、仫佬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在這里和諧共處,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服飾、風俗、節日和藝術形式。因為這里民歌風格各異,歌聲嘹亮動聽,廣西素有“歌海”之稱。主要有壯族的三月三歌墟、瑤族的達努節、苗族的踩花山和蘆笙節等傳統歌節。“三月三”歌節被定為廣西國際民歌節,并于每年11月在南寧市舉行,吸引了眾多中外民歌藝術愛好者(1985年起)。左江花山巖畫(201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靈渠(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靖江王府及王陵(明代藩王文化代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中國革命文化代表)等眾多歷史文化遺產展示了廣西歷史文化的發展變遷,也見證了廣西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
3 東南亞來桂留學生文化適應與教育現狀
3.1 東南亞來桂留學生文化適應現狀
東南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區,由多個國家組成,其中包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社會風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在適應東南亞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時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
(1)語言障礙:東南亞各國的官方語言和通用語言不盡相同,留學生可能會面臨語言障礙,無法與當地人溝通。建議留學生在出發前學習當地的語言,或者在到達后盡快報名參加當地的語言課程,加強語言交流能力。
(2)飲食文化:東南亞各國的飲食文化也存在差異,例如泰國菜以香辣、酸甜為主,馬來西亞的飲食多以米飯、面食為主,菲律賓則有許多西班牙和美國菜的影響。留學生可能會不適應當地的飲食,建議留學生可以嘗試當地的傳統美食,或者自己購買食材烹飪,也可以在當地的華人餐廳或餐館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
(3)社交方式:東南亞各國的社交方式也存在差異,例如泰國和菲律賓人民普遍比較熱情好客,而新加坡人民則較為保守。留學生可能會不了解當地的社交方式,建議留學生可以參加學校或社區組織的活動,結識當地的朋友,并向他們請教當地的社交文化。
(4)宗教文化:東南亞各國的宗教文化也存在差異,例如印度尼西亞是以伊斯蘭教為主,泰國則是以佛教為主,菲律賓則有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等不同宗教信仰。留學生可能會不了解當地的宗教文化,建議留學生可以了解當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尊重當地的宗教習俗和傳統,避免冒犯當地人民的宗教感情。
(5)安全問題:東南亞各國的安全形勢也存在差異,留學生需要注意自身安全。建議留學生要了解當地的安全情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注意個人財物的安全,盡量避免夜間單獨外出。
總之,留學生在東南亞適應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努力,但只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尊重當地文化和習俗,積極參與當地的社交和學習活動,相信他們一定能夠順利適應和融入當地的文化環境。
3.2 東南亞來桂留學生教育現狀
(1)來源國家和人數:東南亞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緬甸等。目前來自這些國家的留學生數量在廣西省內總留學生人數中占據很大比例。
(2)學習層次和專業:東南亞留學生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他們的主要學習領域涉及文學、經濟、商業管理、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
(3)語言障礙:東南亞留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語言障礙。由于中文與東南亞國家的語言大多不同,留學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學習中文以便更好地適應生活和學習環境。
(4)學生支持:廣西高校為東南亞留學生提供多種支持措施,例如語言課程、文化交流活動、學術指導等。同時,廣西的學生組織也為留學生提供了交流和互助的平臺,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
(5)就業前景:中國的經濟與東南亞地區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東南亞留學生在中國就業的前景相對較好。同時,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留學生創業和就業的政策,以吸引更多優秀的留學生來到中國發展。
4 廣西地域文化教育對東南亞來桂留學生的影響
4.1 增進東南亞留學生對廣西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廣西是中國的一個多民族地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廣西的地域文化十分豐富多彩,代表了中國南方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其中,壯族文化、瑤族文化、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等是廣西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東南亞留學生們所感興趣的文化。
東南亞留學生來到廣西,可以通過學習和了解廣西地域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多元文化和歷史。了解廣西地域文化,能夠讓他們領略到廣西不同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加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中國社會和文化。同時,也能夠促進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加深彼此的友誼和理解。
在學習廣西地域文化時,東南亞留學生可以了解壯族、瑤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歷史、傳統習俗、宗教信仰、民間藝術等方面。他們可以到當地的博物館、文化中心、民俗村寨等地參觀,了解少數民族文化的實際表現和傳承方式。此外,他們還可以通過參加民俗活動、節日慶典等方式,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學習廣西地域文化不僅可以增加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通過相互了解和尊重,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中國和東南亞文化的多樣性和共同發展。
4.2 增強了東南亞留學生的中文水平
學習廣西地域文化不僅可以讓東南亞留學生了解中國的多元文化和歷史,還可以增強他們的中文水平。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廣西不僅擁有標準的普通話,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如壯語、瑤語、侗語、苗語等。這些方言不僅反映了廣西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也有利于留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漢語的語音、語調、詞匯和語法等方面。
通過學習廣西地域文化,留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語言形式和表達方式,提高漢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學習廣西地域文化時,留學生可以加入當地的語言交流活動,與當地人交流、互動,提高漢語聽說能力。此外,留學生還可以通過閱讀廣西民間故事、詩歌、歌曲等文學作品,提高漢語閱讀和寫作水平。
廣西地域文化的學習不僅有助于留學生的個人成長,也有利于促進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淵源,兩地的文化在語言、音樂、藝術、宗教等方面都有著相似之處。通過學習廣西地域文化,東南亞留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好地融入中國社會和文化,促進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同時,廣西地域文化的學習也有利于增進留學生與當地人的交流和了解。通過了解廣西地域文化,留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當地文化和社會,增進對當地人的了解和尊重,促進文化交流和融合。在現今全球化的時代,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是增進人類和諧與共存的重要途徑。這種跨文化交流和融合對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3 促進了東南亞留學生與中國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在中國,東南亞留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些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包括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等。這些留學生來到中國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接受高質量的教育,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來體驗中國的文化和生活。同時,這些留學生也為中國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機會來了解東南亞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廣西地域文化是一個非常好的橋梁,可以促進東南亞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廣西地域文化的學習可以讓東南亞留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學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例如,廣西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這些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與東南亞的某些地區非常相似。通過了解廣西地域文化,東南亞留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國學生的社交圈,與他們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除了學習廣西地域文化,促進東南亞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還需要其他的方法。例如,組織文化交流活動、組織學習小組、提供交流平臺等。這些方法可以讓東南亞留學生和中國學生更好地相互了解,促進他們之間的友誼和合作。
在促進東南亞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方面,廣西的地域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廣西地域文化的學習,東南亞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從而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同時,我們還需要繼續探索和發掘其他的方法,以促進東南亞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為促進中東關系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4 培養了東南亞留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
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跨文化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人們職業成功和人際關系交往的重要能力之一。東南亞留學生在到中國留學期間,不僅可以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體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培養出跨文化意識和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多元文化社會的發展。
廣西地域文化的學習可以幫助東南亞留學生了解中國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和生活習慣,同時也可以了解中國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這些知識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中國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同時也可以促進他們與中國學生和其他國際留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通過廣西地域文化的學習,東南亞留學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溝通方式和思維方式。例如,在東南亞文化中,面子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而在中國文化中,禮貌和尊重也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通過了解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東南亞留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學生和其他國際留學生的行為,更好地適應多元文化的環境。
通過對廣西地域文化的學習,東南亞留學生可以培養跨文化意識和能力。跨文化意識是指認識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有不同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并且尊重和理解這些差異。跨文化能力則是指在跨文化環境下能夠有效地交流和合作。通過學習廣西地域文化,東南亞留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國學生和其他國際留學生的文化背景和行為,從而更好地適應多元文化的環境,并且更好地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進行交流和合作。
綜上所述,廣西地域文化的學習可以幫助東南亞留學生了解中國的多元文化,培養跨文化意識和能力。這不僅有助于東南亞留學生更好地適應中國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也有助于促進東南亞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以及其他國際留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跨文化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對于東南亞留學生而言更是至關重要的。在未來的職業生涯和人際關系交往中,擁有跨文化意識和能力將會成為他們的巨大優勢,為他們創造更廣闊的機會和更廣泛的社交圈。因此,廣西地域文化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東南亞留學生適應中國的多元文化環境,更可以為他們未來的職業和人際交往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5 結語
本文通過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探討了東南亞來桂留學生在廣西地域文化教育方面的需求和問題。為了提高留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術成績,有必要重視他們的文化適應和教育問題,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同時,廣西地域文化教育也可以成為留學生融入中國社會的重要途徑,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這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是實現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舉措。
本文系2022年度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高等教育國際化專項課題《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下東南亞來桂留學生廣西地域文化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22ZJY3073。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