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城院(北京)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范曉平,夏 宇,劉 峰,陳曉偉,郵箱:cucdxy@126.com
海口市顏春嶺垃圾填埋場是海南省第1 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承擔著海口市生活垃圾的處置任務。該場于2001 年5 月正式投入使用,處理規模為1 000 t/d,設計庫容3.047 4×106m3,設計服務年限為10 a。截至2021 年,填埋場已超期服役10 a,填埋場總庫容達4.504 3×106m3,存在較大的環境風險及安全隱患。顏春嶺填埋場問題主要集中于北部填埋庫區,由于長時間超填,堆體整體較高,頂部標高約105 m,而且堆體坡度較陡,大部分堆體坡度為1∶2,存在滑坡的安全隱患。同時,填埋場地處臺風多發區,臺風及暴雨極端天氣發生頻率高且突發性強,存在嚴重的滲濾液污染和臭氣外逸問題。
2019 年6—12 月,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建院”)以聯合體形式承接了“海口市顏春嶺填埋場應急整治工程EPC 項目”。繼應急整治項目后,2021 年5 月至2022 年6 月城建院參與了“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填埋場航拍實景和封場效果見圖1。
海口市顏春嶺垃圾填埋場應急整治及生態修復技術可直接模板化或采用技術組合的方式衍變為多種復合修復技術,因地制宜地應用于現有已建成垃圾填埋場,實現填埋場垃圾的資源回用和庫容再生,對于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1)應急整治階段:主要包括在填埋庫區東、西、北側設置了擋土墻和截洪溝,對堆體進行修坡整形、實施膜覆蓋、建立滲濾液導排系統,防止垃圾滑坡、實現雨污分流。同時,為緩解滲濾液庫存壓力,于堆體北側建設了應急調節池,調蓄西側氧化塘滲濾液。
(2)生態修復階段:在填埋場四周進行垂直防滲,控制地下水進入及污水外滲;場內飛灰開挖、螯合穩定化后轉運;進行堆體整形,將超過設計庫容的垃圾外運或篩分后外運至焚燒廠處理;對整形后的垃圾堆體進行穩定化治理和規范化封場;新建了轉運設施、臭氣控制設施,并將收集到的滲濾液送至滲濾液處理站進行處理。
(3)工程實施主要分為3 個階段:①主要包括垂直防滲帷幕工程、調蓄池建設、快速好氧穩定化預處理、中轉站建設、瀝水車間及篩分車間;②實施垃圾開挖、垃圾篩分、垃圾轉運以及垃圾處置、飛灰開挖轉運;③進行整體好氧穩定化、規范化封場,其中整體好氧穩定化的施工先于規范化封場,但整體好氧穩定化的運行可在規范化封場后繼續運行,直至滿足相關指標要求。其工程技術路線如圖2 所示。
圖2 顏春嶺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技術路線Figure 2 Technical rout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of Yanchunling Landfill
(1)海口市顏春嶺垃圾填埋場應急整治工程是繼生態環境部發函后開展的海口市顏春嶺垃圾填埋場環境污染問題的限期整改項目。同時該項目是我國極少數處理堆高達105 m 的工程項目,項目的危險性極高、難度較大、工期較短,該項目的成功執行對于我國特殊填埋場的應急治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海口市顏春嶺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是繼應急整治工程之后開展的項目,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落實海南省委、省政府關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的決策部署,從根本上解決了顏春嶺填埋場的超容問題以及填埋場停止運行后的環境污染問題,屬填埋場“高度利用”項目。該項目采用“好氧穩定化+開挖轉運+篩分資源化+規范化封場+景觀綠化+污染控制”綜合處理方案,實現了填埋場污染全面治理、垃圾資源回用、填埋場庫容恢復及場地再利用,對于填埋場的再生利用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該項目竣工驗收后由海口市園林和環境衛生管理局進行管理和運營。實行專人負責制,負責封場后填埋場的維護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綠化帶和堆體植被養護,對地下水、滲濾液、填埋氣體、大氣、垃圾堆體沉降及噪聲的跟蹤監測,以及滲濾液和雨水收集導排設施、調節池氣體收集管線設施的維修保養,以保證封場后項目的長期穩定運行。
(1)經濟效益:填埋場治理后土地采用景觀改造方式進行生態恢復利用,周邊土地的利用價值得到顯著提升,為海口市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和旅游環境,對海口市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促進海口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環境效益:項目的建成運行極大改善了填埋場及其周邊的環境狀況,徹底消除了垃圾堆體因長期超填而帶來的環境污染風險和安全隱患;治理后對場地進行再利用,開展園林、綠化建設,實現填埋場污染治理后環境改善。
(3)社會效益:從根源上解決了填埋場滲濾液水體污染、臭氣外溢和堆體安全問題,顯著提高了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緩解了其對于填埋場環境衛生狀況的不滿,降低了社會輿論壓力。